杨檬:中欧MBA招生的国际化经验分享
2012年6月14日,2012中国MBA招生经验分享主题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欧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百余所国内商学院的招生工作负责人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AMBA、MBAChina网联合主办。作为主办方之一,MBAChina网全程报道此次论坛活动。
各位嘉宾在此次论坛中就招生经验分别作出精彩的主题发言,以下为中欧商学院MBA课程高级市场经理杨檬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这次邀请中欧来参加,我们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和在座的各位同仁都交流经验。
我今天主要讲的内容就是关于中欧的课程国际化的经验分享。刚才我听了这么多嘉宾的演讲,感觉大家做的都是比较类似的,而且在座的各个院校在国内招生经验上很值得中欧学习的。大家需要做的是把现在已经学到的经验根据国际市场的特点再做一些调整,我觉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中欧课程的高级市场经理,我们的招生团队分为两个部分,市场以及招生。这两个基本上是在一起工作。像我们负责市场的推广,与此同时也会负责招生的整个过程,包括面试和纸面材料一大堆的事情。
我在介绍中欧的经验之前想跟大家分享一些GMAT数据,在招生体系当中,中欧的体制会和欧美的院校比较像的,我们考生都是通过GMAT这个考试进入到中欧来的。这个是人口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他只列取了几个国家,主要是亚洲的几个国家,在未来八年里我们今后(所有在座的各个院校)这个目标群体,20到24岁这些人在中国从2012年开始持续下滑。从国际化这个角度来说有内因也有外因,一方面是大家希望走国际化道路,但是从客观情况来讲的确面临很多挑战,国内的人口年龄的比例会逐渐产生变化。
还有一些更大的挑战,这个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年GMAT考试大概有25万8千份的考卷,中亚及东南亚地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大概是四分之一的比例。75万份是所有这些学生,因为他们在考GMAT的时候可以选择递送到几个学校,所以全年来看所有25万8千份考试的人最后递送75万份考卷的分数给各个学校。
但是大家看看中国在哪里?这是前十位的,美国持续排名第一,它吸收了全世界四分之三MBA的申请,而中国根本不在前十位。
中国到底在哪里?每个院校都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意识着我们更加激烈的竞争。所有GMAT考生他们愿意把亚洲国家作为他们MBA选择地,中国在亚洲大概排到第四五位的水平。
这个数字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是非中国公民把他的GMAT考生送到中国来,只有1266份,全球是75万份,而外国申请人送到中国来只有一千多份,总共送到中国来的也只有两千多份,意味着中国考生也只有1391份送到中国来。中国的考生绝大部分GMAT support也都申请到美国去的。整个中国才收到了2600多份,占到全球75万份的只有百分之零点三,而外国人占到了0.17%,就是一千个人里面才能1.7个人考虑到中国来读书,而且不单单是MBA,可能有MIS这样的课程。
从全球的环境来看,中国学校的国际化真的是任重道远。所以我觉得现在谈国际化并不是说各个学校怎么去竞争,我能够争夺到更多的国际生源,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座的所有的各位,也包括中欧在内,要更多的宣传中国概念。大家一起先把这个市场做大,然后每个人才会有这个市场上的一席之地。这是几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
接下来就讲一讲虽然我们面临这么多的挑战,但是机遇其实是存在的。尤其像08年09年到现在,欧美经济不太景气,就使得亚洲国家在MBA申请方面有一些优势凸现出来,这种亚洲概念,中国概念的确是我们的一个卖点。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中欧在这些方面是怎么样做的。刚才很多院校的老师也提到一点,要以市场为导向或者以我们学生为工作考虑的基点。所有要参加GMAT的考生都会在网上注册,这是对注册人的小型调查问卷,就是你在选择MBA课程的时候你会特别考虑哪些因素。得分最高的是认证,刚才王先生也介绍过了,MBA也是现在全球比较重要的MBA认证之一。国际学生对认证比较看重的,尤其在他对这个国家或者院校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只要有了这个认证至少这个学校在教学各个方面是比较放心。还有课程设置也是大家比较在意的,再有就是课程在国际上的声誉怎么样。
中欧只有不到18年的历史,在国际化方面作出一些成绩有一个最重要的,也是刚才提到的就是课程设置,项目定位。中欧的口号或者我们的定位叫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一个学校有一个定位以后就意味着你所有的资源都要和你这个定位配套,而不仅仅是宣传的方向,这对所有的院校来讲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中欧怎么样切合这个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来让所有人感受到我们这个定位呢。首先是人,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人,原材料也好或者是成品也好都是人,人这个群体包括很多。刚才几位嘉宾也讲到你要知道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人,什么人是你的target。
中欧是这样一个定位,首先这个人是International,这个并不以为着她必须是什么国籍的人才叫International,更多的是他一些软性的东西:这个人本身的经历,他本身的视野,各个方面是不是够国际化。像我们的学生一半是大陆学生,另外一半是海外跟港澳台的。这些中国学生当中百分之五六十有过海外经验。在教授方面这也是每个学校都花很大力气去做的,也包括中欧在内,我们也特别注重教授的国际化的水平。
课程定位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课程本身的设置,中欧过几年就会做一个课程的改革,很多院校也在做这个,都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因为中欧的定位是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所以我们课程设置的时候也要紧扣这个主题。怎样做到呢?首先第一点肯定是要在我们的课程中融入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吴敬琏教授在中欧是一直教MBA的,他就会教中国经济。还有一个外国教授教的是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必修课,是和中国经济紧密相关的。我们所有的院校都是植根于中国,这是我们最大的卖点,这是中欧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的一点,这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在课程设置上刚才几个院校都讲过,大家都是非常重视这个方面。在这方面,中欧基本上还是一个综合管理类的课程,我们只是会添加几个方向,包括金融、市场、创业学的方向。有一点可能和各个院校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对于语言的要求。其实来读MBA是一个整个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一个学位的问题。所以这些很多来中欧的学生他们希望在中国就业,或者他们身上有一个中国烙印,这会使他们和其他同龄人竞争的时候脱颖而出,有他们自身的特点。我们会要求所有的外国学生一定要学中文,他们在毕业之前必须要经过基本水平的中文考试,如果不通过的话是没有学位的。
第三个关于这个学校的定位,是怎样能够和他们切实的工作相关。MBA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它一定要有实战经验。像中欧是18个月时间,对一个职业发展来讲18个月不长不短,我们希望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帮助大家尽量不要断掉和之前市场的联系。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也会特别强调,我们有一些特别的项目。再次提到中欧是中国深度,全球广度,那么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怎么样体现这个特点呢,就有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我们学生会做一些和中国直接相关的项目,比如有一个在中欧还比较有名的项目,有一个美国学生,有一个瑞士学生,还有几个中国学生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去内蒙古种树。当然不是他们自己种,而是通过募捐的形式集到一笔钱就去内蒙古种树,通过这样一个行为来中和我们的碳排放。现在已经种了两批树,种出来的树已经可以抵消掉我们在校园里产生的碳排放。像这些就是和社会责任相关的,而也和中国是密切相关,很多都是一些国际学生在做,也是希望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中国Business的一些比较现实的操作层面。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课外活动,这个真的不能小视。我们同学学习虽然比较紧张,但是12点之前他们是在搞一些活动,12点之后才学习。晚上很多活动他们可以去做,而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锻炼他很多东西。比如我们说MBA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他怎么培养领导人,就是要培养他的领导力,所以这个平台是给大家很好的培养自己领导力的一个平台。
还有一个是Network,他可以认识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而且他有这样一个title,这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去和别人建立联系。中欧现在有专门一个人在做这个学生活动,而且这真的是学生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再有讲到这个精准定位,还有一个是placement,这个其实是考验各个学校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中欧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刚才讲到过有一半的学生是非中国籍的学生,他们想在中国就业,或者满足所有同学的期望,随着中欧知名度越来越高,坦率说每个同学的期望值也在提高。所以每个人都会说平均薪资是47万,我为什么拿到了40万,我低于平均值。每个人都会对学校提出各种各样很高的要求。所以placement这方面中欧也是下大力气在做。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基本数据,但是对于学生的就业,中欧现在一个重点就是国际化就业,因为既然我们是要影响全球的,植根中国你做到了,让这些人在中国就业。但是影响全球怎么做到呢?就是让这些人去国际就业市场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只有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得好了,中欧的校友才能逐渐被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人认可。这是一个没有捷径的过程,中欧也在探索和积累的过程中。但是你只要把定位做好了,结果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也是想跟大家分享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最后一个是学校层面的,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网络是怎么样的。这个网络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校友,校友是每个学校最最珍贵的资源,虽然我们今天谈的是招生,但是招生仅仅是这个链条上的一部分而已,你的校友在他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可以为母校作出很多贡献,一定要时时刻刻把校友纳入所有的招生和宣传过程当中,他们就是你最好的形象大使。还有要和商界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更多的是学校层面努力,包括经济上的投入,也包括人力上的投入,这方面还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讲到的是第一点。第二点分享一下中欧在国际化上的一个经验,就是国际认证。刚才王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了很多,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国际认证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我觉得也是相对来讲容易做到的,容易被外界所认可的途径。再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就是ranking,现在全球比较著名的或者被大家公认的一个是英国金融时报,它是全球排名的。福布斯是分美国本土和美国以外的,Businessweek暂时只排美国,但是也有中文版,中国学校也是每年被排在里面的。还有一个是Economist杂志排名等全球六大公认排名。虽然各个排名对学校参与准入的门槛不一高,但是这的确是非常好的工具,给大家一个借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是希望得到校方的支持,参与排名对学校来讲也是非常重要。
中欧我们每年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在国际市场上,刚才也跟大家分享了,整个宏观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在和很多亚洲顶尖的商学院和欧美的顶尖商学院竞争,与此同时更大的竞争是大家的想法。很多人觉得中国暂时还没有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在所有的工作中,希望能够呼吁一下在座的所有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培养中国市场。无论哪个院校去国外做宣讲活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说在中国读MBA会是你的明智的选择。只有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会谈到下一步,再筛选比较好的申请人。
那么,怎么样吸引一些好的申请人呢,像中欧现在也会针对某些地区设置一些奖学金,假设你非常希望吸引一些南美国家的人,像金砖四国里边或者是发展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南美洲还是有不少的。如果你想吸引这些学生的话,你可以设一些专项的奖学金。还有一个很重要,虽然我们是做招生,但是要随时随地记得这是一个团队,在你的宣传推广活动中一定要其他的人合作,有了他们的帮助,你的工作会好做很多。
最后一点就是定位方面,刚才几位嘉宾都分别介绍了,我简单说一下,投入广告方面我非常同意陈老师的说法,现在报纸或者杂志上投放广告真的只是一个商标,对直接带来招生的收效是比较小的,所以还是要找到精准的定位。
关于怎么样做一些海外推广,中欧的经验是这样,首先我们每年会跑很多地方,跟全球MBA巡展跑很多国家,这个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现实的途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推广学校的品牌,这不仅是为MBA,是宣传整个学校,他对这个学校感兴趣他才会对这里面的项目感兴趣。还有中欧会做一些或者和第三方合作,或者自己单独做活动。还有一些在线的沟通,这也是比较好的形式。社交网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现在是自己的人在做,但是我也知道有些学校是外包出去由专门的公司帮他们做,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我们每年在这上面投入的精力也是很大的,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形象。
还有一个我想强调的,或者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你招生过程中一定要联系你的同学和你的校友,同学当中真的是藏龙卧虎,很多东西我们想不到或者做不到,他本身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所以他们的建议对我们非常好。我们会在优酷等一些视频网站上放一些宣传片,很多都是我们学生自己做的。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