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商学院变革,如何让中国的变为世界的?

MBAChina
2016-12-09 09:05 浏览量: 6303

MBAChina网导读:中国商学院回归全球前列,光明发展之路何在?产业模式转变关键时代,中国商学院该何去何从?商学院未来20年,商学院在转变与重生!听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精彩解读。

 


人物简介


王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学博士

IBM全球高校教师奖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前IBM研究中心(中国)高级研究员

中国管理学会生产与运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入选香港特区政府“内地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中国商学院已露锋芒


享誉全球的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近日发布了2016年全球最佳MBA项目排行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位列全球百强MBA项目榜单。身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商学院,又是中国大陆第二家同时获得AACSB、EQUIS、AMBA三项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被世界高度认可。


王院长说,原来计划五年跻身世界百强的目标突然实现了有点惊喜。其实只需把国际排名,认证的过程,看作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断地参与其中,对于中国商学院不断地提升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国商学院发展“捷径”


王院长特别强调,国际化是全球商学院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办学质量必然的渠道。中国商学院的全球化,有两个发展思路:


第一、参加国际商学院质量认证体系,让商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课程,师资结构,办学条件,办学产品,从过程上,到目标上,都能符合国际要求。参与国际质量认证,可以使商学院的学习过程和质量,包括学分、学位,都能受到国际认可。


第二、参与国际排名,让我们的商学院和其项目可以按照全球统一的标准排名,在全球能找到我们的不足,同时也能宣传中国的商学院。




中国商学院如何真正“中西合璧”


现今“国际化”,在很多学生和院校中,存在着普遍误区:国际化,就是要用英语去教学,要邀请外国的老师,或者要多扩招很多外国的学生。其实这些看法都很形式、片面,是对国际化的误解。


王院长认为,“本土化”与“国际化”互不矛盾,是一部车的两个车轮,符合管理学的双元理论。国际化,并非只认“舶来品”。商学院的高度国际化,体现在有开放的心态,能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能够培养出本土以及外国学生进入本土市场工作,并非一味向国外输入。


商学院真正的国际化,是外国有的、没的,中国商学院都有。


不管从教学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中国商学院要做全世界都重视、也都在做的事情,同时还要做符合中国本土情境,并且当仁不让更有实力做的事。商学院要让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更科学的决策。这种国际化对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重要意义。




“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一方面,商学院需要帮助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制定更科学的、更合理的决策,帮助企业和政府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商学院需要帮助外国人,外国企业更好地跟中国企业合作,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发挥商学院这两大作用,需要依照国际标准来提高商学院质量,让中国与国际同步。但归根到底,中国商学院能被世界认可,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根本是凭借其本土化。这也是我们常讲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做好最民族的,才能让世界共享和敬仰。




正是因为看清这点,中大管院长期坚持、重视“中西合璧”。比如,在上课的时候,中大管院要求老师必须对比讲解东、西方案例,教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某些商业事件,为什么在中国/外国适宜的方法,在外国/中国却有些可以一样,有些则不同。


王院长强调:“中大管院理解的国际化,是国际化的视野,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同和协调。但我们能够真正生根的,还是本土化的东西。”




为提升质量,中国商学院正在做什么?


在过去短短10年的时间,伴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的提升,中国商学院也在迅速发展。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提升质量,质量才是商学院办学的核心。


中国商学院想提升质量,就需要用国际化的标准去完成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师资的配备,老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商学院需要一方面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另一方面摸索自己核心竞争力,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商学院的竞争,不能限于省内,甚至不能局限于国内,也并非亚洲圈内的竞争,而是需要不断在全球商学院中不断寻找差距,不断完善自己的优势。




商学院正在进行信息化技术革命


根据最新的麦肯锡对整个商业发展的咨询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商业发展有两大趋势:第一大趋势为全球化和本土化不断融合;第二大趋势为管理和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IT技术)不断融合。中大管院千挑万选了一位学人工智能的工学博士做商学院的院长,这可能是中大管院要在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方面进行重点转移的讯号。


当今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商业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支持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商学院正好可以贴合自身特色走一条康庄大道。




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


王院长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上见解独到,他指出,我国商学院发展迅猛,但跟国际上、尤其是一些欧美商学院相比,从长期来讲,动作还是相对慢一些。


王院长指出当今很多人对信息化认知较保守,各方对投入、重视程度不太够,但其实,信息化并非是仅仅买一些设备,做一些办公软件,做一些PPT,上课放一放。



(MBAChina创始人张诗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王帆院长)


王院长认为,在线教育对商学院冲击很大,但也是不能忽视和懈怠的机遇,商学院应该把IT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他认为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重视教学的手段、教学的内容,对老师的观念、层次、知识水平有很高要求。




机遇已来,如选择做的很滞后,未来会被那些选择快的竞争对手比下去!


王院长提出,商学院需要做以下事情以跟上信息化建设潮流:


第一、商学院老师、领导,要对互联网技术足够了解和重视。改革技术,也要改变体制,机制,也需要老师们积极的配合。


第二、有计划地做基础建设,建立网络的基础架构、数据库,用技术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学员之间的连接,院校的对外宣传推广以及搭建学员之间连接。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好学生。不仅要服务在读生和毕业校友,还要服务好有潜力的生源,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转变学院的运营模式。


第四、商学院可以借助辅助机构,帮助商学院完成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最后的路径和服务。




为何要来商学院读MBA等管理类专业?


对于为什么要来商学院读管理类专业这种问题,王院长的观点是“转型”。


很多时候,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对问题的看法,言行举止,都会影响整个局势。如何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主动,如何沟通,如何表达,怎样写邮件,在一个团队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中学习和转变,不仅需要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氛围环境中的历练。


所以MBA院校有什么水平的校友圈子,接触什么同学,读什么样的课程,由什么样的老师来教,都非常重要。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创造有老师引导、能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读MBA等管理类专业,是为了让自己转型。最重要的是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上的转变。学习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思路,管理的分析框架,关键还是在于实践。打个比方,技术人才一直跟技术团队待在一起工作、学习、成长,技术可能进步,却很难在管理水平上有很大的改变。




商学院要培养综合型精英,推动技术人才向综合管理型人才转型


王院长以自身情况举例,对于一个技术背景的人,学习管理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理念的改变、思考问题角度的转变等。


中大管院将近有50%学员有技术背景。学员很多技术过硬,但迫切需要学习“如何领导一个团队,如何把自己好的思路推销出去,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成功,如何吸引客户,如何自我管理”这类管理的问题。管理是一门艺术。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与人沟通、如何有领导力,这些软实力,往往是这些技术背景的学员很发愁的问题,需要他们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去学习实践。读MBA等管理类专业,就是为他们找到这样的环境。


版权声明:

本文为MBAChina原创文章。责任编辑:福将,December。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MBA China及原文链接。


更多高端访谈推荐:


重理工MBA邱冬阳:打造MBA教育品牌 增加奖学金覆盖面


中石油(华东)郭跃:秉承“全人教育”理念,注重MBA品牌建设


精彩推荐:


2017年管理类联考万人公益大模考


2017年中国商学院MBA招生简章汇总


2017硕士研究生考试MBA招生院校及报考点


欲了解更多关于高端访谈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sxyft/


友情提示:欢迎广大考生加入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专家群 453676273 ,2017MBA备考精英群 546950070 ,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总群 239701642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