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邓秀新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上午好!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9周年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隆重集会,纪念华中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此,谨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海内外来宾、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洪山区委区政府等单位、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百廿耕读 文脉相承
120年前,中华民族正是万方多难之时,先贤抱定实务救国宗旨,萃三楚俊秀创建湖北农务学堂。学堂于1898年10月2日在武昌保安门开学,1904年改制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开创了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之先河。此后几经演变并数迁其址,历经宝积庵湖北省立农学院、珞珈山武汉大学农学院等办学时期,始终携带进步火种,坚持办学,文脉不辍。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由湖北省农学院和武汉大学农学院全部系科,合并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57年,学校定址狮子山。此后一甲子,前辈学人坚守了这片得天独厚的办学空间,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120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复兴的伟大历程,华中农业大学因救亡图强而诞生、随新中国成立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壮大,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双甲子办学历程壮阔如史诗,更是滋养全球华农人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
华中农业大学的双甲子办学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大学精神成长史。百廿传统,一脉相承,薪火相传。19世纪90年代末,学校倡导“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学行兼优”“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具备科学之头脑,农夫之身手”;40年代中叶,唱响“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50年代,提出“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勤耕苦读,又红又专”;60年代,提出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80年代,提出“文理交融,农理结合,知行一致,授人以渔”;90年代,确立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校风;21世纪初,凝练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进入新时代,发出了“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时代强音。
120年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始终是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价值追求,是凝聚海内外校友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更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学校才有了120年与国家民族的同频共振,才有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坚守,才有了“顶天立地”的重要成果,才有了“复兴中华”的豪言壮志。“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是华农人的集体精神,我们将倍加珍视、大力弘扬。
内涵发展 追求卓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走出了一条坚持内涵发展、追求卓越的强校之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优先发展生物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学学科,走出了一条改革与发展新路。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培育了20余万毕业生,包括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两院院士13人。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们“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秉承“顶天立地育人惠民”的科技创新理念,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进科技革命,产生推动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为己任,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在农业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发现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体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群,发现世界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提出并实践绿色超级稻战略构想,培育出畅销市场的杜湖猪,研发出防控重大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的方案及产品,选育的柑橘良种造福广大革命老区、库区和贫困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建设、脱贫攻坚战等国家重大战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全球40个国家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在校博士留学生人数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通过多种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成立了中埃农业科教中心等多个合作平台。
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40年来建筑面积增长8倍,校园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山水灵秀、布局有章、宁静和谐,是静心问学、成长成才的理想园地。今天,近5平方公里的办学空间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科研楼宇昼夜通明,折射出学校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2008年以来的10年,学校专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落实“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农、理、管3大学科门类的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农、理、工、管4大学科门类的7个学科进入A类;新增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7项,3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学校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办学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和科技强校,始终坚持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
面向世界 创建一流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人类知识发现、技术创新体系中贡献更大力量。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处在突破前夜,教育和农业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世界涉农高校的发展路径来看,学科从单一走向综合、从专才培养到全人教育是必然趋势。世界高等农业教育,必须要为未来人类社会消除贫困,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等可持续发展使命提供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十九大作出了教育优先发展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大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湖北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长江大保护战略,武汉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城市,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
新时代、新思路、新作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坚定不移的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谱写更加恢弘的乐章!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实现之时,也就是我校建校150周年之际,将华中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进而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为实现这个宏伟的发展愿景,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要进一步弘扬耕读精神和知行合一的育人传统,实施一流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流本科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坚持协同育人,努力构建更高质量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担当中华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推进特色发展,建设一流学科。加快“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加快发展工学学科,提升人文社会学科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信息科学、生物医学,用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工程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建设一流学科高峰。
推进人才强校,建设卓越师资。注重政治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引培并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快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学术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及科技实践*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整合优势资源,全力建设优秀创新团队。
推进科技强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协同创新,紧密围绕农业领域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攻关,激发师生的学术志趣,营建良好创新生态,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在服务中实现创新发展。
推进开放办学,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实施面向国际的开放办学战略,加快推进与国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对标国际一流大学、链接全球一流学者;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构筑“友好伙伴关系网络”,努力成为世界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推进综合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强化学院的主体作用,激发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整优化部门职能定位,推进学校管理组织体系改革;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激发教师活力;健全具有中国特色、华农风格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复兴!双甲子,是一部宏大史诗。站在新甲子的起点,华农人要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好的担当。
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国家富强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为传承人类文明薪火而奋斗,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图片|彭克美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