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校友校庆:滋养心灵的共情与共鸣!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8-10-17 09:05 浏览量: 3002

MBAChina网讯】有一种感情,朴实、真挚、深沉、天然,她似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幸福共同体,一头连着母校,一头连着校友。

百廿校庆为母校与校友寻找到了一个共情与共鸣的支点。她让校友角色变化,由看客变为创造者;她让母校凝聚校友之心,汲满力量再出发。

校友办校庆,校庆为校友。贯穿其中的,就是一个“情”字。

素描:“金秋之约”姗姗而来

公元2018年2月4日,-4℃至5℃,西风1级,轻寒料峭。但冷意阻止不了立春的盎然,这天华中农大发布校庆一号公告,向全球校友发出回家的“金秋之约”。

从此,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的系列迎校友活动有如一枚枚风铃,摇响了游子回家团聚的曼妙音符。

雨水时节,一封来自家的祝福送到校友手中,他们纷纷响应,“巍巍乎农务学堂,济济乎华农学子,耕读百廿,薪火相传,国以农本,母校尤盛。祝福双甲子!” 89级农学校友昌华敏写下真情赠语。

“华农,我回来了”

春暖花开之际,学校开始与校友频繁“走亲戚”。在广西杨翔,校领导高翅、姚江林与校友施亮等在亚计山上凭栏临风,商讨人才与科研、服务与交流;在枝江白云边,校领导周承早到制曲车间、酿造车间、包装和原浆仓库邀请校友金秋回家;植科院胡立勇教授、谢甲涛教授远赴上海、江苏造访校友,与罗利军教授畅谈母校情怀。

同样在这个春天里,学校开始以校友为中心精心筹备高品质的学术文化活动。因为追求学术品貌、育人品性、文化品位,所有部门和学院广泛动员了起来;因为不愿辜负校友期望,每个细节都丝丝入扣;因为对校友的平等尊重,每项活动必须涵育校友情愫。

校友郑重地签下姓名

礼尚往来,校友纷纷开始“回娘家”“找组织”

春分刚过,上海迎来了“华食会”——一群充满热情和梦想的人在一起,共抒校友情谊。“谢妈妈”谢笔钧老师是凝聚校友的核心,在酒店大厅、在报告厅、在自助餐厅,总能看到一大群人与“谢妈妈”拉家常、聊过往,争相合影。

春天里,浙江狮景会校友带着拳拳之心,愿意为学校捐献一批花种,酝酿120亩五色花田的烂漫。此时,他们成了校庆的主人翁,考察地貌、研究土壤、设计场景、选择品种、技术指导、培育浇灌……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批象征华农品质的花卉适时绽放,她们寓意清新雅致、艳而不俗,展现笔耕砚田、妙笔生花的华农特质。校庆期间,这里成了校友们争相留影的最佳背景。

信息学院C314会议室,26位校友返校参加了一场跨越20年的交流,2000级校友余雷说:“校园变化太大,真想和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刷南湖’!”

狮山资环会、巴基斯坦校友会等18个校友分会相继成立运行,各地校友会开始筹备校庆工作。5月27日,各地校友携爱回家,校友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学校举行,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一份份献礼,体现了深深的师生情谊。校友们共话未来,期望一个愉悦和谐、校友狂欢、人尽开颜的百廿华诞。

也正是在这次聚会上,“校友之家”开启,校旗传递在全球进行。从此,校旗开始经沿全世界40个校友集聚地,传递“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

校旗传递到德国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前

6月21日,悉尼,色彩斑斓的歌剧院前,校友们延展校旗,齐声祝福;6月30日,德国无忧宫前空旷寂静,“华中农业大学120周岁生日快乐”的回音在古迹中间穿梭;9月3日,西藏,湛蓝天空下布达拉宫格外雄伟,一声声“扎西德勒”穿过4000公里送向华农;9月17日,塔克拉玛干,大漠孤烟,华农校友喊出的“戍边卫国”响彻苍穹。

10月2日,当巨幅校旗再现西体育馆南北看台时,校友们沸腾了,他们呐喊、高呼,校友“不止”说:“校旗回归,宏大感动,深深华农情!”校友刘丹丹说:“校旗回归的画面太震撼了!”

128天,全球的校旗传递点燃了校友的爱校情绪,华农“薪火”也真正传遍了天下。

一头在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一头在收拾屋子等待游子回家,这幅素描明快而情深。

色谱:校友团聚浓墨重彩

母校就像吸铁石,校友就像小铁钉,这种强大“场力”,驱动校友回家。

9月30日,一辆小车缓缓驶过学院路,沿丹桂路上狮子山,在主楼停下。在这座地标建筑下,一位88岁的老校友缓缓下车,来到了他相思一甲子的校园——而在这之前,他从福建赶赴武汉,已经坐了近8个小时的火车。他就是李运帷,1950级植保专业校友,他对母校的记忆,还停留在50年代的“宝积庵”。耄耋老人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参观完稻草人、120花田、“三田”试验地,他感慨:“华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美!”

傅廷栋院士家中的团聚

当晚,一场迟到20年的团聚在傅廷栋院士家里在上演。一群年届八旬的银发老人围坐在傅廷栋身边,畅谈当年的大学记忆,感慨时光如斯流逝。相隔几十年,“宏玲”“董小鬼”“文基”……大家之间的称呼依然亲切。傅廷栋院士全程始终面带慈祥微笑,会意处,他脱掉鞋子,以最闲适惬意的状态分享着同学们的喜悦。组织者刘克华说,趁百廿校庆团聚,“不见面不行,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闻此,老校友们轻轻擦拭着眼泪。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史老师、这是概率论老师、这是机械设计老师……”在工学院,农机化8413班的27名同学正在辨认当年的老师。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位同学看到当年的老师,激动地上前握手道:“周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一段美好的回忆就此拉开。律师、工程师、公务员、机械师、教师、企业家、设计师,当年一个班的同学,而今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正如校友张忠贤所言:“大学学习到的知识,老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在社会闯荡的勇气!”而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捐了钱,为老师们买一个保温杯,让老师们保养身体一“辈”子。

10月2日晚上,正当“校庆之夜”如火如荼进行时,学生记者编辑室突然“闯进”一位熟悉的面孔——学通社摄影记者梁喻。今年6月刚毕业的他,下午从羊城晚报总部赶回武汉,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走进校门已过19点,来不及吃饭,他立马赶到狮子山广场,投入“校庆之夜”的紧张拍摄之中。作为离开学校只有3个多月的“新校友”,一切都那么自然流畅。已过凌晨,他把图片导出来,对同学们说:“圆梦了,离校越远、思念越强烈,内心告诉我,一定不能错过120年校庆盛典!”

校友倾情演唱《等待》

“露天演唱会”专门为校友举办

“露天演唱会”,舞台专门为校友而设,星辰下、桂香里,校友是绝对主角。24年前,一曲《不愿你哭》响彻狮山,如今,这首曲子连同她的创作团队——EM乐队骨干再次亮相露天演唱会,深情的歌词、变换的观众、不变的情谊,同喜庆的节日氛围一道,诉说着校友的深情。当晚,已经流了三次眼泪的校友袁玎玎为EM团队留下了她的第四次眼泪,“坐在主楼前广场,看EM乐队的现场演出,飘着熟悉的桂花香的校园,身边是同班的同学,感觉仿佛穿越回22年前。”

校友捐赠培育的120花田成了最诗意的去处

在校园,处处都是团聚的身影。在狮山绿道,他们邀约一起跑完属于华农自己的马拉松;在狮子山广场华农印象体验区,他们一起寻觅当年的毕业照;在“改革开放与华中农大”展览现场,他们一起拿着当年的搪瓷盅,久久不能放下;在露营帐篷,他们携家带口,感受母校的发展变化;在怀旧舞会现场,他们约上当年的舞伴,再跳一曲;在“狮子山杯”运动派现场,他们相互击掌加油,找回当年的运动乐趣……

校友的相会,是有温度有颜色的,他们交织在一起,形成最美的色彩。

写意:校友情真生生不息

校友的情怀是最动人的。

校友赵吉斌说:“最秀莫过于狮子山,最深莫过于华农情,最亲莫过于华农人。”

校友史贤明把自己比喻成“狮山的草”,而这棵草,深深根植于“南湖的情”。他动情道:“如果把母校比作一头雄狮,那么我自己愿为一头老黄牛,一头勤读力耕的牛!”

这些殷殷情思,最后化作爱校荣校的使命与担当。

自“校庆之家”发布以来,“微捐”成了华农人爱校的重要纽带。50050人注册、7500人参与微捐,共计2742743.21元,数字和金额绝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参与感和代入感为基调的爱校真情。

校友们深度参与学科文化体验

老校友们的微捐群像,令人动容。校庆前夕的每天早上,从北苑到老年大学的路上,总有成群结队的白发苍髯,他们以支部为单位,相约用现金表达心意。拄着拐杖、弯着腰,用颤抖的手签着字,这本就足以感化周围的人,一位退休老人说:“我们是一群在华农学习工作生活了40年、50年、6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华农人。这里既是我们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家!”

在植科院,李运帷把自己保存多年、付诸大量心血的论文手稿捐献给学校;在水产,77级校友为学校捐赠了“鲲鹏展翅”铜雕,以《山海经》为志,祝福母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原湖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宋康益之孙宋易先生为学校捐赠一幅画作,桃李枝开繁茂,旁白“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79级农经专业校友李显刚则把他编著的100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研究》捐与学校,向师长们汇报自己的成绩……

校友在“华农印象体验”中

寻找自己以及昔日同窗

不惟如此,施亮、赵吉斌、罗卫国、郑勋领等一批杰出校友或所在企业还为学校进行大额捐赠,支撑办学的力量、感恩母校的培育。校友刘雪生、祝新生从美国越洋而来,向学校捐赠了10万元人民币,他们坦言,这些钱对于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他们来说是不少的积蓄,但他们又说:“回母校就是‘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这就是对母校的朴实感情。”

飞鸽传信,以寄相思,古已有之。行政楼307办公室,一封封校友的信安静地躺在秋日的阳光里。54届校友胡廷积在信中回忆母校的情境说,永远不会忘记毕业季旋即遭遇大洪水,一片汪洋之中,母校安排他们坐船到孝感,再从孝感乘火车到开封;52届校友范云六院士深情回顾了学校的110周年校庆的美好时光,她说,弹指一挥间,作为华农的一名老校友,由衷为母校的成就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校友企业品牌日”为校友企业

提供一个展示、洽谈、合作的平台

免费提供展会场地、展位、商务洽谈空间、志愿者服务,一切以校友为中心、以服务校友为宗旨的“校友企业品牌日”10月2日在西运动场举行,120余校友家企业在高达7米的漂亮篷房中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文化理念,校友企业合作、校企产学研合作、产品需求对接在这里慢慢“发酵”。

这次聚会中,一场关于母校与校友的精神传承的讨论在学校不同场合同时开展。78级校友陈生斗说,得到高考的消息,他在农村,考上大学后,他勤耕苦读,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学习的激情之中;77级校友彭于发说,勤读力耕是他们这代人的精神追求,那时基础设施并不好,但他们理想坚定,深入神农架采集昆虫标本成了他的科研事业的重要起点;李运帷也回忆,60年前,大家就感受到了学校的朴实校风,每月12元生活费,9元伙食、3元笔墨纸砚,但当时大家干劲十足……

正如校友杨超所言:“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共同文化基因,一定会让我们越来越好!”

很多年过去了,校友把他们领悟的“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精神又带回母校,分享给正在浸染这种精神的师弟师妹,这个巧妙的轮回恰似一幅生动的写意画。

记者手记:

校庆日已经过去十几天了,但还有一批80至90岁的老校友辗转来到学校,一睹风采、再尽开颜;还有一批本地校友驱车来到120花田合影留恋;还有一批校友电话询问邮寄文创产品事宜……

究竟什么触动了他们的心弦?

校友校庆,是一场宏大的叙事。通过一篇文章、十几个校友的故事来烛微几万人的情感,这只是冰山一角。

但他们又确乎是这场校庆的最好见证。

农学60届校友的团聚选择在傅廷栋院士家里,“家宴”弥足珍贵、更显真情,校友们本来就是一家,只不过临时换成了老同学的一间房子。

李运帷的手稿,就是他几十年的心血,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叠手稿堪比性命,但他捐给了学校。

郑勋领在捐资助学前,特意沿着当年走过的学习生活之路重走了一遍,只为回味当年的求学时光。

无论当下或者若干年之后,看到这些故事,何尝不是一种育人景象?对学子何尝不具有人生启迪?这些又何尝不是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幸福共同体的最好隐喻?

校友对母校有依恋,母校对校友有作为。

校友校庆的初衷——必然也已然以校友为中心、以服务校友为属性;校友必然也已然是校庆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主人翁。

其实,这山、这水、这树、这花、这精神、这价值,本来就是校友的——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时空为暌。

每位校友心中,母校都有特别的味道。或许,一千个人会感受一千种母校的味道,但笔者清晰地记得,学校的桂花分明是从校庆日开始骤然香袭。

这种气味或许是偶然,但却是真情写照——母校的花,因为校友回家而“相约”齐放。

新时期,这样的花香会一季又一季扑鼻而来;新甲子,这种校友情还会一年又一年升腾不息!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