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之后,投资不过“潮汕帮”?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
2021-11-27 22:50 浏览量: 2010

作者|吴楠@来源:财熵

图源网络

导读:从“商业枭雄”黄光裕,到“资本教父”刘绍喜,再到“一代药王”马兴田,多年来,“潮汕帮”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神秘力量,在屡屡搅动资本市场风云的同时,也在摧毁积累了数百年的潮商的声誉。

在身陷囹圄近500天之后,2021年11月17日,康美药业(*ST康美,600518.SH)原董事长马兴田,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迎来了他的审判结果: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此前的11月12日,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案一审已宣判。这场被称为“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务造假案”,创造了中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历史上的多项记录:全国首例特别代表人证券集体诉讼案、原告人数最多(5.2万余人)、赔偿金额最大(24.59亿元)、惩罚波及面最广(判决人员涉及高管、独立董事和会计事务所)。

这场“世纪大审判”,难免让人联想到13年前的黄光裕案件。马兴田与黄光裕拥有同样传奇的发家史,也都曾在各自的领域缔造过辉煌的成就,但最终均因资本运作、官商勾结招致牢狱之灾。

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还不止于此。梳理他们各自的背景,会发现有一个同样的标签——“潮商”。以至于在康美药业事发之后,有投资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要碰潮汕系的上市公司。

这句话,固然有些偏激,但多年来,“潮汕帮”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神秘力量,在屡屡搅动资本市场风云的同时,也在摧毁积累了数百年的潮商的声誉。

马兴田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在2012年之前就悬挂上的。

2012年12月,一家名为中能兴业的投资咨询公司,发表了一篇《康美谎言》的文章,将康美药业卷入“财务造假”的舆论漩涡。而彼时,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因涉嫌受贿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他在后续调查中,揭露了马兴田在2004至2011年期间的行贿事实。

资料来源:中能兴业博客

原本是“板上钉钉”的罪名,却在背后靠山的庇护下不了了之;而关于财务质疑一事,也在广发证券(000776.SZ)、申银万国等券商的背书下“烟消云散”。讽刺的是,次年11月,马兴田“凭借长远战略眼光及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卓越业绩”,跻身福布斯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单。

在这之后,马兴田的名字又多次出现在落马官员的“行贿人名单”上。但令人诧异的是,每一次他都能全身而退。

直到2018年10月,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式落下——媒体公开质疑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引起证监会介入调查。

2020年7月,马兴田在深圳被依法逮捕。至此,马兴田多年来缔造的“资本神话”得以窥见实貌。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4年后通过“行贿”在上交所上市,此后便开启了“左手资本运作,右手实业经营”的发展模式。

据统计,康美药业自上市以来,通过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累计募集资金超过800亿元。此外,其资产规模,也从上市之前(2000年)的2.31亿元,膨胀到2018年的731.44亿元。

在资本运作之下,康美药业的高增长故事,让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2001年3月19日上市之际,康美药业的市值为26亿元,2015年突破千亿,成为A股首家突破千亿市值的医药公司,其市值最高时达到了近1400亿元(2018年5月)。

马兴田的财富,也伴随着康美药业股价的攀升而水涨船高。在2013年、2016年、201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都能窥见马兴田家族的身影。

马兴田。图源网络

事后证明,从上市到成为千亿白马,康美药业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是马兴田不断行贿、融资、造假支撑起来的谎言。

证监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2016年到2018年,康美药业通过伪造和变造增值税发票、伪造银行回款凭证、伪造定期存单,累计虚增收入达到291.28亿元,虚增营业利润超40亿元,虚增货币资金近900亿元。

而早在2016年之前,马兴田就通过其控股的康美实业上演“金蝉脱壳”的戏码,作为康美药业的第一大股东,康美实业的质押比例在2016年就已经达到了92%。

马兴田的“资本腾挪之术”不可谓不高超。不过,能够在资本市场纵横多年,除了依靠官商关系,也离不开广发证券的“保驾护航”。

当初康美药业是经由广发证券的保代——潮汕人陈家茂保荐上市。上市之后,康美药业的多次定增,都是由广发证券在背后助力。而在2006年广发证券上市受阻时,马兴田夫妇也施以援手——通过马兴田妻子许冬瑾全资持有的信宏实业入资持股,帮助广发证券顺利上市。这也不难解释,2012年康美药业遭受造假质疑时,广发证券为什么敢站出来为其背书了。

值得玩味的是,经由陈家茂保荐的除了康美药业之外,还有宜华木业(后改名“宜华生活”,已退市)、南洋股份(后改名天融信”,002212.SZ)、东方锆业(002167.SZ)、奥飞动漫(后改名“奥飞娱乐”,002292.SZ)、潮宏基(002345.SZ)等多家潮汕企业。其中,宜华木业的母公司宜华集团,也曾在2006年与信宏实业一起参与了广发证券的股改。股改完成后,二者双双出现在了广发证券的大股东行列。

资料来源:Choice

而宜华集团的实控人刘绍喜,也是一位潮汕“资本高手”。

在潮汕地区,刘绍喜“有门路”并不是什么秘密。据称,潮汕一些大企业想要上市,苦于无资源无门路的,都得找刘氏兄弟“指点”。刘绍喜也因此被冠以“潮汕资本教父”的称号。

刘绍喜。图源网络

而刘绍喜的名号,源于其成功将其旗下两家公司——宜华木业、宜华地产(后改名“宜华健康”,000150.SZ)“运作”上市。

宜华木业,前身为广东泛海木业有限公司,原系刘绍喜控股的宜华集团与国企羊城集团下属的澳门羊城公司,于1996年共同发起成立的合资企业。两年后,澳门羊城将“势头正盛”的泛海木业55%的股份,陆续低价转让给了宜华集团。

此次转让确有蹊跷。在后来震惊社会的羊城集团贪腐案中,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此次股权转让,源于刘绍喜行贿当时澳门羊城几大高管所得。

尽管刘绍喜的行贿事实已被明确,但在受贿人员被判处死缓之后,刘绍喜却“意外”全身而退。此后不久,泛海木业改名成宜华木业,经由广发证券保荐,于2004年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汕头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2007年,刘绍喜又将其旗下的宜华地产,通过借壳的方式送上了深交所。

此时的刘绍喜已经手握两家上市公司,但既然能够被外界称为“资本教父”,刘绍喜的“财技”显然不限于此。

早在2014年,就曾有媒体揭露过“宜华系”的资本秘径:刘绍喜家族以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作为平台,通过“车轮式”股权质押、信托贷款等渠道进行融资。

此外,刘绍喜家族还通过设立PE(私募股权)公司,参股“同乡”上市企业或拟上市企业,获取融资或实现股权增长。骅威股份(后改名“鼎龙文化”,002502.SZ)、东风股份(601515.SH)、松发股份(603268.SH)、皮宝制药(后改名“太安堂”,002433.SZ)、金明精机(300281.SZ)等一批潮汕公司成功上市的背后,均有刘绍喜家族的身影。

当然,上市公司也没闲着。据统计,自宜华生活上市以来,公司先后通过定增、债券、配股等方式,多次从资本市场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超过上百亿元。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刘绍喜家族实现了财富的极速膨胀,巅峰时期的宜华集团,号称坐拥850亿资产。

在被媒体曝光资本运作内幕的同一年(2014年),刘绍喜卷入了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的案件。2015年,在万庆良的庭审中,刘绍喜被证实参与行贿。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康美药业的马兴田也在行贿人名单上。但正如马兴田能够“全身而退”一样,刘绍喜的行贿罪名也并未被追究。

万庆良庭审现场。图源网络

经历过此次风波的刘绍喜,没有因此变得“低调”,关于资本的“故事”,还是要继续讲下去。或许正如深圳潮汕商会会长郑汉明所言,潮商是“善变”的,他们懂得如何顺应潮流,顺应形势。

在2014年房地产遇冷之后,宜华地产就开始谋划“卖房求医”的转型之路,通过收购,公司成功进军医疗行业,并于2015年2月正式改名为宜华健康。

“顺应潮流”的宜华健康,在此后的两个月内受到资本的追捧,公司市值在2015年4月14日达到巅峰,高达243亿元。

尝到“甜头”之后,宜华健康在2016年彻底清退地产业务,此后两年开始疯狂并购医院及医疗机构,意图构建一个庞大的医疗帝国。在2017年的年报中,宜华健康表示,公司已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含托管)的医院达到了20家。

当然,“故事”不能只讲一边。为了“打造全产业链”的理念,2016年宜华木业斥资18.3亿元,收购了被誉为“全球沙发大师”的华达利,并于2016年5月正式更名为“宜华生活”。

宜华木业收购华达利。图源网络

但改名并未让宜华生活获得更高速的增长,其业绩反而从2016年起开始逐年下滑。而高溢价、高频率的并购,后来也为宜华健康的流动性危机埋下了隐患。

为了让资本的“谎言”得以继续,刘绍喜开始了一场令其堕入深渊的自我救赎——一边通过造假,虚增宜华生活的业绩;另一边与配资公司合作,操盘做市值管理。

直到2019年10月,宜华集团旗下债券相继违约,揭开了公司流动性危机的冰山一角。半年后,证监会介入调查,刘绍喜的资本故事,最终以“宜华生活退市、宜华健康卖资产抵债,而自己被罚款93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告终。

无论是官商勾结,还是资本运作,马兴田与刘绍喜在商界都算得上是“高手”。不过在这两方面,黄光裕算是他们的“前辈”了。

2020年6月24日,昔日中国首富黄光裕“出狱”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体平台头条。当天,国美零售(00493,HK)股价一度上涨超过20%。

身陷囹圄十余年,江湖上没有其身影,却时常因“将出狱”的消息引发热议。如今一朝归来,依旧能够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响,足以印证黄光裕之于国美、之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黄光裕。图源网络

离开潮汕出去闯荡江湖那一年,黄光裕仅有16岁。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又或者是潮汕人身上特有的商业基因,此时的黄光裕已经拥有了惊人的商业意识与魄力。从1987年北京的一家不足100平米的门面起步,黄光裕带领国美,从一众经销商、零售家电对手中厮杀而出,到2003年,黄光裕已经在全国铺就了一张庞大的国美零售网,成功开创了中国经营的连锁模式。

在国美电器渐入佳境的1990年代末期,黄光裕秉持着潮商李嘉诚所说的“商者无域”的理念,吹响了“商业进击”的号角。他于1996年成立鹏润地产,正式进军房地产,1997年成立鹏润投资集团,专用于资本运作,如今旗下包括鹏润地产、鹏润投资、国美电器和中关村科技等大型企业,涉及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制药、证券、资产管理和IT产业等众多领域。

黄光裕缔造的国美帝国至今为人称奇。但彼时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2004年黄光裕敲响了港交所的锣前后,开启的一系列资本运作。

2002年,黄光裕联手自己的潮汕老乡詹培忠,通过设立海外离岸公司,并以其名义取得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原控股股东的股份,由此开启了国美的借壳之路。

此后两年,黄光裕一边主导京华自动化购买自己的非上市公司资产,“潜移默化”地将物业、地产等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另一边则通过增股扩大持股比例,而后实现高位减持套现目的。到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已改名为“中国鹏润”。

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游戏”,黄光裕不仅得到了一个自己控制的上市壳公司,还从资本市场白赚了6150万港币。

此时借壳之路仅行至一半。

2004年,黄光裕开始对国美进行重组,将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全部股权装进国美电器。而国美电器的股权,35%归黄光裕直接持有,另外65%则由黄光裕完全控股的鹏润亿福持有。

6月,已经更名为中国鹏润的壳公司再次登场,宣布以85亿港元的价格买下鹏润亿福的所有股权。也就是说,国美电器65%的股权被注入到了上市公司之中,之后中国鹏润正式改名为国美电器(2017年更名为“国美零售”),国美完成了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

得益于配售套现的资本扩张,以及国美电器上市带来的资产增值,当年黄光裕以105亿身家登上了胡润中国富豪榜的榜首。

国美上市第二年,黄光裕开启了“大跃进”时代,一边指挥国美加大收购规模,当年一举吞并了哈尔滨黑天鹅电器、深圳易好家、江苏金太阳、武汉中商(后改名“居然之家”,000785.SZ)等多家企业门店或家电业务;另一边则操控鹏润地产,极力扩张土地储备,国美置业、尊爵地产等房地产公司相继诞生。

凭借着零售、地产两大王牌,黄光裕登上了2005十大地产风云人物榜榜首,同时继续蝉联中国首富之位。

然而,黄光裕激进扩张的背后涉水很深。2006年,黄氏兄弟因涉嫌贷款违规被带走调查,尽管后来因受到“庇护”不了了之。但此后两年,黄光裕陷入了一场更深的危机。

2006至2008年,黄光裕左手挥舞资本大旗——高价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和三联商社(后改名“ST美讯”,600898.SH),操纵中关村(000931.SZ)股价,甚至通过地下钱庄洗钱;右手同时织就一张级别甚高、涉及甚广的官商关系网。

黄光裕的行事作风不可谓不强悍,以至于2008年其被捕之后,众多高级别官员相继落马,一批潮汕籍商界大佬被牵涉其中,牵连之广令人震撼。而黄光裕本人也付出了14年(后减刑出狱)牢狱之灾的代价。有意思的是,当年黄光裕仍凭借430亿身家登上了中国首富之位。

不过,一代商业传奇还未完全落幕,“低调复出”的黄光裕,在今年2月立下了“18个月带领国美恢复原有市场地位”的军令状。而今年10月,国美零售与控股股东国美管理签订了托管协议,并享有后者30%的收购股权,黄光裕的资本腾挪之术似乎又将再次上演。

上述资本游戏,并不是只有商业巨贾才懂得把玩。在股市的一角,许多潮汕企业都是玩转资本的高手。

典型如松炀资源(ST松炀,603863.SH),上市不到两年,就因实控人联合高管占用公司资金,而被实施风险警示。

再如广东榕泰(ST榕泰,600589.SH),因财务造假被处以上千万元的罚款,“有幸”成为新证券法下首个突破60万顶格处罚的财务造假处罚案例。

还有像群兴玩具(ST群兴,002575.SZ)一样,自上市之后一直“无心主业”的。其结果,要么同群兴一样“卖壳赎身”,要么为了有“故事”可讲,继续砸钱收购寻求转型。

据财熵统计,潮汕地区上市的企业共46家,截至发稿,有28家公司的股价低于10元,另有6家已被“带帽”(不包含已退市的ST宜生)。

这些企业在上市之初,或都寄托着振兴地方经济之希望,亦或肩负着弘扬一代潮商名誉之重任,但能够履行这份责任的似乎不多,有的只为“收割一场”;也有如马兴田等人一样,以惨烈的方式落幕。每每此时,总有投资者会意味深长地感叹一句“潮汕人太过精明了”。

曾经的潮商,被誉为“东方的犹太人”,但这个称谓已经伴随着诸多潮商的落幕而消散。而在潮汕这个地方,人们似乎忘记这里还存在着一个“经济特区”——汕头。

1980年,汕头与深圳、珠海、厦门被设立为首批经济特区。拥有经商底蕴的汕头,甚至比其他三座城市还要略占优势,但发展至今,汕头经济却远不及其他经济特区。2020年,汕头人均GDP为4.96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4万元,甚至还不足深圳的1/3。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背后有很多种因素,但仅从资本市场这一缩影,或许也能折射出一些东西。

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统计局,七普数据,财熵整理

但愿此次康美惊天造假案,能对潮汕企业真正有所警醒。

百万读者都在读

何佳:A 股为什么是另类投资产品?

邱晓华内部演讲:我们正迎来用资本市场代替房地产市场的时代

梁建章: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补课的难题

黄奇帆最新讲话:能把猪吹起来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风

【悦享新年】FMBA奇妙书单(附链接)

2021,每个人都了不起

吴晓波:未来十年,我们所认为的能力将荡然无存

中国宏观展望:2021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

人间真实!北京,全国最早醒来的城市…

秦朔:创新何太急

这场病毒放大器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谱

财政到底有多紧?

负利率时代的泡沫、掠夺和危机!

全球货币再宽松:一次无法降落的飞行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讲

中国最赚钱的公司,要开始去库存了!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悄悄:你能挺过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杠杆的轮回,众生的焦虑

50句惊艳世人的电影台词:请原谅我戳痛了你所有记忆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