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冰山”之下:为什么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是这样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1-06-11 10:00 浏览量: 390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很多现象,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都遇到过。但大家最想知道的是,组织这座“冰山”下面看不到的是什么?比如:

为什么员工的行为是这样的?

员工的态度、个性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怎样去激励员工?

什么才是真正的激励?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忻榕教授基于多年实证研究,将组织行为学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基本分析层面展开,与大家探究人的动机、组织的动能,以及团队的发展,帮助大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共同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1

了解员工情绪

一个人既会做出理性的、有意识的决策,也会产生非理性的、无意识的情绪。管理者要学会去了解有意识的是什么,同时也要去理解无意识,不能忽视工作场所中的情绪。

Q:要不要让情绪进办公室?

谈到员工的情绪,可能会有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A:不要让情绪进办公室,因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观点B:员工作为一个人,应该在工作场所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人的情绪有时是无意识或者下意识、潜意识的,不一定控制得了。

这两个观点实际上都不完全对。

首先我们不能把人当成机器,像水龙头那样可以打开或关掉,在办公室他可能没有爆发出来,但不等于潜在的情绪不存在,不影响他的行为、态度以及工作状态。但如果在工作场所把情绪完全表达出来,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因为情绪是有感染性的。

情绪是每个人回答“我是谁”以及“我怎样看待周围的世界”等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对员工的绩效、去留和团队合作态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管理者来说,理解情绪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Q:管理者如何解读情绪?

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就是现在流行的“情商”。提高情商的方法之一,是清晰地了解一些工作情绪产生的原因:

Q:管理者如何解读员工情绪?

情绪是无法切割的,但也不能任其完全发作,所以管理者要善于知道情绪来源于什么,思考如何觉察、利用情绪,或者疏导情绪。

比如,大家有时会把焦虑看成相对负面的情绪,但当人处在焦虑状态下,那根弦绷得很紧,做事反而可能会更谨慎和专注,这能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此时不适合再安排其他事情,因为人焦虑时可能不会特别耐心。

管理者的情绪会影响员工,员工的情绪也会影响管理者。情绪具有感染性,所以一般不要在公开场合跟员工去讨论他的情绪问题。

如果你觉察到个别员工情绪出现波动,应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他,或者跟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展示管理者应有的同理心。

Q:快乐的员工生产力更高吗?

谈到情绪,大家也必然会问:快乐的员工生产力会更高吗?绩效会更好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绩效正相关吗?

实际上是不一定的。因为情绪导致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是相关的,因此员工的满意度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工作态度,是对待整个工作环境、老板、薪资、同事、工作内容等的所有态度的总和。

从组织绩效的类型上来看,对于狭义的、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绩效,员工的快乐情绪与之相关度并不是特别高,因为员工处在强预期环境下,岗位职责、该做的事情定义清晰,他没有太多的自主空间去做决定,情绪对任务绩效的影响就比较小。

但在广义的关系绩效上,会有很大的影响。

关系绩效是指员工对于他人任务绩效的支持性贡献,也就是他更愿意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比如一个不在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中的跨部门项目,就是一个弱预期环境,快乐的员工在这样的会议中会更积极参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类员工在团队中也会感染他人,营造支持性的氛围。

如果将快乐感定义为积极情绪,那么情绪与绩效之间的关联有正负两个方面:

• 消极情绪会使人对细节更小心、更关注,因而有助于提升绩效;

但工作满意度高、积极情绪不一定意味着个体员工有好的任务绩效,驱动任务绩效的是组织的人才甄选、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

员工满意度不一定能提升狭义的员工生产力,但对团队或组织绩效的确有提升作用,而积极的情绪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的高绩效,但对组织有益无害。

2

打造高效团队

当团队遭遇失败时,人们更倾向于将原因归咎于领导者不力、激励措施不合适、其他成员不够敬业或个性有问题,而不去关注团队目标以及团队的合作模式是否阐述得足够清楚。

Q:你的团队属于哪种类型?

团队有很多种,不同团队的差异性对诊断你的团队有重要意义。

01

任务型/行动型团队

为具体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而建立,例如应对突发危机。这类团队开会少,行动多。

02

解决问题型团队

这类团队必须花时间明确地定义任务,确定团队的工作方式、成员职责以及出现不同问题时如何做出决策。营销常务委员会、战略规划小组以及企业内部的咨询团队,都属于这一类。

03

创新型/创意型团队

这类团队需要各成员拥有独特的信息、自主性以及足够的时间,去通过彼此的碰撞创造出创新的理念和做法。

04

治理型团队

这类团队对一个组织负责,通过制定战略、政策以及监督组织的绩效来控制组织,例如董事会、理事会等。这可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非常高效的团队,因为它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无论何种团队,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诊断团队的目的:

团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团队的客户是谁?

将会用什么标准衡量团队的绩效?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过多地将之前的经验带到新的不同类型的团队中。

Q:团队有哪些优势有利于组织绩效?

1

共享心智

有时我们说团队因为多年合作而产生了一种默契,这其实就是一种共享心智模式——我们知道合作的共同目标,如何更好地集思广益和创新。

团队成员长时间在一起,将不同的知识应用于任务,信息分享充分,并且认为与其他成员合作能取得更高绩效,这都有助于共享心智模式的建立。

2

多元融合,促进创新

由于团队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汇聚在一起,因此在整合不同视角、激发更多创意方面更有优势。团队成员之间的争论,如果不是太过激烈,并且不在团队工作的早期出现,团队的绩效就会更好。

3

支持授权,促进敬业

一些组织减少了管理者层级,将一些管理者的工作授权给自我管理型团队。这样的授权能降低成本、加快决策速度,同时也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

如果团队没有很大的自主性,或没有所需的信息,就会导致成员产生挫折感和玩世不恭的态度。

Q:团队有哪些劣势可能影响组织绩效?

1

过程损失

团队的一大挑战是完成双重任务,一是要成功完成团队任务,二是要与其他团队成员互动,从而确保人们所有相关的专业技能用于完成任务,这被称为“团队合作任务”,包括达成共识、融合创意、监督成员绩效、管理冲突、建立成员信心等。

这也是许多人觉得团队令人恼火的原因。如果这些任务没有完成好,就产生“过程损失”。

2

耗时性

一个人做决策最快,两个人做决策需要商量着做,三个人做决策时间会更长。因此,除了行动型团队,其他类型的团队都必须进行团队合作方面的训练,想办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尤其是需要设定现实合理的中期期限,在任务中途重新评估工作是否足够聚焦、时间利用是否合理,防止挫折感和恐慌的产生,这对不清晰的任务尤其有帮助。

3

团队成员可能会工作懒散

有的成员在工作中偷懒,觉得其他成员会收拾烂摊子,这就是社会惰化,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如下:

团队成员缺乏责任心;

•团队成员感觉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个人贡献难以区分;

•团队成员的贡献不受重视或得不到奖励;

•团队成员认为被他人利用。

4

团队会做出更多极端决策

一般来讲团队会做出更多极端决策,因为大家觉得我们是一个团队,貌似谁都不需要为这个结果承担责任;或者因为觉得团队凝聚力强、战无不胜,而去做出风险更高的决策;或者为了保持安全,做出更保守的决定。

这种群体极化,源于我们不愿意当面反对他人的意见,以及拿不定主意时需要寻求他人的指引。

5

和谐而非绩效变成主要任务

当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在一个小团队之中工作时,与他人发生冲突会是很痛苦的事。于是,很多人会努力维系与其他成员的关系,使和谐变成团队的主要目标,而团队绩效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在人际互动方面特别看重和谐的东亚文化中,这种倾向的危害会更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指派团队成员中的一人或几人,负责让团队聚焦于任务。

Q:如何实现团队高效管理?

1

找到合适的成员

如果你问我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个职责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招聘,选择合适的人——这是管理者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工作。

当我们去招募和组建团队的时候,不是看这个人合不合适,而是这个群体在一起能不能更好地互动、产生共识,是否能够让大家在多样化中受益。

要避免的一个坑是Team faultlines(团队断裂)。因为团队成员的社会类别多有不同,当在年龄、学历背景、性别等要素上形成了明显的极端和小群体时,就形成了所谓断裂,这会加剧冲突,降低信任度。

因此,团队多样化程度越高,越有必要在初期花时间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流程,从而形成认同感,克服团队断裂带来的过程损失。

2

找到合适的规模

一般来说,规模小的团队更容易管理,所谓的小团队大约是两人以上到六七人的规模,小团队的识别度也会比较高。

团队规模越大,团队成员发现隐藏信息问题、建立共享心智的时间越长,更需要协调合作。但有足够大的规模,才可能形成团队的多元化。

如果你有一个20人以上的团队,应该怎么带?那一定要把协调工作做在前,通过结构性的流程管理保持成员的动力。比如采取小型组织型的架构,在组织中设立层级或独立小团队;在小群体中,需要建立明确的流程,以确保它能与整个大团队分享信息。

3

保持相对稳定

成员稳定的团队,形成了共享的心智模式,也更加灵活,不需要反复就团队目标和工作方式达成一致,因此团队绩效更好。

但是,过于稳定也会产生问题。成立五年以上、成员不变的团队,其绩效会下降,因为这样的团队容易自满,阻碍创新和创意的产生。所以,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定的动态,促使团队更高效。

4

做高效的团队领导者

这个团队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要成为高效的团队领导者,可以对照下列清单自我检视。

5

平衡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所有团队都会遇到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不同的激励体系相互矛盾。

当团队给予的激励与团队内部的相互依赖程度匹配时,团队绩效就会更好:

• 内部互相依赖程度高的团队,给予员工更多基于团队的奖励;

•相互依赖程度低的团队,给予员工更多个人奖励。

6

产生有凝聚力的团队

下列四个方面能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开展阶段性团队建设活动。团建一定要是一个能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活动,这才叫团队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团建未必能解决所有冲突性的问题。

一起庆祝团队的成功。

把同步性活动定位为常规。

共同的敌人,或一个真实存在的竞争对手,也能激发凝聚力。

3

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

Q:办公室政治是负面的?

很多人认为办公室政治是一件负面的事情。但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产生办公室政治的原因是一个组织的状态,而不是个人性格。

之所以存在办公室政治,是因为有资源稀缺的现象,如果每个人都能拿到他想要的资源,办公室政治自然会减少。当没有冲突和矛盾,没有不确定性,一切由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也就不会有办公室政治。

如果想要减少办公室政治,就要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努力。但我们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办公室政治未必是不好的事情。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办公室政治包括试图影响他人或建立权力的行动,是一个中性词。

Q:如何认识管理者的权力?

权力是管理的最基本工具,管理者也需要和上司、同侪、下属以及组织外部人士合作,而不能只靠自己完成任务。

因此,在这里讲的权力更多的是管理者的影响力。比如你去游说别人,让他换位思考来帮助你,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形成非正式影响力的一个过程。

权力来自依赖,如果大家对你有很强的依赖性,你对他的影响会更大,权力也就更大。提高别人对你的依赖度,同时降低你对别人的依赖度,是有效的政治策略的一大关键。

在员工看来,最高效的领导者是能保护他们、让他们获得所需资源的管理者,而非人最好、最体贴人的上司。

权力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只是一个工具,但它的用处有好坏之分。在现实中,要在正确使用权力和不正确使用权力之间画出清晰的界限并不容易。

防止权力滥用,最常见的就是设立举报和投诉流程;在组织内部,可以正式指明哪些做法是合法使用权力,哪些是非法使用权力,并提供非正式的咨询。

《认识组织行为》

作者:忻榕、[美] 琼·皮尔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本文根据忻榕教授在中欧领读者活动中的分享及《认识组织行为》一书内容编辑而成,经本人确认发布,转载自中欧北京(ID:CEIBSBeijing)编辑 | 边晓璇

你会把情绪带进办公室吗?欢迎留言分享。留言获赞最多的读者,将获得一本忻榕教授的《认识组织行为》哦!

开奖啦!在6月1日《三孩来了!如何缓解育儿焦虑?2500万粉丝亲子博主给出这五条建议》一文中,点赞最高的五位读者分别是景玉、蛐蛐、刘崎、橙子、红豆。请在我们的公众号中留下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礼物随后附上哟!

推荐阅读

管理者到底应该怎么当?3大攻略助你轻松打怪升级

工作太多做不完?日程表要爆炸?……只需6步,让你每周的工作更高效

四种思考方式,教你拆解“情绪地雷”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