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商学院院长阎海峰:内生力量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018-10-12 10:51 浏览量: 3255

MBAChina网讯】日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产业特色小镇发展联盟在华东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据介绍,该联盟以特色小镇项目为依托,推进长三角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产业协同、环境治理等方面协同发展,发挥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实现特色小镇调查研究和信息数据整合、资源对接等作用。

自2016年中央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将在国内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一场始于浙江、兴于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便已经成为一时的潮流,各种特色小镇在城郊与乡间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地方急功近利,在没有找到特色小镇“特在何处”的核心发展模式上就简单复制,导致“千镇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特色小镇的景观类同尚属次要,产业缺失才是关键。

特色小镇的发展该如何融入产业,发展成为自身的内动力呢?此次专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他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仅靠政策的外部力量推动是无法长久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定位,通过融合特色产业产生内生力量。

阎海峰: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内生地形成一个经济生态,要能够循环。今天我们在说的这些东西,包括政府推动,大多都是靠外部力量。一个特色小镇的发展,首先得发展出一种内生性产业模式,或者说经济模式,然后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社会生态模式,不然的话一旦外部的推动力减弱或停止,就会烂尾和衰败。

政府推动有一个劣势,那就是政府的目标和经济成长、经济社会生态规律本身是不太一致的。主要原因,第一,政府是一种外部变量;第二,政府追求的目标诉求其实还是社会诉求为主,最终不是由经济诉求决定,并且政府官员是有任期的。这就要求政府不宜介入太深,也要求特色小镇发展不能太过依赖政府力量,让市场自发形成一种商业和社会生态更加重要。

阎海峰:产业特色小镇的最大着力点还是经济功能,这是特色小镇实现内生性的关键。如果是纯粹的特色小镇,不能形成好的产业模式的话,就无法长久发展。

现在也有很多规划的小镇,一开始是靠外部力量推动,最后也形成自己的产业内生力量,且具有自身的区位优势,但其潜在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因为当前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即使有相关的产业导入,还要参照产业链分布、物流等要素的实际情况,当然除了文旅产业比较特别之外,其他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主要还是要有可依托的大城市,这一区位特征十分重要。

究其原因,一个特色小镇的发展,即使具备产业内生力,但总体来说它的能量还是比较小的,不太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像电子产业,首先有环境污染问题,其次高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很高,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就很难短时间内在小镇内积聚。

阎海峰:如果想发展好产业特色小镇,政府可以倡导推动,但不宜过多介入,要交给企业和小镇自身来发展,但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职能建设,不能出现污染转移、低端产业转移的情况。中国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跟大中心城市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会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聚集,更不能把它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而是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带动小镇发展,推动特色小镇高品质生活的构建。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