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逻辑——《行政逻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原理》评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1-12-14 16:43 浏览量: 3504

评介人:竺乾威教授

系统研究中国公共管理的著作不是很多。结合一般的公共管理原理,力图展示和归纳中国政府公共治理的逻辑、并在结构上以比较中国式的表达来进行阐述的著作尤其不多。上海市人民出版新近出版的由复旦大学李瑞昌教授主编的《行政逻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原理》一书给人一个惊喜。这是公共管理学界在这方面取得的又一个研究成果。

纵观全书,有四个比较独特的地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在体例上,这本书是围绕“事”、也就是行政的对象进行的。该书开篇从“公共事务”导出,将与人的生活相关的事务划分为四类:私人事务、共同体事务、国内公共事务和国际公共事务,认为处理这些事务有两种基本矛盾的方式(统治方式和自治方式),以及两种基本冲突的方法(即情理方法和法治方法)。这样,书中开明宗义地指出了行政的基本要义,是贯通统治和自治,实现理法平衡。也就是说,行政活动始终在处置上述四类事务的过程中寻找平衡国家与社会、理与法之间关系的最有效的方式。这样,作者就把一些政府治理的实践,如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提供、公共参等置于了一个明确而简洁的背景上。该书认为,中国政府治理的也不外乎着眼于处理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四类事务,并力图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种平衡国家与社会、理和法之间关系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它需要用现代方法、现代技术和现代思维来进行这种治理,理由是中国尽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也是一个较晚进入现代文明、即工业文明的国家,因此,这一治理的指向是现代化的指向,这一治理的方式应该是集古今文明、中外智慧的产物。该书从本质观、服务观、对象观、伙伴观、互动观、时间观、空间观和关系观等八个方面比较了行政现代化和行政基因的关系,此类思考和表达颇具新意。

其次,在内容上,比较完整地展示了中国政府治理事务的实际范围。例如,在组织这章,这本书就将政党组织、行政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都纳入到了行政范畴,认为它们在形式上是分开的,在一些结构上是一体的,还在功能上是相互协作的,共同打理人的事务。再如行法和持律这两章,这本书将行政活动的从法扩展的政党的组织纪律、组织内部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并提出运用行政权和实施法律法规时,还要考虑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关系的和谐,应该说,这些内容都比较符合中国行政实际,比较完整地总结了中国实践经验。

其次,在写法上,它有别于传统的国别政治或行政或管理的写法,而是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将论述中国政府治理与一些一般的治理原理结合起来,这可以使读者理解中国的政府治理既有遵循一般原理也即它的科学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它自身独特的治理带来的创新的一面,这样一种实践为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基础。例如理财一章,多数相关著作是从公共财政过程或组织财务来写的,而该书用的“理财”这一表达超越了公共财政或组织财务的范围,涉及的是积累财富(收税、收费和发债都是积财)、增加财富(国家投资、国有企业利润上交、资源出租等都是增财)和合理使用财富(用财时要坚持收支平衡、事财相配和略有结余)。这样的表达既涉及公共财政的一般内容,也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理财原则,比较准确地解释中国公共财政的特点。

最后,在遣词造句上,这本书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全书的整个章节标题均采用具有中文简洁明快的特点的两个字的词组,比如得人、理财、行法、持律、财政、咨政等,在总结中国公共行政现代化的两个取向是用了“德政”与“和政”这样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表达。

本书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首先,这本书在论述过程中对中国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揭示不多。尽管改革开放以中国的政府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一点有目共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向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治理出现偏差、失误也很正常。指出一些治理过程中曾经存在、通过改革被解决的问题,或者现在依然存在的一些治理问题,它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中国政府的治理状况,也有助于启发读者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其次,这本书力图展示当代中国政府的治理原理,但归纳的有些中国治理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斟酌,另外是否还有一些原理可以进一步挖掘?最后,由于本书有多位作者参与,行文风格各异,尽管作为主编的李瑞昌教授在风格统一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还是可以看到行文用词的整体风格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总的来说,瑕不掩瑜。系统研究中国公共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敢于迎接这一挑战,这一努力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治理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力。在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这本书的出版正当其时,它对中国政府的治理所作的比较系统的分析、概括和提炼,并力图总结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概念,所有这些,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实务界在当下都是需要的。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