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宏:认证有助于商学院系统化改进国际化水平

MBAChina
2012-07-11 15:38 浏览量: 1620
 智能总结

2012年7月8日,由京津地区多家商学院院长提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参与倡导和发起,并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主办,蓝朗集团承办的2012 京津地


 
  2012年7月8日,由京津地区多家商学院院长提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参与倡导和发起,并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主办,蓝朗集团承办的"2012 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论坛"(FBSFBTR )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5所著名院校的商学院院长共同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商学院教育发展及变革,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如何做好MBA、EMBA项目等议题。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主题演讲全文。
 

 
  谢谢汪院长的邀请,我这个题目是赵院长给我的,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几年搞国际认证的一些体会,说不上经验,一些体会吧。

  我也觉得中国商科教育的发展现在有很好的环境,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媒体要有很好的环境,就是大家要本着建设商学院、发展商学院这样一个目标去来关注商学院,这是一个题外话。

  我大概想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搞这个认证?第二,怎么搞认证,怎么做认证,怎么申请认证?第三,就是国际认证到底有什么收获?

  第一个为什么要搞认证?人民大学商学院属于后知后觉,我在第一个任期,我们是2005年年底交接,到2006年花了点时间熟悉情况,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就发现清华当时应该是已经认证搞得差不多了,应该是高老师,记不太清,是不是2007年?第一个认证拿到的,是2006年,清华已经拿到认证了,然后中欧也拿到认证了,然后问问前头的几家北大等等都在做认证。后来我们也就在想,那时候说这个认证是不是一流的标志,是不是对这个品牌有好处等等,反正稀里糊涂的,就是我们也来搞吧,就去申请。

  当然通过这个过程的了解,就在想,除了这样一些可能的好处以外,品牌的一些好处以外,然后就在想可能确实通过这个认证,他是一个体系了。然后有一些标准,就是办商学院有些标准,另外就跟咱们国内的以往的评估相比不太一样,它不是一次性的,我们以往的教育部搞的评估,搞一次完了,下一次什么时候不知道。这个他是这个过几年又来了,给了你三年,给了你五年,然后又来了。

  所以这个好处就叫持续改进,你就不能松懈,然后还有一个呢当时在想就是因为学院的工作,商学院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教学、有科研、有管理、有师资队伍,有员工队伍,有各种项目等等,千头万绪。当时就想要有个抓手,那么认证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抓手来整体推进学院的改进,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学院和大学的关系,这个学院和大学的关系,其实不仅是在中国,在国外都是一直是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个问题其实尤其突出。4号,就是这周三,,4号在贵州MBA指导委员会,有一个淡马锡资助项目的西部的总结会,顺便搞了一个院长培训。我跟赵老师在去做院长培训,然后跟大家交流的过程当中,就是说院长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然后大家提了很多,但是我感觉,因为之前在5月20几号,ASSB在北京也做了一个院长培训,大家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是相似的,但是不完全相似的就是中国大学的商学院院长面临的挑战更多的是来自于跟大学的关系。我们其实作为大学下面的一个学院,你去跟学校讨价还价,你去跟校长讨价还价,其实你根本没有那个能力,这时候就想那是不是可以有点外力,其中这个认证是不是就是一个外力,而且是洋的东西,说这是认证要干嘛干嘛,学校你是不是要支持等等,大概反正有这么几个初衷。

  这个认证体系的选择,现在有一个说法说三大认证体系,我们后来经过调查,觉得做两个认证,一个是这个EQUIS,一个是AACSB,当时也做了点这个研究.这个EQUIS刚才李翀也讲到,就是特别强调这个国际化和企业联系,而且程序跟AACSB相比程序相对简单一点,时间相对短一点,大概通常三年左右,就是如果你这个比较合格,达到这个水准以后,大概三年时间差不多,所以我们就想先做这个EQUIS。一个原因是当时国际化是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弱项,其实人大的国际化起步并不晚,从80年代初开始。但是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比较零散,有项目的,有教师的,不成体系。所以看下来呢,这个国际化仍然是学院的一个弱项,需要系统的改进。

  第二个想法是它强调的另外一个方面叫企业联系,企业联系恰恰又是我们的长项,而且可能是我们很多国内商学院的强项,这样我们反正有劣势需要改进,还有强项有我们的优势。    从2007年申请,然后2010年把这个做完了,然后后来2010年底又开始申请AACSB,那就是为什么EQUIS弄下来了,还要再去做AACSB,AACSB更强调教师资源对战略,对这个学院战略的支持,就是他所谓的AQ、PQ,对这个学院的老师分成学术合格,另外更强调学习质量保证体系,当时我们想在接着做这个AACSB。

  然后另外还有毕竟做AACSB,因为通过做欧洲的认证,跟欧洲的商学院建了很广泛的联系,但是跟北美的有些联系,但是没那么系统,而且说实在的话,确实美国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要比欧洲的商学院要差得多,所以也希望加强跟美国商学院的联系,当然我们自己也还想通过这个ASSB的认证,能够对教师的分类管理能够有所推进,因为在商学院的这个教师队伍里面,他事实上就是科研也很重要,但是同时教学也很重要,特别是中国的商学院,当你的商学院收入80%,甚至90%来自于EMBA、EDP,MBA等等这样项目的时候,你不可能不重视教学。否则的话,你这个项目垮塌了,你没有收入了,你什么高水平的研究,师资队伍引进你根本就无水之源了。所以想推进教师的分类管理,当然另外一个就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像人大这样文科的院校,这个过程这些东西都一直有,但是实际上可能不像工科那么规范,所以想通过这个AOL来有所促进。

  第二个问题,这个认证怎么做。我就想了想,大概就是两个方面,我们的做法叫虚实结合、分步推进,所谓虚就是说,因为他有点报告,比如说EQUIS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合格。资格过了以后,然后就要写一个自评报告,这个报告要写好,而且要满足这个认证的要求,当然这个话说得简单,实际上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走了很多弯路,不知道这个报告怎么写,花了很多的冤枉时间。实的东西其实是想通过这个认证,然后能够抓一些比如说理念,通过这个认证能对商学院的这个办学的理念能够有所促进,然后对商学院需要重点改进的一些工作能够有些促进,特别是一些弱项的工作有所促进,所以这是实的部分。我在想实际做的过程当中,你确实要虚实结合,你不能都是虚的,都虚的,你可能过都过不了,而且对做完了以后,即使过了认证对学院也没什么促进,我觉得那就没什么意义。当然你也不能都是实的,你要都是实的,完全照他那个一二三五六七那么做,那你就等于被他给绑架了,所以大概应该处理好这两个关系。

  我们是做叫分步推进,因为跟复旦相比,复旦是比较激进,大概跟我们起步时间应该也差不太多,它两个同时做,最后都拿下来了,我们当时想了想,一个是过去基础有点薄弱,另外对这个认证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是太清楚,所以就一步一步地来吧。2007年到2010年把欧洲做完,然后接下来2010年底申请美国的认证,美国的这个认证我们迄今为止进展都比较顺利,特别是第一步,AACSB要更复杂一点,程序化的东西更多,我们也给他们提意见说你们因为跟其他认证有竞争关系,所以希望你们也改进你们的程序简化一点。他第一步最关键,说这个他要接受了你,你下一步才能写自评报告,通常这个阶段可能有的就要花好几年,我们这个还比较顺利,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把这个通过了,所以现在在写自评报告,在组织明年的现场评估。如果都顺利的话,大概明年年初或者再晚一点,所以应该差不多,这样能够两三年,因为确实是有了前面那个基础,所以AACSB,后面排比较顺利一些。

  这个国际认证收获,这个话题我可能已经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了,这也是给国际认证一个很好的宣传,可能比那个李翀的宣传更真实一些。从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情况来看,我们确确实实也感到最近这些年的工作,通过国际认证这个抓手然后对学院的整体工作促进还是挺大的,我们称为叫战略转型,从过去一个我觉得所谓战略转型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还建立一些基本的规范,就是这个商学院到底应该怎么办?刚才媒体有个问题说,中国MBA教育已经20年了,已经形成了很多中国模式的商学院,问我怎么看这个?我说首先我不同意就是说中国已经形成了很多中国模式的商学院,首先中国没有形成中国模式的商学院,离那个中国模式还差得,我觉得还差得很远。

  虽然我们现在各个学校都有一些探索,有一些创新的东西,但是离模式还差得很远,而且我们现在大量的这个学院,其实很多办学基本规范的东西,可能都还没有得到这个教师员工以及学校相关这个主要的认同和共识,应该说都还没有,所以我们其实商学院我们的同仁,大家都还需要努力来共同能够把这个工作做好,通过国际认证,我大概总结了这么几个方面的收获。第一个通过认证凝聚共识,方方面面的共识,首先是学院内部管理层、领导班子的共识,主要骨干教师的共识,核心观管理人员的共识,这个大学学校领导的共识,包括校友等等,就是咱们要干这个事,通过这个事全面提升,而且对这个学院的教职员工有一个事业发展的激励。

  第二个收获,就是通过认证有一个使得我们有一个系统思考和全面的提升,就是我们平时抓工作可能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通过这个认证,他确实是一个系统的思考,从这个认证到你的长远战略目标,到你的日常工作怎么跟这个挂钩等等。

  再有就是这两个认证其实共同一点都是叫强调战略驱动和持续改进,就是你这个学院要有长远的战略计划,然后要跟你当下的日常工作、科学科研、学生工作国际化等等要联系起来,通过战略驱动,而且是给了你三年,或者给了五年,过几年又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其实这个我觉得很重要。这使得商学院建立起这些基本的规则和机制以后呢,我觉得他就不会太偏离方向,不会太出现我们这个过去很多组织,包括政府出现的就是我一换人,这个人这个思路,那个人那个思路,这一换人组织过去的积累完全就没了。所以这可能是我们中国很多组织的一个通病,就是没有组织积累和组织能力的提升。

  当然具体而言,通过认证,我们国际化的这个水平应该是说大幅度提升,而且是一个系统化的改进。另外现在做ASSB,教学质量的保证的闭环系统,闭环系统从定目标到过程,然后到最后结果,然后再来看目标实现没有,现在怎么改进等等这套闭环系统建立起来了。直接的收获就是商学院的工作,这从国际化到教学项目,到研究项目,到校友工作学生工作等等,应该说是整体的改进,学院的老师也都比较高兴,就是到学校各种会一发言的时候,得到这个校领导的首肯,我觉得这可能应该还是归结为国际认证的帮助。

  后面两点我就不再说了,一个是国际化,另外这个今年的4月份,今年的4月份我们加入了这个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发起的一个叫全球高端管理战略联盟,全球22家商学院参加,然后还有包括复旦,目的是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怎么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来探索全球商学院新的一种合作的模式。我想其实要没有过去我们做这个国际认证的一个提升和积累,实际上就很难有后边的这样一些工作了。

  我大概说的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