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学院成功举办“国箴务实”党建系列研讨会暨“百年树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党委“国箴务实”党建系列研讨会暨“百年树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19日下午在光华楼东主楼2801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熊易寒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各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的十五位老师参与并进行主旨发言。
研讨会开始前,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致辞,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需要众多的学界精英参与其中;国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研究员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深厚的积淀和长足的发展,非常期待与会各位的发言,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接下来进入主题发言环节,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复旦大学讲座教授尹汉宁以“社会科学彰显中国特色正当其时”为主题,提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百年史,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在这其中复旦大学可以有所作为。(发言为书面稿)
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潘世伟强调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着三重挑战和任务:第一是“走出来”,即走出外部庞大、全面、细致而繁多的知识系统,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是“走进去”,即深入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对现实有深刻的关切和把握;第三是“走下去”,即面对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这三十年中复杂而艰巨的考验,需要构建一种叙事架构讲好中国故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导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秉持着旨在解决问题的务实性的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现实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断激发问题导向下的创新活力,对第一个一百年进行深度总结,以开启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征程。
复旦大学法学院王志强教授关注中国的比较法学,提出在比较法学发展中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中国的法学拥有很强的西学移植的传统;但另一方面,中国的比较法学又长期处于不成体系的、边缘化的情况和地位。未来中国法学学者应该朝着通过学理的分析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比较法学体系的方向继续努力。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周怡教授聚焦中国的社会形态变迁,提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四阶层、三阶层和非层化努力,改革开放后的倒丁字型和新时代的形成中的橄榄型雏形结构,并系统阐述了社会形态变迁中阶层边界开放性、地位获得方式、不平等的合法性手段、不平等类型以及不平等程度五个维度的表征。
复旦大学历史系马建标教授从反帝运动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出发,认为其展现了国家利益、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理想以及东方以中国为主导的反帝运动多重交织的图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的,这段珍贵的历史资源使得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重视社会实践,成长为具有高度原则性、灵活性和生命力的政党。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郑维伟教授阐述了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思考,强调历史考证和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认为当前的政治史研究有政治但无历史,缺乏对历史的考证,这就需要社会情境的建构和文献基础上的田野调查,同时还提出研究中应重视事件史的视野。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黄仁伟教授关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战略判断,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局战略,并提出需要将前一百年战略判断的经验抽象概括出来,以找出应对下一个一百年的战略判断定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刘建军教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进入世界体系之初,古代的知识体系并不具备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革命不仅成功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还开创了知识世界的革命,其中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衍生出来的新型政治辩证法。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贺东航教授回顾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史,认为中国共产党至少有两次成功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以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科学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延安时期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对后来新中国成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影响深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的行政概念中得到启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行政实践可以为构建中国的行政学知识体系提供养分。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任务在于如何通过组织社会治理的变革推动经济治理的变革,同时实现政治治理的稳定。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吴新文教授聚焦毛泽东“古今中外”的方法论,“古今”代表历史的发展,“中外”则指向中国和外国、己方和彼方,所谓“古今中外法”即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的问题意识、历史方法、全面思维、价值思维以及以中国为主的主题意识构成了其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孙国东教授重新分析了毛泽东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批判,认为毛在批判两种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工农割据思想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破”与“立”结合的过程。这种批判启示我们要破除对各种本本的教条主义的信奉,同时明确调查研究不是为了解释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最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苏长和教授以“树人、立国、开风:百年大党与社会科学”为主题做了总结发言,并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会议圆满落幕。
科研中心 马晓薇
摄 影 凌佳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