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 王志诚:央行推出数字货币试点,然后呢?
央行数字货币近日再次成为热门话题。金融“外行人”的马云也有了新说法: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新定义货币 。
当我们开始踏出了试点的第一步后,下一步该做什么?以未来的眼光看数字人民币,将为我们带来什么?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志诚教授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打牢基础建立共识,稳妥推进数字货币》进行了相关分析。
-
从支付功能来看,中国已经有微信和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仅从流通中介和支付角度带来的功能性改善并不大,但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将会比较突出;
-
目前切入点主要是替代M0(流通现金),当验证成功并全面推广完成后,其对M1(现金+存款)甚至是对M2(M1+金融产品)实现替代也很容易,如何与现存支付融合并实现平稳替代,可能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 对一个还没有完全明确的领域保持关注、积极跟进是值得鼓励的,但要认识到,货币基础本质还是信用和共识,技术只是手段。没有坚实基础来建立共识,仅靠技术优势是形成不了货币的,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考量探讨的。
消费者在线下进行手机消费
随着比特币出现,各国央行开始关注数字货币,全球主要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组织逐步进行研究测试。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的推进,使数字货币成为近期关注焦点。当然,哪类数字货币才是未来最终形态尚在演化过程中。能够解决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现代科技及经济合作,能满足互联化地球村主要金融需求的一类数字货币才会笑到最后。
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作为等价物就要能与其他物品对应、容易实现对应,而一般的意义就是具有普遍性,能得到大家认可,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同时其也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而不断演化。货币得到认可有两种途径:一是自发、自愿的认可,二是承认、接受的认可,贝壳、黄金等是前者,法币、美元体系是后者。等价是艰难的,据统计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几千种法币,平均存活只有27年;最长存活300年的英镑的价值目前只剩开始时价值的0.3%,美元的价值也只有最初的0.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科技发展,货币形态逐步走向电子化,但从电子化形态到数字化货币之间,差异和更迭的必要性方面还需明确。从纸币到电子化货币只是改变了载体形态,目前还没有实现类似等价物的贵金属到信用货币的模式改变。而电子化货币到数字货币是需要模式改变的,有模式改变才能真正担当数字货币的职责。数字货币的重要载体是互联网,在互相交织的互联中对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实现改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之相配的新型货币运行方式。数字货币主要需求应该是互联网体系下的数字资产确权、鉴权,打破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垄断,同时能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金融信息,保证数据资产的安全性。
从目前已知信息来看,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ECP采用的是双层构架,顶层是中心化并具有穿透性,下层能实现匿名。从现实环境条件和切换风险尽可能小的角度看,也确实是比较可行的一种选择。DECP基本上没有改变纸币目前的发行结构和模式,但实现了降低印制成本和配送成本,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货币介质替换。随着其体系逐步完善和建立,将会对国内货币基本职能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模式对人民币走出去、国际化所产生的可能优势不大。目前其构架没有完全解决互联网体系下的隐私保护问题,对货币政策调控和反洗钱有信息优势,但大幅降低了匿名性,与数字资产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可能对数字资产的制度建设助力不足。这就意味着,尽管金融市场希望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但水至清则无鱼,要求所有交易都完全透明也许是不现实的,反而可能会影响民众的接受度。
数字货币处于测试早期,目前主要侧重在支付场景方面。从支付功能来看,中国已经有微信和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仅从流通中介和支付角度带来的功能性改善并不大,但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将会比较突出。DECP目前在全国东南西北选择了有各自特色的试点城市,开始对各种应用场景进行测试,特别是最近推出的深圳红包测试,是一个选择比较巧妙的并只对收付这样纯粹功能的测试。目前切入点主要是替代M0(流通现金),当验证成功并全面推广完成后,其对M1(现金+存款)甚至是对M2(M1+金融产品)实现替代也很容易,如何与现存支付融合并实现平稳替代,可能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因为DECP目前设计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费,这将会对目前支付机构形成比较大的冲击。DECP数字货币将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结合数据资产相关方面进行改进,发挥更大作用。DECP设置离线功能,目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特色,但从货币介质替换角度看,通常并不会实现完全替代,货币模式的替代则相对比较彻底。事实上,目前数字货币需要给现有的纸币留有余地,在优势领域发挥特长特色,同时为一些传统活动保留生存空间。
从目前技术和经济环境条件来看,数字货币还处于发展早期,没到实现更迭的时候。尽管已经公开启动项目、进行测试,甚至准备落地的主权数字货币已有36个,但众多主要国家都还在研究和探讨测试中。对一个还没有完全明确的领域保持关注、积极跟进是值得鼓励的,但要认识到,货币基础本质还是信用和共识,技术只是手段。没有坚实基础来建立共识,仅靠技术优势是形成不了货币的,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考量探讨的。
王志诚,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北大光华•百行征信•腾云天下”三方联合征信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主任,他曾任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讲师。目前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在金融计量模型,风险管理和公司财务,教授的课程有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和公司财务。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在
相关链接:王志诚:如何更好地度量金融风险?|学术光华疫情之后,转机何在?创业板十年得失:绿化带长不出参天树(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