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瑗瑗:MBA招生应将“前段”与“后端”紧密结合
【MBAChina网讯】2014年5月29日,由MBAChina网主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承办,香港科技大学提供支持的“第三届商学院招生经验分享主题论坛”的主论坛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顺利召开,在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商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各院校MBA项目的招生负责人齐聚一堂,针对于目前中国MBA项目招生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期间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李瑗瑗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商学院的老师和同仁大家好!
我在中欧负责MBA项目的招生和职业发展工作。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在过去的4年里,同时做招生和职业发展的这个过程当中,我的收获到底是什么?我的体会是什么?职业发展和招生到底有什么促进作用?
QS这个每年在MBA申请人当中做调研的机构,曾经问过一个问题——“你选择商学院的理由是什么”。我记得去年在它的报告结果中排在前三的理由,第一个是“能不能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职业转换和职业发展”;第二个就是“学校的品牌”;第三个就是“投资回报”。当然看欧洲,看亚洲,还有其他不同的理由。像我们亚洲的人可能也比较看中支付能力,就是我是不是能afford起这个费用。
我是2005年的时候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最早只做招生和学生事务。但是2009年的时候学校把整个架构做了一些调整,原来的职业发展中心,由单独的一个部门并入到MBA的项目当中。当时的职业发展主任调任到基金会,所以就有职位就空出来。那是2009年4月份,学校花了一年多时间想找一个非常合适的人没有找到,后来院长说“为什么不能请Yvonne(李瑗瑗)来做?”这样前端和后端就不会互相指责。因为原来是两个不同部门的时候,我们招生的会觉得招的人都是非常棒的,而有时候职业发展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他就说,你招生部门招的什么人?所以总有两端的指责,院长当时是这样想的,而我个人也觉得又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同时一个人拿两个人的工资,为什么不呢?就毅然决然的接了这个机会。当然我说的工资的事情是没有发生的。
但是四年下来,辛苦和酸甜自知,我自己个人还是觉得,这四年的跨方式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整个MBA就像一条生产线,招生就是原材料和采购,整个课程的实施,学术的部分、教务部分有点像生产,我们的职业发展其实就是一个销售的环节。
其实很少有商学院能够把前端和后端放在一个屋檐下,或者在一个机构里面运作,它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个人觉得,原来你做前端marketing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市场竞争,然后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可以找到最好的人。但是很少去想到后端,就是我招的人,通过我们学校的培养,为社会到底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这个环节,可能会思考的比较少。同时,我对整个就业市场的大环境关注度也会比较小。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职责,有更多的跟企业的互动沟通,以及在这过程当中见到很多校友,知道了他成功的职业发展的故事,这些其实对招生和市场宣传的环节,都是非常有用的。
全球在职业发展整个架构上,其实不外乎是几种形式。职业发展一般的学校主要做两部分,对内“学生服务、个人辅导、职业发展规划”,对外就是“跟企业的联系”。所以我们叫ER(Employer Relationship)和BD(Business Development)就是我们说的职业机会的拓展。多数商学院主要做这两部分。
还有一些商学院,比如说哈佛、伦敦商学院等等,他们同时还有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说的Skill Development——跟职业有关的技能的提升和培训。比方说在哈佛,这一部分专门由教授领一个团队来做,也就是career leader development。早期中欧是ER&BD的模式,现在我们进入到三种模式并行。
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的职业发展架构,我们招生和职业发展是在一个屋檐下工作的,所以我们两个团队同事可以随时随地畅通沟通。职业发展现在有七个顾问,其中两个是做operation的,就是logistic support。七个职业发展顾问更多是按照行业发展划分,但是三个大职能他们全部是同时在做。
比较骄傲的是,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这几年来,我们所有同事非常资深,看到从中欧职业发展团队走出去的同事,我也特别的骄傲。现在我有的同事在香港科大做职业发展的副主任;有的在岭南职业发展做主任;有的现在在加州的一个商学院做招生副主任。所以你能够看得到这个团队的综合能力和优势。最早的时候,我们把职业发展定位成一个桥梁,把学生和雇主联系起来。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个不够,如果你是一个桥梁,你更像是一个agent,一个猎头。后来我们觉得还应该为同学们多做一些事情,在我们刚才提到的生产制造的环节,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去提升他职业发展的所有的技能。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力、全球视野,责任感,还有Business Ethics,也就是商业伦理。
职业发展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定位——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既对内辅导学生,对外跟企业建立联系,同时能够利用很多教授现有的教学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他们展现和提升他自己职业发展的技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就设定了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我刚才提到了,原来只做招生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竞争。比如说中欧,我们的竞争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由于我们定位是国际化商学院,我的生源当然也是国际化的生源。中国每年大概有3.5万人参加GMAT考试,有40万的留学大军在海外,这么大的人才库你还招不到180人吗?但是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看这些数据,这3.5万考GMAT的人,符合中欧要求至少要有2年全职经验,GMAT成绩至少要600分以上,同时又要想读全职MBA,这样筛选下来,中国人当中符合中欧标准的也只有2000多人。可是这2000多人是全球所有顶尖商学院都在竞争的。比如说我们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其实跟国内很多大学比,不是妇孺皆知的,品牌不够响,国际舞台上更是一样。所以跟国际最顶尖商学院竞争的时候,怎么样能够抓得住这2000多人当中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最优秀的,我们肯定要去思考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里?
如果看Porter的五力竞争模型,其实不仅仅只有顶尖商学院提供的MBA项目,还有不同渠道的竞争。比如说最近这一两年,很多商学院都提供专业的硕士项目。举个例子,香港科大最近这两年增加了四个专业的硕士项目。我在开会的时候碰到很多美国商学院主任,他们也会说我今年又开了一个项目,一共招60个人,有800人报名,有600人来自中国。所以你可以看得到,专业硕士项目对整个全职MBA生源的影响。同时还有我们所提到的Mooc,Coursera这些所有在线的项目都是一种竞争。这就是我们看到大的市场的竞争。
如果你听企业的声音,企业也会告诉你我需要什么样的人。当你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要想,我应该去找什么样的人;同时我在这个MBA的教育过程当中,我应该怎么样去准备我的学生,让他去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我们招生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有职业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这个是GMAT方面的一个date——“21世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发现现在很多雇主他们还要的就是Mobility,也就是你未来员工全球流动的能力;同时还有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也就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因为同时做两部分的工作,那么到底对中欧整个招生和职业发展是有哪些方面的相互促进?
第一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我们做整个招生规划,就不仅仅只考虑我的竞争者是谁、我的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什么,我们可能会看更大的picture。所以我特别认同刚才海闻院长跟大家分享的,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对整个商学院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招生方面给我们的指导。财富500强每年都会release一个500强的名单。2013年这个名单里面中国企业有一共92家,在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当中,中国是第二个拥有最多的500强企业的国家。而12年前在财富500强里面,中国只有12家。在过去12年间,中国在500强企业单子里面跃然升入全球排名第二,美国由原来198加降到现在120几家。我的解读是,在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过程当中,其实中国企业也更多的走入全球,进入世界。当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排到全球财富500强的时候,它对人才的需求也一定是全球化的。尤其是92家企业里面,如果你仔细再去看会发现大概60%的是央企和国企,它有很多的兼并、并购以及一些在海外的的业务拓展。因此它需要的人才可能就不仅仅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人才,而是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跟全球的人才去竞争的人。
第二,同时做两部分的工作会在我们界定哪些人是比较合适的,或者将来成长空间会非常大的方面给我们更多的指导意义。比如说两个月以前我去了麦肯锡跟他的partner谈了一下,了解一下他们对中欧的校友有什么反馈,对中欧有什么样的期许,人才方面他们更看中的是什么样的技能。他给的信息是,他们更多的会关注的是综合的素质,而不是GPA多高,或者是说你在某个领域有多专。专才他还是要的,但是他们希望专才本身也是一个综合素质特别强的人。比如说简历上他会更关注最下面那一部分——你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你担当的社会职责,你的个人爱好、兴趣等等在哪里。比如说一个长跑运动员,或者说一个篮球队员,这就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为什么?对于长跑运动员他们可能看中的是坚持的毅力;而篮球运动员可能看中的是其团队合作。所以他们会关注这样一些东西。
另外职业发展部分,也会参与到我们招生的面试,还有跟一些已经录取的学生的沟通互动过程当中。其实对这个确认率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们有时候会针对某个人特定情况,介绍给他们认识一些背景相同的校友。
还有,因为有了两个部门的跨职能的合作,所以我的招生团队包括我的职业发展的团队,他们出去的时候更多是以一个program的主人翁的心态来推,而不是只站在本位的角色。对于职业发展的同事,因为他在前期接触到所有学生和潜在申请人,所以他更早了解到每一个人职业诉求,也更了解每一个人经历和特点,所以在最后环节帮企业确定哪一个是最合适的人的时候,可能会更迅速,更有效,这也对我们的整个就业率会有很多的帮助。
对两个团队来说,其实从每一个人的角度来说收获都很大。首先锻炼了他们跨职能部门思考的能力,这也就提升了他们在整个行业里的竞争性;同时他们个人技能也会有提升,因为你去做marketing、招生,和你做职业发展的skill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的体会是,无论我们下面普通的员工是在哪个职能部门工作,我们作为管理层,如果能让他们有更多这种跨界的机会,或者是跨职能部门的思考和合作,我想对我们的工作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就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欲了解更多关于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