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W Beamish:未来中国的竞争优势是品牌

MBAChina
2012-05-17 17:29 浏览量: 1105
 智能总结

2012年5月17日,国内管理创新领域的顶级盛会--法商管理高端论坛在京召开。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实际需求,围绕三大关键词:法商智慧、协同创新

  2012年5月17日,国内管理创新领域的顶级盛会--法商管理高端论坛在京召开。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实际需求,围绕三大关键词:法商智慧、协同创新、全球整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激烈讨论和碰撞。以下为加拿大毅伟商学院亚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Paul W Beamish演讲全文。

 


 


  各位早上好!我非常荣幸今天能来到这里。能够有机会到中国来看看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也希望来看看中国政法大学。今天有一个惊喜是我的好朋友赵纯均教授也来到这里,我们已经保持很多年的友谊。3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年我刚刚被评为教授。此后我每年都来中国,每年至少来10次。虽然我连续30年来中国,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不会说中文。所以抱歉,无法用中文和大家交流。


  我不认为或者说不能说我很了解中国,但是我至少知道中国的一点事情。如果说中国在国际化进程中有一些挑战,今天我想谈谈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大会的主题非常棒,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于在中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都需要非常关注。像很多其他教授一样,让我只说15分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今天时间有限,所以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在国际商务上我感觉到的最大的挑战。


  我所做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我写了本关于国际商务的教材,在这本教材当中我特别关注的是国际化的过程。在今天这个简短的时间中我想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研究成果。我今天的主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创新全球整合和法商结合,这是当今重要的国际化议题。这本书已经在在中国发行,如果大家想买的话可以与我联系,开个玩笑。


  我们先来看一看企业国际化的扩张。首先我们说从历史上来讲,中国想要进行国际化扩张有一些动机,有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1970年以前,主要目标是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在这个时候企业想要国际化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比如说有一些想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发掘更低成本的区域以增加新的增长点等等。


  今天很多中国企业想成功的话,对他们来说学习是很重要的。我们看第二个国际化阶段是国际化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竞争优势。第三个阶段是想要进行组织学习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


  一个学习性很强的组织可以整合所有的资源和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成功组织学习非常重要。当企业想要国际化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了解他们怎样选址,到底向哪个国家发展。国外很多国家想进入中国是希望获得很多在中国才能得到的独特优势。希望得到什么优势?在中国有很多廉价劳动力,但他们不知道中国在过去20年当中,经济越来越发达,劳动力价格提高了。在中国长期以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不是中国的主要战略,已经向上进行产业升级和演进。未来中国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是品牌,所以我也认为中国之所以一定会保持持续强劲发展就是因为长期品牌战略。如果中国企业真的想有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话,不应该只是靠廉价劳动力,这只是短期的优势。更多应该看到在全球市场能够提供什么价值,比如说组织的能力,企业整合的全球人口。


  我们说国际化过程,传统国际化过程是很慢的渐进发展方式,但是如今我们却看到很多企业走了捷径,我们叫天生国际化企业,这些企业刚刚成立不久立刻开展国际化,依据他们特有资源,从刚刚开始就涉足了国际化的业务。


  当我们说国际化,很多人觉得比较迷惑,因为很多人都用国际化这个词,我们看到实际上有很多词都是这个意思,这些词意思都比较模糊和相近,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词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提到重大的中国企业要面对的就是全球整合问题,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怎么整合全球的资源呢?这个图左下角实际上是国际化,国际化体现为一种低的全球整合,同时也是低的本土响应。这是大多数企业国际化的第一个步骤或典型步骤。企业还有什么国际化的选择?我们到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进入到很多不同国家的时候,实际上呈现一种多国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时间的发展有这样的需求,全球整合的资源,一个企业可以和全球各地企业同时进行竞争。这样的企业如果想成功应该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企业叫做跨国化企业。这种跨国性企业有高程度的全球整合,也有很高程度的本土响应。


  国际化永远不是搭免费车,永远需要花费很多经历和投入。我们面临许多挑战,每一个国家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挑战。中国企业是这样,中国企业面临很多其他外国企业的这些高素质的高管,我们发现我们管理本地企业和管理国际化企业不同。我们发现在我们跨境整合时候,有很多冲突,这些冲突当然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挑战。这些冲突当中有一个是跨境整合和协调冲突,有规模经济,能不能取得范围经济,当地要素成本,低成本我们能不能得到,贸易自由化的加强给我们很多挑战。


  我们在本土响应方面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文化的挑战,当地的文化是不是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偏好,当地基础设施,还有当地的竞争。还有一个冲突来源应该是全球创新与学习的冲突。我们一定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价值,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进行非常强大的,非常快速的创新,而且是全球创新。我们看到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研发成本也提高了。当产品生命周期变短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快速投入研发,这样的话研发加强,我们的研发上面的投入也增加。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看到全球技术统一标准出现了,中国当然也是其中一个主力军。所以我们需要把自己创造的这些技术,这些专利,快速地向全球各地进行扩散和宣传,宣传我们的创新。我们发现创新的成本实际越来越高,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好好利用我们的创新和我们高投入创新成本,就是把创新在全球各地进行宣传进行应用,这样的话才能最大化利用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创新。


  当然,我们有这样几种传统的战略形式,一方面我们看到是本土响应,另一个是全球整合的力量,我们用这两个维度分三种不同的战略形式,全球战略、国际化战略、多国战略。


  多国战略是我们关注每个目标国家的独特性,另外一个极端是全球化战略,我们是把全球市场看成统一市场。我们看到现在新的战场开始了,一个重要的领域,竞争领域就是创新上面的竞争,无论对于企业,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还是国外的都是一个强大的挑战。我们新的赛跑是怎么样快速的创新,怎么创造最好的产品和提供最好并且有创新性的服务。我们要开发新的能力,什么能力?我们需要能够洞察到新的机会,而且快速地进行市场反应,而且有很强的执行和行动能力。


  最后,我非常有信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一定会非常的成功,我们看到中国近几年惊人的增长速度,在过去20年发展非常迅速。所有的组织和全球企业都希望他们能像中国企业这样快速发展。我认为可能越来越难,因为我们发现对于创新的需求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中国的经济是不是每年保持强劲的10%增长。当然我们还是会保持增长,但可能不会那么快。所以我想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关键是我们一定要创新,开发新技能,想出新的商业模式等等。


  我也相信在座的很多学生,你们老师在很多课程中给大家讲过,再次感谢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能够让我有这样的时间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当然我本身希望讲更多,但是今天有很多嘉宾,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听到其他嘉宾的分享,非常感谢大家。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