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开放时代论坛成功举办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2-11-12 15:29 浏览量: 2702

2022年11月5日至6日,第二十届开放时代论坛之“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由开放时代杂志社、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政治学手册》之“中国政治学标识性概念手册”编写组联合主办。

“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论坛聚焦于“标识性概念”,涵盖哲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开放时代》杂志的学者,围绕标识性概念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行对话。

《开放时代》杂志社社长殷俊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高度肯定会议议题,认为本次论坛将有助于探索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方向和拓展空间,汇聚学界共识,共同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发展和建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指出,本次论坛的议题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呼唤;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该守正创新、融通中外,从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找灵感。

本次论坛总共分为七个小节。论坛第一节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开放时代》特约主编吴重庆主持,朱苏力、徐俊忠、刘志伟、王铭铭、徐勇教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探讨了“大一统”的政治学内涵、“人民政治”的核心理念、“食货”的非经济属性、文化翻译下的关系主义、田野政治学的理论贡献。学者们重新发掘中国历史背景,追寻中国先哲的思想,扎根当代治理实践,跨学科、多角度地讨论中国经验,丰富中国学派。

论坛第二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李瑞昌主持,围绕中国的党政体制,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与政治实践,讨论党政国家的基本特征、本质定位和理论意义。苏长和、李怀印、肖滨、唐亚林、姚中秋、郭定平教授分别重思“人民政府论”,展望“中国2050”,阐释“五权一统”的权力结构,“使命型政党”、“先进性领导团体”,新型政党制度和政治文明,从而拓展了政党政治的讨论空间与理论图景,与西方政治实践展开对话。

论坛第三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郭定平主持,贺照田、王锐、周展安、郭台辉、黄冬娅教授围绕“四民社会”、“灭国新法”、近代思潮、“三线建设”、“市场转型”等议题,讨论了中国革命与中国战争的世界意义,近代思潮的当代影响,政治经济改革的理论意涵等。

论坛第四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主持,本节主要凸显政治学经典概念的再阐释。政治学最早由西方创立,西方政治科学的体系与概念对后续的研究影响甚广。周光辉、郭忠华、王正绪、陈柏峰、贺东航教授讨论了国家规模、政治话语、政治认同、法治国家、政治势能等概念,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政治现实的理解。

论坛第五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主持,回顾了标识性概念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张志强、强世功、渠敬东、罗祎楠、刘丰教授分别探讨了经史传统中的“义理性”、中国的“政法”传统、中国的文明系统、政治学的历史转向、国际关系核心概念的生成路径。

论坛第六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周旺主持,从中国政治哲学传统中,寻根溯源、推陈出新。丁耘、姜志勇、赵可金、翟学伟、谭同学论述了“道体学气论”、“生民政治传统”、“中和思想”、“关系向度理论”、“亲、礼互惠关系”等,以民生政治对话契约政治,从“互惠关系”的逻辑起点对话原子式个体的西方政治本体论。

论坛第七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汪仕凯主持,鞠熙、陈军亚、王东美、陈周旺、吴晓林、郑宇分别讨论了中国传统的生态观,万物互联的“生生”思想;以“板结社会”提炼基层政府行为与治理经验;综述社会心理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包容性选举”对话、完善西方的竞争性选举;透过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总结凝练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三个半特征。

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院长熊易寒主持。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高度评价《开放时代》杂志和开放时代论坛的学界声誉,为学术界提供了跨学科融合交流的有益平台,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放时代杂志社社长殷俊阐述了杂志和论坛的核心宗旨,表达了对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的感谢,并希望知识界的良性合作传统能够长期持续,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期两天的论坛圆满结束。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若干具有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和世界影响的“标识性概念”,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研究的学术品格,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