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最有温度”的大数据 | 长江商学院校友故事

长江商学院
2020-08-21 18:00 浏览量: 3301

哪里穷,他们就去哪里。跑遍20000多个自然村,服务超过2000万人,人和数据将冰冷的数据化作人间真情:帮农民工讨薪、替贫困户求职……他们立志做一个用数据和科技造福农村人民的“好企业”。

只会赚钱的公司,算不上“好企业”。长江商学院朱睿教授在新书《未来好企业》中指出,未来的好企业应该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驱动的企业。

而长江商学院EMBA29期校友罗磊以及他所创办的人和数据,就正在“成为好企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微信支付宝一键领取电子社保卡,再也不怕丢!”

当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享受着技术发展带来的无限便捷,恐怕很难想象:在2015年的贵州省,连普及社保卡都会是一个棘手的“大问题”。

事实上,中国贫困地区大约只有20%的人有社保。没有社保卡,就等于没有办法获得国家给予公民的基本保障,这是个有关民生的重要问题。

单就贵州省而言,没有社保卡的人群数量高达500多万。一方面,这是贵州省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贵州地形崎岖,让社保卡的发卡问题的解决有些艰难。

2015年,人和数据团队了解到这个困境,本着“用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移动照相馆一站式社保卡制卡服务”由此诞生。

移动照相馆一站式社保卡制卡

组建团队,上门服务形式:村民不用跑到县城,在家门口就能办好社保卡;制卡服务只收取10-15元之间照相费,7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家庭可以免去费用;整整600万人口的制卡服务需求下,总收入金额约6000万。

他们的目标并不复杂:我们要帮政府部门“不用花钱,就把事情给办了”。第一桶金,第一桶数据达成。

钱有了,数据也有了,人和数据团队开始思考与探索:怎么才能做一家“好企业”?

挣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这就需要首先回答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

人们对于好企业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长江商学院朱睿教授在其新书《未来好企业》指出,未来的好企业应该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驱动的企业,而不只是强调经济利益。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义利兼顾,对社会以及企业本身产生更大的效益呢?

基于对企业、公益组织以及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组织的长期研究与观察,朱睿教授提出了“企业共益实践三部曲”的理论框架。

建立一个共益的价值观,是“企业共益实践三部曲”的第一步。这意味着,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利他的共益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总结出自己的核心理念。共益的价值观,就体现了企业着眼于未来,能够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兼顾利益相关方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长江商学院就读EMBA课程时,在朱睿教授的课堂上,人和数据创始人罗磊第一次深入了解到“商业向善”的概念。

随即,人和数据所有的创始团队人员共同决定:如果让我们从事商业,我们就要做一个这样的好商业。

人和数据联合创始人兼CEO胡耀说:

“挣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上千万的收入,我们创始团队共同的决定是:将第一桶金再次投入数据的开发。”

2015年4月,贵州人和致远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人和数据”),致力于用大数据为核心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成为服务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工人的生态型AI平台。简单来说,就是让数据平台、科技力量成为服务农村人民的工具。

科技,以人为本。

做一件“伟大的事”用数据赋能贫困户

解决了“道”层面上的价值观问题,接下来就要攻破“术”的层面:寻找并发现业务与社会痛点的结合点,这是“企业共益实践”的第二步。

当公司决定参与一个社会问题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项目?如何选择项目?”

朱睿教授指出,这是共益企业实践中挑战最大的环节,这会对企业的后续计划和成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科学地决策企业要参与的社会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

首先,企业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知。

从自己的核心业务出发,想清楚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并对自己本身的业务、流程、核心能力进行自检和梳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的价值已不言而喻。人和数据以其创立以来所订立并坚持的企业使命——致力于帮助农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坚定地以“服务于未被充分服务的人群”为宗旨与前提,开辟其数据业务模式。

其次,企业要将业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业务、产品、员工、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等)与社会痛点联系起来,找到两者的连接处。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0.83万人,年均减贫超过127万人。

深知脱贫对贵州省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口的重要性,一门心思帮助村民脱贫的胡耀相信:就业,是解决脱贫的最好方式。如何能够帮助村民就业,成了他对于数据研究、数据开发的核心导向和驱动力。

数据放在数据库中是冰冷的、毫无意义的,只有通过数据去服务群众、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产生价值。有时候仅仅只需要一个有效数据,就可以帮助一个家庭脱贫,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

最后,在确定企业想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后,在这些连接处,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确定共益战略方向以及具体操作做法。

创立初期,胡耀与人和的创始团队率领1000多人的采集团队,走村串乡,在持续提供社保卡制卡服务的同时,向民众传达他们对数据的需求,在获得老百姓理解的情况下,收集超过100项民生数据,包括:个人基础数据、家庭基础数据、教育数据、培训信息、技能信息及历史就业信息等。

至今,人和数据的脚步已累计覆盖了贵州省61个县(市),遍布2万余个自然村寨,服务及累计数据超过2000万人。

2019年,人和数据搭建完成人和中台体系,以此来帮助生成各类不同的业务平台,完成业务调用。人和数据创建的不同服务型平台包括:

1. 智能就业平台

贫困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加之用人单位和劳动力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消化。

人和数据由此切入,利用数据分析后了解的劳动者状况(包括:年龄、技能、是否在工状态等等),为他们匹配合适的岗位,与当地的就业部门合作,以大数据为核心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从而做到改变原来盲目招工、盲目求职的状况。

用数据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通过收集到的数据打造智能就业平台,基于场景化的服务数据形成个人画像,再基于岗位需求形成岗位画像,最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岗位智能化匹配。智能就业平台运营至今以来,成功推荐就业岗位超12万次。

亮点项目:“友工”小程序

在今年疫情发生后,为方便各贫困户便捷就业,人和数据仅用10多天的时间,开发大数据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友工”小程序。于2月13日上线,入库数据近30万条,推荐3万多人就业。

打开“友工”,即可看到正在筹备中的创业项目、实时的政策咨询、就业管理等板块。

在非常时期,实现线上企业招工及待业人员找工作的双向快速对接,助力复工复产,解群众和企业的燃眉之急。有工作需求的人只需要在小程序中提交个人信息,平台就会通过数据模型匹配在贵州省内合适的岗位机会。

以贵阳凯晟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通过“友工”小程序投放10余个岗位,招聘到近20人,保证了公司生产线的顺畅运行。

“我们公司是做产品包装的,对包装线上的工人求精不求多。疫情造成的用工缺口,在‘友工’的助力下,得以迅速补全、精准招工。”凯晟成科技总经理表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农村人口中的贫困户缺乏相关工作能力。为此,人和数据匹配开发培训人员智能化管理体系,与当地政府和培训学校合作,通过数据匹配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订单式岗位培训,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成功培训、就业。

在疫情期间,人和数据还对全省在建施工项目疫情情况制作了风险评估模型,编写发布《全省建筑领域务工人员复工风险评估快报》,助力监管部门了解复工态势。各行业的岗位缺口也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各行业推出解决方案,也可以为政府的决策作出支撑。

2. 劳务用工人员实名制管理平台

过去农民工在工地工作,常出现工资拖欠、工地归属难定、工时证明难寻、因无法断定是否工伤而救治不及时等状况,所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因此而生。所有去工地工作的工人,都可以通过这套体系来证明自己和这个工地产生了劳务关系,当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时,工人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得相关证据,从而保障自己的个人权益。

实例一:打卡考勤 解决劳资纠纷

工资发放得不到保障,是农民工时常遇到的问题。

2017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政府各部门需督促企业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工资专户管理和银行代发等制度,加快构建确保农民工拿到“辛苦钱”的长效机制。

动态实名制管理系统,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采用自助式的方式,提供在线和离线的数据采集和身份认证的功能。

2017年,贵州省已有300多个建筑工地使用该系统。

贵州本地人王师傅干了27年的建筑水泥工,以前一直用笔在本子上记录工时,月末与包工头对账、领工资,但由于手记容易出差错,有时会因为与包工头记的天数不同,而发生口角争执,产生劳资纠纷。

自从工地有了动态实名制管理系统后,王师傅再也不用吃“哑巴亏”。工地劳资管理员将王师傅的身份信息、就业历史、电子合同录入系统,他通过上下班打卡记录工勤。如果工地分散,他还可以用实名制认证手机APP“人脸”加“定位”打卡。

该应用不仅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也为工程项目方和用工企业提供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避免纠纷。

实例二:数据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以前,建筑工地需要请专门的报备人员,以短信、传真、纸质的方式向社保部门报备农民工参保名单。但是,农民工流动性大,由此产生申请工伤保险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进而造成众多工地参保积极性低的现象。

同时,采取传统的报备方式,社保局工作人员反复更新参保人的信息,不仅工伤部门的工作量愈发繁重,还会增加导入数据的错误率。

动态实名制终端则解决了这个效率难题。

每一个新来工人的基本信息都可以被录入设备,这些数据信息不仅用于动态实名参保登记,还与工伤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住建部门、交通部门、安监部门等部门共享。

数据共享后,各建筑业相关部门登录设备系统,便可查询区域内项目总数、新增项目数、当天增加的人数、离岗的人数、合同签订比例、月底工资发放统计等数据。同时,工人一次登记,便可多工地干活,流动性大的企业不再需配备专人负责报送变更人员资料,参保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伤参保率也提升了。

据悉,贵州安顺使用该系统的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高达100%。

如今,“劳务用工人员实名制管理平台”经过不断地数据研发、分析、迭代更新,已经发展到与银行打通合作:通过工资代发揽存,并通过人和的多维度数据支撑给出是否给工程开保函的决策。这部分,人和数据会向工程方收取数据服务费用。

无论是企业方数据,还是劳动方数据,通过收集、更新的相关信息,人和数据同时会将数据反应出的情况反馈给人社厅,从而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实现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给正处于“空窗期”的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率,提高农民工收益,增大社会生产效益,切实以商业的手段解决了社会问题,亦帮助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

从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多个角度的创建,目前人和的实名制管理平台已进入十个省份,共有 8000 多个项目投入使用该系统,服务着 200 多万农民工。

守住一道坚不可摧的底线

做好“共益企业实践”中的最后一步,也格外关键:通过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公司内部的一系列的评价体系,确保公司共益战略及解决方案能够高效地实施,最终实现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数据有价值正是因为它足够敏感。拥有如此大体量与精准性的人和数据,坚守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底线——数据不交易,所有的数据业务模式,只提供分析结论性的产出。

人和数据副总经理江南:“人和数据从不开展数据交易,而是提供智库服务为客户做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撑。

自2018底开始,人和数据便已不再向民众收取社保卡制卡拍照服务费用,民众也不需要因其在平台上的工作对接支付任何费用。

人和数据的收费对象主要为:

用人单位:因获得有效人力后能够产生其商业价值的企业方、工程方等等,支付数据服务费;

银行:银行支付社保卡的数据服务费用;另外实名制板块业务为工程项目作保的银行,可获得项目金揽存(因其会负责代发工资),由此银行按照日活,支付数据服务费;

政府相关部门:人社部门等需要数据分析报告的部门(公安部门尤其不在此列),人和数据提供的数据服务作为他们的决策支撑,从而支付数据服务费用。

无论是农民工、用工单位、银行、还是政府相关部门等等,人和数据提供不同应用服务,满足不同需求,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助力民众的美好生活。

人和数据的“大数据精准扶贫”项目在2019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收录,成为该署在全球精选的34个项目之一。

在“科技向善”的大趋势大背景下,人和数据的未来发展将会有更大更多的可能性。秉持“为农村老百姓服务”的初心,人和数据将为贵州当地的经济发展赋能,助力乡村美好生活。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EMBA官方微信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