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招生 | 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MPA
2024-10-16 14:55 浏览量: 1301

专业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学、数字艺术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19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传播、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部门及传媒、文化机构、城市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和咨询等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建设。学院以“勤政为公、学术并举”为院训,以“面向主流、突出特色、服务国家、培养英才”为办学宗旨,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和新闻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地带开展具有鲜明传媒特色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的传播创新与国家传播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招生计划

2025年计划招生70人,其中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0人。

培养方向:

方向一:人工智能与城乡智慧管理

方向二:传媒与数字公共治理

方向三:公共安全与智慧应急

学制:两年(最长四年)

学费:29000元/学年(全日制);43000元/学年(非全日制)

中国传媒大学MPA教育建立了较完整的学生学业和能力拓展奖学体系。我校MPA不提供宿舍。

师资队伍

学院MPA教师共有26人,其中10位教授、10位副教授。MPA教师大多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与传媒的交叉研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人才培养

主干课程

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方向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涉及公共管理、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公共伦理、宪法与行政法、人工智能与公共治理、融媒体管理与政策、政府公共关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政府理论与实践、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传播治理实务、社会组织管理与公益传播、公共事务与公共组织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政务舆情治理等多门课程。

科研平台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建设的国家治理研究院、政治传播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战略机构,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创新与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创新机构和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公益传播研究中心等院级科研机构可以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学习培养、社会实践、科研学术、智库研究等提供支持。

学术交流

本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举办的“融媒体与公共治理”,与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公共治理”等“融媒体与公共治理”系列专题论坛;与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开展学术调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参与各个研究机构承担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研究课题调研及报告撰写发布等。目前本专业特别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复杂科学、网络科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学习支持和学生团体,近期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集智俱乐部、腾讯视频等尝试合作,未来可能还与一部分世界知名高校达成交流合作。

招考信息

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注: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报名时间及地址

网上报名工作安排在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

预报名工作安排在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全国研招网”)。

初试时间及科目

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均为笔试。

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

复试分数线以及其他通知请登录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查询,我校不再寄发复试通知书。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上网打印复试通知书等内容,并按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复试。

1. 复试时,口语测试语种原则上为英语。

2. 复试时间、复试方式、复试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3. 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录取

按照“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参加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录取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非脱产学习。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非定向、定向)即为录取类别(非定向、定向),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具体说明如下: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研究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以上未列出的相关政策请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中国传媒大学MP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