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70周年MBA25周年老友记|张国斌:胸怀家国,行稳致远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022-06-16 16:51 浏览量: 4601

胸怀家国,行稳致远

多年以来,张国斌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努力把中国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到海外几十个国家。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2007年,他下定决心重回校园,并最终选择了在华东理工大学MBA汲取营养。3年华理MBA的学习时光,不但帮助他全面掌握了工商管理知识,开阔了视野与格局,更为未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指明了方向,赋能企业行稳致远,在行业内不断扎根、成长。

虽然已经从华理MBA毕业十余年,但张国斌谈起在华理的求学经历却仍然是历历在目。他表示,自己当时选择的是华理MBA国际班,绝大多数课程都采用英文授课,老师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国外,同学中也有一些国外来的留学生,多元且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与他的工作场景高度契合,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外,更充分接收到不同国家、不同风土人情的文化滋养,增强了他对世界各国的理解,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

作为一家资深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张国斌既是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参与者,也是一名见证者。在其深耕的医疗设备领域,他不仅积极地深入观察着,更持续地深刻思考着。

随着在当代医疗健康事业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医疗器械行业俨然成为了大健康版图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在张国斌看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积淀少、底子薄等短板问题,在人工肺、CT、核磁共振等高端植入型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都亟待提高。

但与此同时,依托于改革开放40多年所锻造出的完备工业制造产业链,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在中低端市场的国际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在本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之中,“Made in China”的口罩、测温枪、护目镜等医用耗材就为全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国斌表示,高端医疗装备的生产是一个涵盖材料、产品设计、元器件、整机装配、临床实验等多重环节的复杂过程,一些高精尖操作更是离不开产、学、研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一方面,行业迫切需要华东理工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作为开拓者,充分利用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人文氛围,针对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与科学管理等核心痛点,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源源不断地培育并输送高端人才,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有必要不断加大行业引导与扶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市场氛围,“集中资源办大事”,让国产高端医疗装备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创新迭代,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发挥更多作用。

当谈及未来医疗器械发展路径时,张国斌指出,“互联网+医疗”正在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

从基础设施上来讲,我国在5G移动领域占据着很大的优势,有助于中国企业快速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在资金、专利技术、产品和品牌价值等方面的差距,让大家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从市场前景上来说,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催生了潜力无限的内需市场,并日益成为了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崭新引擎。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而市场的资源整合和良性竞争势必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让“中国的”成为“世界的”。

回顾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他十分感恩当年华理学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分享、倾力帮助。印象之中,阶梯教室总是座无虚席、济济一堂,专家教授讲课更是高屋建瓴、发人深思。

“比如我的导师——黄庐进教授,便通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黄教授在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都颇有建树,在他的悉心指导之下,我逐渐找寻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对企业发展作出了正确的战略规划,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

展望未来,医疗行业正在快速迭代,大健康知识显然也需要与时俱进。故此,对于华理MBA精心筹备并设立的大健康产业管理特色班,张国斌也总是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力推荐并支持,毕竟没有什么比投资自己更有性价比,也没有什么比获取真知灼见更加醍醐灌顶。

用张国斌的话来讲,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他对华丽MBA的深厚感情,那么必然就是:“华理华理,成就更优秀的你!”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