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频道|MBA调剂中心|《MBA周刊》

酷播迷你(CuPlayerMiniV2.0) 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点此进行播放器升级
 
本期导读:2012年7月8日,“2012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论坛”在京顺利召开。论坛主题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商学院发展:机遇与挑战”展开,本土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国内商学院如何在国际化发展中树立自身特色与优势?MBAChina网专访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

本期嘉宾

伊志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伊志宏,教授,财务管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访谈预约MBA项目详情
热点问题

“中国模式”是一种谬论

伊志宏:我觉得中国基本上还处于学习状态,中国需要创新,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有系统化的创新,并且成为一个独特的模式,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

中国商学院缺乏差异化

伊志宏:中国商学院现在基本上没有差异化,没有特色,所以要不仅形成中国商学院的模式,而且在中国境内形成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办学特点和风格。

国内商学院的管理学教育创新

伊志宏: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企业快速成长,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商学院在学习借鉴国外商科教育的基本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完全有条条件创新。

女性的职业发展问题

伊志宏:职业发展过程中女性要克服自身的很多弱点,比方说对事业的追求,要有更宽广的视野,要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更好的提升。

MBAChina网:伊院长你好,我们知道我国MBA教育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从舶来品到本土化形成中国模式的商学院,行程了很多“中国模式”的商学院,您认为这种中国模式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伊志宏:首先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就是说中国已经形成了中国模式的商学院,我认为现在还没有中国模式的商学院。确实中国MBA的教育时间并不很长,从90年代初到现在二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其实中国的商学院现在仍然处于学习阶段。


  看国际上商学院发展的历史,从很早的欧洲的开始办学到近百年历史的美国商学院的崛起,在全球美国商学院的模式可能成为很多后发展国家的商学院效仿的模式,当然近些年欧洲又有很多的创新,我觉得中国基本上还处于学习状态,中国需要创新,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很重要的首先要了解商学院的办学规律,要在了解办学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有系统化的创新,并且成为一个独特的模式,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


  当然中国现在有很好的环境,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中国企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商学院应该说用短短一二十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的商学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是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中国商学院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是跟一流的商学院、发达国家的商学院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所以这样也使得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发达国家的商学院站在面向未来,基本相同的层面上,所以我们有机会创新。


  但是现在说中国商学院成了什么模式,我不太认同这个。中国商学院现在基本上没有差异化,没有特色,所以要不仅形成中国商学院的模式,而且在中国境内形成不同的商学院,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办学特点和风格,这个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BAChina网:伊院长你刚才提到中国商学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但是他们在管理学教育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你可否为我们谈一谈。


  伊志宏:我刚才提到就是说中国的管理教育,如果以MBA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学院发展的标志,我们大概20年左右的时间,这2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迅速走过了发达国家商学院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经过了引进、消化、吸收,接下来就是创新,未来我们更希望能够超越。


  从创新来讲,最近这些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企业快速成长,而且中国这么丰厚的文化积淀等等,管理方面有非常丰厚的土壤,有这么好的条件,因而中国商学院在学习借鉴国外商科教育的基本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完全有条件创新。特别是刚才我讲的面向全球化这样一种巨大的挑战,我们其实面临的问题跟发达国家商学院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他们也面临很多新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商学院需要思考如何创新,怎么样创新。


  这几年国内一流的商学院也都做了很多好的探索和尝试。比方说人大商学院,我们从09年开始跟著名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先生和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和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创办了一个项目叫CMPM,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实践管理领袖项目,这个实际上是名茨博格叫AMPM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的中国版本。这个教育项目在EMBA层次上,融合了很多创新的元素,跟过去的基于功能模块、知识的学习为主的EMBA教育相比,应该说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教学的理念等等方面都是全新的。


  这个项目今年做到第三年,我们对这个越来越有信心。不仅是从学员的反馈,而且我们用这个项目跟国际同行交流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感兴趣。


  再有就是今年4月份人大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加入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发起的全球高端管理战略联盟,总共有22家全球的商学院参加。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一流商学院,这个联盟成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探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学院合作的新模式,商学院怎么样联合起来应对全球化对未来企业领导人,比如跨国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对动态变化复杂的世界里边的处置能力,判断能力等等的挑战。


  MBAChina网: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已有2900多万名女性企业家,约占国家企业总数20%左右,MBA的学员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你怎么看这一变化?


  伊志宏:这个我觉得一喜一忧。从好的方面说,喜的方面说,确实我们的学生里边女性的比重在提升,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MBA教育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个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更多。这是好的方面。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看中国企业高管的比例,特别是大企业高管的比例,我们跟世界水平相比,跟发达国家相比其实还差很多。我觉得这个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社会环境,就是女性越往上走,可能从社会环境讲所面临的问题或者说障碍比男性要更多。


  另外一方面就是女性自身的原因,女性越往上走,从普通的业务人员到中层管理者到高层,这个上升,职业发展过程中女性要克服自身的很多弱点,比方说对事业的追求,有很多女生念完MBA以后,工作几年以后对事业的热爱和激情没了,这是一方面。另外也要克服自身其他的一些弱点,比方说要有更宽广的视野,要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更好的提升。


  所以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女性要往上高层管理者的通道去走,其实对女性的要求我觉得比男性要求更高。女性不仅本身要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女性还要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MBAChina网:好,谢谢伊院长。

精彩访谈

浙江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 虞晓芬

创新创业是浙江经济最大的色,浙江工业大学秉承“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之宗旨,以培养“新浙商”为己任,确定创业MBA为办学特色方向,传递创新创业之精神。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 李京文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各个商学院的发展关键词,国内商学院应当如何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在学习借鉴的同事我们应如何审视自己?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赵红

2012年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论坛成功举办,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作为这次的主办方,可以说为各个名校的院长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 孙选中

2010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正式提出了“法商管理”的概念,今年的法商管理高端论坛上,”“法商智慧“这个概念引起大家了关注,何为法商智慧?二者如何结合?

x
消息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