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今年基建增速的分歧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
2022-01-17 22:24 浏览量: 2254

来源: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基本结论

  • 财政发力稳增长背景下,基建投资回升的趋势确定,但市场对于反弹高度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基建投资增速预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供投资者参考。

  • 资金来源预测法可能明显高估。市场在预测基建投资规模和增速时,往往根据资金来源情况进行推算。2015年起,基建投资增速和资金来源增速明显背离,资金缺口主要和“各项应付款”科目有关,即项目方对工程施工方的资金占用。在基建投资不断减速背景下,资金缺口项规模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019年,资金缺口项同比增长19.2%,拉动当年基建投资约3个百分点;而2020年资金缺口规模回落,拖累当年基建投资1.2个百分点。

  • 资金缺口逐渐收窄,基建投资增速预计继续低于资金来源增速。2020年“各项应付款”科目规模下降和2019年后出台的“政府投资项目禁止施工单位垫资”和“规范建设领域用工及工资支付规范”两大政策有关。“各项应付款”造成的资金缺口将继续收窄,导致资金来源预测法存在明显高估。

  • 专项债资金的拉动作用有多大?按照两年左右项目施工期的假设,我们将2017年以来新增专项债资金平滑到每个季度,进而计算出每个季度专项债对于基建投资的贡献。乐观情况下,一季度专项债资金预计拉动基建投资7个百分点。但参考历史经验,最终的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专项债的拉动作用,原因在于专项债资金占比最高时也只有25%左右,基建最终表现主要由占比75%的其他资金分项决定。

  • 7个百分点的理论贡献可能要“打折”。通过梳理部分新增专项债项目信息披露情况,我们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不少新增专项债对应的是在建项目,资金到位后可能需要先解决项目遗留的“垫资”“工程款拖欠”等问题,能够形成的新增实物工作量大幅减少。二是新增专项债逐渐用于补充配套资金,形成的增量资金来源有限。

  • 以史为鉴,2019年基建发力不及预期。2019年和今年面临相似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2018年下半年以来积极财政稳增长诉求不断上升,2019年财政支出强度大幅提高,一季度支出进度明显,专项债资金使用规模达到2018年同期的3.6倍。但2019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不足3%,全年增速也仅略高于3%。

  • 从结构上看,症结在于公共设施管理业。尽管燃气生产供应业、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投资增速弹性较大,往往成为基建发力的“亮点”,但由于规模较小,对于总体基建投资的贡献较小。从规模占比看,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三个子行业影响较大,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占比超过36%,三者合计接近四分之三。2019年一季度道路运输业增速高达10.5%,但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同比下降7.6%和0.6%。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低迷,主要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有关。

  • 小结:我们认可今年基建回升确定性较高的判断,但对比2019年“更加加力提效”的表述,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前提下,反弹高度可能低于预期,维持年度策略报告中全年基建投资增速3.5%的预测不变。受加快支出进度和专项债资金结转使用的影响,基建节奏上前高后低,一季度增速可能略高于5%,但达到10%的可能性较低。

1月10日国常会强调“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随着财政发力稳增长预期进一步升温,有观点提出一季度基建投资

[1] 本文讨论的基建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三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一、资金来源预测法可能明显高估

一直以来,市场在预测基建投资规模和增速时,往往根据资金来源情况进行推算。2004-2014年,统计局官方公布的基建投资增速和资金来源增速基本同步,这种预测方法基本有效。不过,2015年起,基建投资增速和资金来源增速明显背离,例如:2016年资金来源增速比基建投资高出8.3个百分点;2020年基建资金来源增速回升至6.0%,但基建投资反而降至3.8%。

增速背离源于资金缺口,2015年起基建投资完成额与资金来源的缺口逐年扩大。2014年以前,基建投资额和资金来源规模相差无几,资金缺口(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在±1000亿元内波动。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开始,资金缺口逐年扩大,当年接近5000亿元,2019年资金缺口达到3.2万亿,缺口占基建投资比重接近18%。

资金缺口主要和“各项应付款”科目有关,即项目方对工程施工方的资金占用。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

忽略“各项应付款”科目,可能导致基建投资预测时出现误判。2015年-2019年“各项应付款”科目反映的资金缺口逐年大幅增长,可能和“开前门、堵后门”背景下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难度加大、财力下降有关。在基建投资不断减速背景下,资金缺口项规模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019年,资金缺口项同比增长19.2%,拉动当年基建投资约3个百分点;而2020年资金缺口规模回落,拖累当年基建投资1.2个百分点。

资金缺口逐步收窄,基建投资增速预计继续低于资金来源增速。2020年“各项应付款”科目规模下降和2019年出台的两项政策有关:一是2019年4月国务院公布《政府投资条例》我们认为未来由“各项应付款”造成的资金缺口将继续收窄,因此实际基建投资增速预计明显低于资金来源增速。

[1] 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j/tjzd/gjtjzd/202103/t20210316_1814944.html。

[2]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05/content_5388798.htm。

[3] 资料来源:http://www.scio.gov.cn/ztk/38650/42385/42389/index.htm。

二、专项债拉动效果:理论与实际的背离

1月10日国常会提出“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不少观点认为这1.2万亿专项债资金将在今年一季度全部用掉,从而形成等量的实物工作量,对基建投资带来较大拉动。那么,专项债资金对于基建投资到底有多大拉动作用呢?

我们首先忽略基建投资和资金来源之间的缺口问题,做一个理论层面的定量测算。

国常会提出“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并不是要求1.2万亿资金全部在一季度内形成实物工作量。平均而言,专项债项目对应的基建工程建设周期在两年左右,这意味着1.2万亿专项债资金平分到每个季度有1500亿元。假设专项债资金用于基建领域的占比为70%,2022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新增限额有85%部分在今年一季度发行(参考2019、2020年情况),我们将2017年以来新增专项债资金平滑到每个季度,进而计算出每个季度专项债对于基建投资的贡献。

结果显示,乐观情形下,今年一季度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规模将达到6421亿元,预计拉动基建投资7个百分点。从历史同期对比看,一季度往往是专项债资金拉动作用的高点,但最终的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专项债的拉动作用,典型如2019年一季度,专项债贡献预计6.9个百分点,但基建投资增速仅为3.0%。原因在于,专项债资金占比最高时也只有25%左右,基建最终表现主要由占比75%的其他资金分项来决定。

如果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要实现10%以上增速,除了专项债贡献7个百分点增速以外,还必须要求:资金缺口不能明显收窄,资金来源中其他资金分项同比增速在4%左右。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预计大幅下滑、城投债务融资约束难以明显放松背景下,这一增速实现可能性较低。

更重要的是,专项债7个百分点的理论贡献可能要“打折”。最近几年专项债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持续低于预期,我们在此前报告《“六问”财政与基建》中分析过,“基建投资回报率下降”影响较大。此外,我们通过梳理部分新增专项债项目信息披露情况,发现两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不少新增专项债对应的是在建项目,项目开工或者融资时间早于专项债发行时间。这意味着部分专项债资金到位后,可能需要先解决项目遗留的“垫资”“工程款拖欠”等问题,能够形成的新增实物工作量大幅减少。二是新增专项债逐渐用于补充配套资金,无法带来增量资金来源。在专项债绩效管理趋严背景下,项目收益低必然导致配套融资“缺位”,因此地方政府不得不将专项债资金作为配套资金使用。

以2021年10月发行的江西省高质量发展债券(九期、十期、十二期)为例:项目融资最早始于2019年或2020年,总投资合计1668.3亿元中,用于符合条件重点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金额仅20亿元,资本金比例达到40.9%,专项债融资占总投资比例为39.6%,而作为配套资金的其他债务融资占比不足20%。

[1]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premier/2022-01/10/content_5667518.htm。

三、基建发力症结何在?

去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可以看作本轮宽财政稳增长的肇始,会上强调“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我们认为2022年面临的稳增长压力和基建发力需求和2019年存在较多共同点,因此2019年一季度基建表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年经济增长“前高后低”,财政发力诉求上升。财政发力部署始于2018年7月23日国常会,之后不断强调对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加力提效。具体政策安排上,头等大事是“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同时着力“促进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强化重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工程资金保障。

2019年财政发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强度提高,赤字率特别是实际赤字率大幅上升。2019年预算赤字率上升至2.8%,同时一般预算和广义预算实际赤字率分别达到4.9%和5.5%。二是支出进度加快,一季度“两本账”支出进度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24.9%和18.9%,专项债资金使用规模达到2018年同期的3.6倍。

从预算支出角度看,2019年一季度基建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回升。如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等分项支出分别较2018年一季度回升12.8和19.0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支出增速接近30%;不过,农林水事务增速同比有所回落。

2019年基建发力存在结构性亮点。“旧基建”三大分项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速相对平稳,电力热力燃气水、水利环境和公共实施管理业并未明显改善。不过,亮点主要体现在“新基建”领域,如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9Q1固投增速高达25.3%。另外,“旧基建”细分领域中,燃气生产供应业、水生产供应业、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业等增速明显回升。

基建发力托而不举,整体增速低于预期。尽管基建发力稳增长的需求迫切,但2019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不足3%,除了受疫情冲击影响的2020年,仅略高于2012年,属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此外,2012年基建发力效果逐渐显现,全年增速最终回升至两位数;而2019年全年增速仅略高于3%。

从结构上看,基建发力症结在于公共设施管理业。尽管燃气生产供应业、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投资增速弹性较大,往往成为基建发力的“亮点”,但由于规模较小,对于总体基建投资的贡献较小。从规模占比看,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三个子行业影响较大,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占比超过36%,三者合计接近四分之三。2019年一季度道路运输业增速高达10.5%,但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同比下降7.6%和0.6%。

不考虑疫情带来的增速扰动,2018年以来占比最大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明显回落并维持低位,可能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有关。除非投融资模式出现大的创新改革,单靠预算资金或者专项债资金投入,可能无法有效拉动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这也始终成为基建发力的症结所在。

四、总结

近期市场对于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的关注度较高,主要依据资金来源情况进行推算。2015年起,基建投资增速和资金来源增速明显背离,资金缺口主要和“各项应付款”科目有关,即项目方对工程施工方的资金占用。考虑到“各项应付款”造成的资金缺口将继续收窄,因此基于资金来源的测算方法可能存在明显高估。

1.2万亿资金不可能全部在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按照两年左右项目施工期平滑计算,乐观情况下,一季度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规模将达到6421亿元,预计拉动基建投资7个百分点。但参考历史经验,最终的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专项债的拉动作用,原因在于专项债资金占比最高时也只有25%左右,基建最终表现主要由占比75%的其他资金分项决定。

实际上专项债7个百分点的理论贡献可能还要“打折”。一是不少新增专项债对应的是在建项目,资金到位后可能需要先解决项目遗留的“垫资”“工程款拖欠”等问题,能够形成的新增实物工作量大幅减少。二是新增专项债逐渐用于补充配套资金,形成的增量资金来源有限。

2019年和2022年基建发力具有相似的背景和政策特征。2019年财政支出强度大幅提高,一季度支出进度明显,专项债资金使用规模达到2018年同期的3.6倍。不过2019年基建发力托而不举,整体增速低于预期,仅存在结构性亮点:如“新基建”领域,“旧基建”细分领域中的个别分项。

从规模占比看,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三个子行业影响较大,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占比超过36%。2018年以来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明显回落并维持低位,可能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有关。除非投融资模式出现大的创新改革,单靠预算资金或者专项债资金投入,可能无法有效拉动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这也始终成为基建发力的症结所在。

总之,我们判断基建回升趋势虽然确定性较高,但对比2019年“更加加力提效”的表述,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前提下,增速回升高度可能低于预期,维持年度策略报告中全年基建投资增速3.5%的预测不变。受加快支出进度和专项债资金结转使用的影响,基建节奏前高后低,一季度增速可能略高于5%,达到10%的可能性较低。

五、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压力上升倒逼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大幅放松,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月1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百万读者都在读

何佳:A 股为什么是另类投资产品?

邱晓华内部演讲:我们正迎来用资本市场代替房地产市场的时代

梁建章: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补课的难题

黄奇帆最新讲话:能把猪吹起来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风

【悦享新年】FMBA奇妙书单(附链接)

2021,每个人都了不起

吴晓波:未来十年,我们所认为的能力将荡然无存

中国宏观展望:2021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

人间真实!北京,全国最早醒来的城市…

秦朔:创新何太急

这场病毒放大器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谱

财政到底有多紧?

负利率时代的泡沫、掠夺和危机!

全球货币再宽松:一次无法降落的飞行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讲

中国最赚钱的公司,要开始去库存了!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悄悄:你能挺过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杠杆的轮回,众生的焦虑

50句惊艳世人的电影台词:请原谅我戳痛了你所有记忆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