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周小川、肖钢最新讲话,信息量大
作者:李愿@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4月15日-17日,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盛大召开!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协办。
论坛邀请到多位重磅嘉宾,其中,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更是在今日的会场上发表演讲,信息量很大,一起来看看:
周小川五道口畅聊数字货币已讨论过的六大问题及回应
4月16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数字货币(DC)已讨论过的问题及回应》的演讲。
在演讲中周小川围绕市场较为关心的六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1、如何区分央行数字货币作为货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周小川认为,稳定最好不要作为二选一来考虑,要么稳定、要么不稳定,实际上稳定性可能是一个连续指标,有一些币会非常稳定,接近于1,有一些不太稳定、或者不稳定,接近于0。稳定币不是自称的,要有一系列条件考核说明你是不是稳定币。另外要理解到发钞是一种负债,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来讲,发行M0是央行的负债。
2、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
周小川认为,中国央行强调,研发数字货币是为了替代M0,这表明了它是想把应用的重点放在零售环节,也就是希望能够在零售环节得到应用,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给大家提供更大的方便。同时M0的定位也避免了大家打乱仗,工作就好进行了,这也是一个原因。
3、中国央行是否应该加快发行并更多地发行数字货币?
周小川认为,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必须使得发行的货币真正在市场上,特别是在零售市场上有运用的需求,而实际上,只有市场对货币有需求中央银行才发得出去,不是说印了就能出去的。
4、如何把握数字货币存在着多种方案、多种产品的竞争选优?
周小川认为,总的来说,我们要鼓励创新,鼓励新产品研发。研发之后也应该创造一定条件让它们试点。只有它们经过试点,有多种方案并且之间存在竞争,就会产生优胜劣汰。但是消失的过程中会不会造成社会问题?会不会有人受损?所以还是要非常小心。
5、数字货币是否必须要立法先行?
周小川认为,数字货币的研发,研发出来的属于人民币,并没有说要先立法,不立法就不能有数字人民币,因此我们说试点的e—CNY没有法律障碍,不要说有法律障碍就不能搞,类似这样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6、数字货币在SWIFT、CIPS中间起到什么作用?
周小川认为,数字货币至少在中国的e—CNY设计是为了零售,为了百姓方便、商户方便,不是为了替代美元,所以既然不是按那个目标设计的,现在忽然给它派这方面的功能也不见得能撑得起来。当然我们不排除e—CNY未来可能有跨境支付的前景,但是我估计也是会注重于零售,跨境零售的应用。
肖钢:推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健康发展的三点建议
4月16日,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就“推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健康发展”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自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上市交易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市场广泛认可,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良好。
“同时,应当看到,由于我国公募REITs处于扩大试点阶段,需要深入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法规,优化运行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公募REITs行稳致远。”肖钢称。
为此,肖钢对于下一步如何推进REITs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研究修订相关法律或制订单独的法规。
REITs不同于企业传统融资,它通过将企业的资产出表进行真实销售,并且破产隔离,因此REITs和企业传统的融资相比是一个结构性的融资,也就是直接融资的一个品种。
“REITs本质上是资产的IPO,我们讲上市公司是公司的IPO,REITs是资产的IPO,企业出售它的资产获得的融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融资的作用,而是像一个上市公司一样,它的资产上市了以后就获得了一个基础设施资产的资本运作平台,类似上市公司上市以后可以在资本市场不断地运作,给它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肖钢表示,同样资产上市了,也为资产提供了资本的运作平台,这个资本运作平台远远超出了资本市场本身。
肖钢认为,REITs性质上是属于证券,但与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有很大区别,本质上是证券,但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也不是资产证券化,既然是证券就要依托《证券法》将REITs作为一个独立的证券品种制定专门的法规。这样才能确立REITs的性质定位,构建一整套适应REITs特点的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制度规范,要单独搞一套。
“目前采用‘公募基金+ABS’的方式是符合现行的法律可行方案,有利于及早地启动试点,破冰前行。因为法律没改,采取别的方式不合适,启动不了,现行的模式确实有这个好处,能够尽快地启动试点。”肖钢强调,但是带来的问题是产品结构层级过多,法律关系复杂,运行和监管成本增加,市场主体的职责界定和协调难度增大,要针对试点当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从而优化产品的设计,简化产品的结构和交易的结构,健全监管的办法。
二是优化运行机制。
首先要鼓励地方和企业拿出更多的优质资产来参与REITs。肖钢介绍称,REITs试点了之后大家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很好的资产还舍不得拿出来,原因有很多。“我觉得要扩大REITs的规模,才能使产品的品种起到应有的作用,要进一步摸清项目的底数,建立分类的项目库,做到应该进入这个库的应入尽入,落实项目的申报条件,压缩项目的申报周期,现在申报周期太长了。”肖钢表示。
肖钢表示,由于REITs项目都是在各个地方,各个地方的发改委还要协调,因为有的企业项目不是在一个城市,是在几个城市,但现在的规则是按省,每个省发改委要审核,跨省协调的时间就长了,要开展分类辅导的服务,做好示范的引领。“我觉得当前存在的试点当中的问题是怎么样鼓励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拿出优质资产来进到基础设施的REITs库里面。”
其次是要促进基础设施专业营运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肖钢表示,REITs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创造主要来源于资产组合的运营管理和资本结构的管理,因此它具有天然的产业和金融融合的特点,产融结合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因为我们的产业领域是具有丰富的资产运营的管理经验,这个没有问题的,我们搞高速公路的、搞铁路的,很清楚,但是缺乏资本运作的能力。
“我们的金融机构,包括公募基金、证券公司是有比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但是对资产的管理缺乏尝试,各行各业差的很大。”肖钢认为,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怎么把两者结合好是新的探索,我们在试点当中发现问题,怎么样既要落实好基金管理人的职责,又充分发挥好原始权益人的战略管理和专业运营能力,这是一个难题。
“我觉得今后的REITs试点要着力解决这个难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扩募机制,只要建立了高效透明的扩募机制,才有利于盘活资产存量,做大做强产融结合的平台。”肖钢称。
第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形成市场化的评估定价体系。公募REITs是股权性的产品,所以权益性的产品怎么样寻找定价的锚,怎么定价?在中国这个市场,很多基础设施是有特定使用的权利,土地性质是国有的,不是私有的,所以我们国家基础设施的定价不仅涉及资产的性质,资产所在的区域位置,更重要还涉及土地的性质,当然还和资产的运营能力密切相关。
“我们在试点期间也讨论了很多方法,现在也在实验,但是我觉得实践还不够。”肖钢介绍,比如有的用收益法,有的用净资产价值法,有的用现金流贴现法,还有的用相对估值法等等。“我觉得这是未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探索的,最后要形成一个市场的定价体系,因为这个不是政府说了算的,这个一定是市场定价。”
肖钢认为,市场定价最主要的是原始权益人愿不愿意发行,因为像上市公司一样,控股股东每一股要发多少钱心里是有数的,发便宜了就不发了,发贵了投资者不买,所以市场定价的权衡最终是市场博弈的结果,就是原始权益人愿意发,投资者还愿意买,这就是市场定价的均衡点,我们现在还没找到。“你发得太低了,原始权益人不干,凭什么把这么好的资产就贱卖了呢?我每天照收息还可以借钱,因为我现金流好,不需要走REITs这条路,但是卖贵了投资者不干,这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
公募REITs不同于股票和债券,也不同于购买普通的公募基金。肖钢认为,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底层资产是运营稳定的基础设施,价值波动一般相对较小,每年强制分红比例很高,因而相对股票投资比较稳定,不要寄希望项目运营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可见,投资REITs的风险和收益属于中等水平。
“由于普通公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债券等,以股息、利息和投资组合带来的资本利得为主要收益来源,而公募REITs收益来源主要是底层资产经营收益和资产增值,且是封闭型基金,不能随时申购和赎回。”肖钢表示,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培育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促进REITs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廖岷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王希勤校长、张晓慧院长、刘连舸书记、张涛监事长,线上线下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参加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此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行稳致远,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期待今天论坛上有更多精彩讨论。
第一,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治理格局进入动荡变革的关头,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出现震荡,中国作为深度融入全球化的第二大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必然面临新困难、新挑战。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这个态势还在延续,同时疫情和经济增长方面还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新情况、新变化。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相应的政策已经明确,各项措施目前都在按照提前发力、精准施策的要求全力推进,更多政策组合也在研究和储备之中。
中国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保护产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当前要着力减少和避免出台具有明显收缩效应的政策措施,遵循经济规律,坚持依法行政,寓管理、监管于服务之中。更多采用在线整改和在线回复的做法,更大力度地保护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第二,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最近新冠疫情正在国内一些地方零星蔓延,给我们国家经济的运行,尤其是给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货运物流带来较大的压力。为此金融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了针对性的举措,金融机构也正在精准帮扶,为货运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疏困解难,帮助他们提高抗击疫情的财务能力。期待金融机构能够更多地加大对关键物流、仓储、电商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他们在特殊时期为畅通物流和供应链更好地发挥带动效应和集群效应,同时要为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和出租车司机等重点群体开发和提供更多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帮助他们降低偿债压力,加大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货物损失保险理赔力度,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历史证明,每一次经济转型都需要金融业的推动,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技术革新和高质量发展呼唤金融系统的改革创新,所以建议金融业能够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三方面发力:
一是不断通过金融创新和规范经营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技术、产业、资金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是帮助市场主体更高水平、更安全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比较竞争优势,按照国际规则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
三是适应中国经济从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技术驱动的深刻转型,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最后,金融业要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必须始终防控好自身的风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在这方面也衷心期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能够为经济、金融业输送更高质量的青年才俊。
谢谢大家!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金融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尊敬的周小川会长、王希勤校长、廖岷副部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2022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仍然显示出了良好韧性和巨大潜能。特别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仅在抗击疫情中体现了独特价值,也为稳定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长周期视角看,数字经济正在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根本变革,也正在重构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想从金融如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当前,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经济形态。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单机应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90年代,开启了以互联网应用为特征的网络化时代,当前正在进入以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从世界范围看,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亿美元,占全球总量74.7%。从国内看,我国数字经济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局部探索到顶层规划的演进变迁。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三方面新趋势: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9.2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9.6%,位居世界第一。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第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8.9%、21%、40.7%,分别比2016年上升2.7、4.2和11.1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拥有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已超过38%,位列全球首位,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近40万件,占全球比重接近四分之三。据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第二,数据要素资源创造“新动能”。数据已逐步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并列的核心生产要素。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我国拥有数据量的全球占比将由2018年的23.4%提升到2025年的27.8%,远高于美国的17.5%。今年,我国已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实现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和西部地区算力资源的有效对接,持续挖掘数据要素资源潜力。
第三,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呈现“新格局”。近年来,各国不断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合作中的重要议题。我国已加入RCEP等数字贸易相关协定,主动适应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并为数字贸易规则完善发出“中国声音”。积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等多双边数字经贸合作协定,助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全球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由2008年的46.2%上升至2020年的61.1%。
但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仍存在产业数字化程度不足及字核心技术研发有待突破等问题。2020年制造业数字化渗透率仅为1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33%的平均水平,与制造强国德国(45.3%)差距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第一,数字经济要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具有规模大、发展快、联动效应强等特点,要求金融要把握这一内在规律,将更多资源配置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产业中。一是要推动产业数字化落地深耕。产业数字化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推动资金和服务前移,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二是要适应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国居民消费生活场景已经高度数字化,金融要把握居民消费行为的新变化,满足客户随时、随地、随需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政府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需要为数字交通、数字政务等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第二,数字经济要求金融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经济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是系统的、深远的。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化数字化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金融发展生态深刻变化,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网上银行渗透率为86%,较2016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个人手机渗透率更是由2016年的14%增长至2020年的71%,上升了43个百分点。利用数字化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主流。
近年来,商业银行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科技金融加快发展。2021年14家银行共投入科技资金1554.17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6家国有大行投入1074.93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国银行也将科技金融作为我行“十四五”期间战略发展的重点。
第三,数字经济为增强金融服务包容性创造了条件。凭借覆盖面广、成本低、信息收集效率高等优势,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风控、智能营销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传统金融发展的痛点问题,为扩大金融覆盖面、促进金融包容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近三年来连续实现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我国在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电子支付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截至 2020 年末,全国人均拥有 8.83 个银行账户,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82.7%。
第四,数字经济要求构建更加安全的金融体系。数字经济在为金融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滋生了新风险,带来了新挑战。一是数字技术滥用。部分平台借数字创新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引发诸多乱象。例如此前的虚拟货币交易、网络借贷等。二是数据安全问题。部分机构对数据信息保护不到位,信息过度采集、信息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数据显示,2021年遭受信息诈骗人群占比较2020年增加6%,其中00后、60岁及以上人群受损比例较高。三是数据跨境流动问题。金融数据高度敏感,又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尤其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将改变国际货币秩序,对各国域外管辖权及监管规则等带来挑战。
新经济需要新思维。金融业应主动作为,助力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全球领先地位。这里,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开放、共享”,银行数字化转型要把握这一特征,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新思维。数字化转型绝不是简单的将线下业务线上化,而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驱动下,通过强化数据分析,实现业务赋能和流程再造。二是重新定义银行服务边界,推进开放银行建设。银行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将金融服务嵌入教育、医疗、商业、政务等各类场景,实现跨界服务,共享共赢。三是提升客户体验,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把握客户需求个性化、特色化和定制化的新特点,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效和智能化水平。
第二,强化科技引领,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数字普惠金融为简化交易环节、降低服务成本、开辟触达客户途径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商业银行应以数字普惠金融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完善智能风控系统,构建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等在内的线上一体化风控体系,实现自动获客、批量处理。紧密贴合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的生意圈、生活圈,提高业务直达性。
第三,加强风险防范,打造更加安全的数字金融体系。进一步厘清数字平台在市场准入、竞争秩序维护、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权责。积极推动数据本地化存储、安全传输、隐私保护等监管规则的国际对接,为数字经济发展上好“安全阀”。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数字经济浪潮正在重构经济金融发展的底层逻辑,也为我们从事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未来,中国银行将与大家一道为我国建设数字经济强国做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今年恰逢五道口并入清华大学十周年,作为校友,看到母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内心倍感欣慰。道口三年,春风化雨,教我育我,此生难忘。祝愿母校未来继续积历史之厚蕴,再谱华章!
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