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2022年研究生招生说明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2021-07-09 19:36 浏览量: 4601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2022年研究生招生说明

01

学院概况

公共事务学院(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理工院校中较早成立的人文学院之一,2015年6月更为现名。学院设有社会学系、公共管理系等2个系,建有包括省级重点决策研究基地“江苏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基地”、“江苏省军民融合科技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研究基地“南京理工大学沙特阿拉伯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机构。现有专任教师46人,教授(研究员)1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1人。学院各类在校学生129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76人,硕士研究生1023人,其中MSW154人、MPA551人。

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社会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建有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双学位专业,其中社会工作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为我校首批获批唯一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

近四年,学院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立项30余项,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获首届(2020年)全国MSW研究生案例大赛一等奖2项,获第二、三、四、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组织奖以及首届、第二届江苏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优秀组织奖,共20支队伍入围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百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10项),14支队伍入围首届、第二届江苏省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决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6个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收录。

十三五期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含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二等奖2项),9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师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2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5篇、CSSCI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8本(部);举办(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6次,高水平学术讲座150余场次,邀请境外专家讲学、讲座近30人次。

02

2022年招生

2022年学院继续在公共管理(120400)、社会学(030300)、社会工作硕士(MSW)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在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具体报考条件、招生计划、报名程序、考试与录取请参阅《南京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3

推荐免试研究生

学院在公共管理(120400)、社会学(030300)、社会工作硕士(MSW)接收2022年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报名系统于2021年6月25日至8月31日向考生开放,学院将组织申报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综合复试,并择优录取。

学院接受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将享受特等奖学金,并可在确认推免资格后优先双向选择研究生导师,在读期间优先推荐参加国家和学校国际交流项目,参加校、省及教育部主办的各类学科竞赛等。

预报名系统网址:

(http://202.119.85.163/Open/RecruitTkssTmYbm/signin.aspx)

04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公共事务学院

联系电话:025-84318189(全日制)、025-84314567(非全日制)

公共事务学院网站:http://gwy.njust.edu.cn

QQ群:全日制招生咨询群 656751985

招生专业:公共管理(120400)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为学科发展基本内涵,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浪潮背景下,研究政党、政府和其他治理主体活动及关系。在理论、政策和应用等维度,落脚技术、组织、行动等层面,研究不同层级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及治理问题,以夯实的学科基础,牢固公共管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关系,聚焦中国之治的重要场景和前瞻性领域,培育具备公共服务之心,知晓公共政策之因,拥有合作治理之能,掌握公共事务之技的公共管理人才。

01

研究方向与课程简介

1、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作为基础性方向,依托各类校级科研平台及公共管理学科点,基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核心概念、话语体系及丰富实践,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致力于公共管理中国学派的理论提升,以政府改革与公共管理伦理、社会治理现代化、行政人员职业能力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2、地方治理与公共服务。作为务实性方向,立足地方与行业,积极关注江苏省两个率先及富高强美发展目标及历程,在地方治理变革及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研究。贴近省域及行业治理实践,研究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实施和评估,围绕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基层治理、环境治理、县域及社区应急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及绩效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3、数字治理与创新发展。作为前瞻性方向,聚焦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及数字政府中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以创新生态及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围绕国家发展规划战略需求,以数字化转型为导向,跟踪公共管理前沿性领域,以知识挖掘及循证决策技术及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大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及创新、乡村智治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4、科教管理与公共政策。作为延伸性方向,围绕国家科技及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结合科技人才管理主题,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为重点,在科技变革与学科绩效评价方法及管理改革、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科技及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主要课程:高级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经典原著选读(英)、公共政策研究及案例分析(英)、政治学、公共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公共管理研究前沿、科技创新管理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专题、地方治理研究及科技创新与发展等专题。

02

专业优势

学科定位高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为建设发展基本内涵,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浪潮背景下,研究政党、政府和其他治理主体活动及关系。学科立足学校国防特色,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师资队伍强。学科团队现有硕士生导师及公共管理系教师25人,有正高8人、副高8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12人,是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

学术成果多。学科在现有研究平台支撑下,立足学校国防特色,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地方治理与公共服务、数字治理与创新发展、科教管理与公共政策等方向,形成了政府变革、基层治理、科技政策、数字治理等人才培养暨特色研究领域,产出了一批丰富的有影响力的学术类及决策类成果。

学生培养广。学科秉持“拓展国际视野,研究中国问题、积极服务地方”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同层次和领域,通过各种学术及社团活动,大力弘扬师生理政入世的担当精神、建言献策的责任意识和心怀侠义的人文关怀,培养兼具理工文综合知识、管理能力和公共情怀、就业领域宽广的公共管理人才。

招生专业:社会学(030300)

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它的目标是增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学好社会学,有利于个体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支配性规律,有利于为政策创制提供综合性的视野和思路。同时,社会学还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通过系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经济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力。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1994年创立,2003年获得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升级为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二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百余名硕士研究生。该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特色鲜明;拥有一批国内外名校毕业青年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友好。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资企业、知名私企、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从事与学科相关的管理工作、教育研究工作等。

01

研究方向与课程简介

1、城乡社会治理方向。围绕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总要求,探索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方式方法,重点关注城乡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民族文化及其融合、城乡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农民工及留守儿童等问题。

2、文化人类学方向。通过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志、民俗学等方法对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文化作出描述和分析,以增强对人类文化本质性规律的认识。重点关注宗教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会通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研究(学院设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沙特研究中心”);少数民族族群与区域文化,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族群认同、经济社会发展等议题的研究。乡村人类学,特别是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当代乡贤与乡村治理、地方政治与基层政权、小城镇与乡村发展、古村落文化与旅游等领域的研究。

3、传播社会学方向。以人类的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来自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将视点聚焦于人类的传播行为与社会建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上。传播社会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用影视等方法呈现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理论传播的可及性,增加影视方法对社会问题解析的思想深度。该学科紧密结合传播行业的变化,培养学生影视制作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和学术教育并重。

4、老年社会学方向。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社会服务进行专门的研究,在该方向上主要围绕人口老龄化与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健康与医疗、养老照护等展开系列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学院设有江苏省老年学会“老年学研究与培训基地”)。

主要课程: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英)、社会学原著选读(英)、中国社会思想原著选读、社会学前沿理论与研究、中国社会问题专题、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文化社会学、老年社会学、传播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社会阶层与流动等。

02

专业优势

客观理性的思维能力。社会学学科不仅启迪人们思考社会运行及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调适自身,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立身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之中。

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学学科拥有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学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要求他们必须精通于社会调查以及报告撰写,精通于统计分析与资料搜集,善于提出解决方案。社会学系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批实践基地,同时还通过影视记录片拍摄编辑的系统培训,让学生更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

精干强悍的师资队伍。社会学系有一批个性鲜明又认真严谨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在学科上造诣深厚,更充满了家国情怀。他们中既有海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也有国内著名高校的高材生;既有理论知识丰厚的青年导师团队,也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兼职导师队伍。跟随他们,你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升华,更能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宽广多样的就业前景。社会学毕业学生能够胜任几乎所有文科专业的职业,他们更擅长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学生们宏观的研究视野和深入的分析能力是他们在这些行业获得认同的优势。

招生专业:社会工作 MSW(035200)

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是一种适合在职的年轻国家公务员、社会服务领域的各类人员、大学生“村官”等报考的研究生专业学位。南京理工大学创建社会工作专业 27年,先后获评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1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226名研究生,在校研究生287名。

本专业以“基于研究的实践与基于实践的研究”这一能力为本的培养理念为指导,创设学用一体的学习情境,促进科教与产教融合,融通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胜任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治理创新、民生服务与管理职责,在学习与实践、研究与应用、创新与协同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牢固专业价值观、高水平专业素养的“会思考、善行动、有担当”的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促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研究的方式学习,促进学生理解与行动思维方法的建立,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学期间躬身实践、投身公益、挺身救灾,获评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毕业工作在社区治理、民政服务一线,分布在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涌现了中国、江苏省最美社工、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精准诠释学校培养理念,达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01

研究方向与课程简介

1、社会工作管理。该方向主要偏重社会政策的执行、政府系统的社会行政模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运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2、社会政策。该方向主要偏重社会政策产生过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政策在各个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国民福利、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健康、文化、教育、人口、婚姻与家庭生活、社区及社会公共环境以及宗教等等。

3、临床社会工作实务。该方向主要偏重专业服务人员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帮助个人、伴侣、家庭或小组成员提高生活质量时常常涉及的各种问题、人、情境、技能和矛盾。具体内容包括临床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临床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基础、社会工作者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和要应对的各类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治疗师的助人过程、在综合社会工作实务中经常使用的具体概念与技能、临床实务评估等。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理论、社会研究方法、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伦理、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社会工作、精神健康服务、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英)、学校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评估与研究等。

02

专业优势

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一支数量众多、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兼具学术研究、拥有研究风格和注重实践经验的师资资队伍,既有社会工作领域的知名教授,又有名牌大学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专业骨干。为推进MSW教育的国际化,学校正积极与美国基名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促进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大学的合作项目,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连续举办了3期社会工作纪录片课程。建立了《中国儿童与老年健康证据转化平台》,成立Campbell中国联盟协作中心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为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国际视角,打造研究、教学与干预相融合的成果转化平台。同时,我校与省内外多家机构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包括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众多领域和方向的实习基地均可参与MSW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拓展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良的教学平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规范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工作实践与服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招生专业:公共管理 MPA(125200)

南京理工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较早创办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2003年获批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获批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我校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为宗旨,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才培养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创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政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注实务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凸显国防意识锻造的教育特色”的“南理工MPA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已为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培养了1300余名公共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01

研究方向与课程简介

按照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适应地方治理与行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了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个基本模块,建立了应用型、实践型导向的理工文交融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公共行政管理、教育与科技管理、地方治理等三个专业方向。

1、公共行政管理。以政府改革为切入点,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与实践、行业行政管理体制与公共政策执行、数字治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2、教育与科技管理。以创新生态及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围绕创新驱动、人才强省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的创新与政策,以高等教育管理、技术治理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3、地方治理。以地方治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围绕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乡镇改革、社区建设、农村治理、行政执法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主要课程:公共管理、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伦理、社会研究方法、电子政务、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地方政府治理、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MPA论文写作专题、公共管理热点问题调研、公共管理前沿专题。

02

专业优势

我校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专业背景及年龄结构合理,由专职教师、兼职导师和实践导师有机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7人、兼职导师67名,还邀请了公共部门各行业1000余名社会实践导师参与MPA研究生培养。

学校非常重视MPA案例教学和案例开发工作,探索出了较为系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突出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模式。MPA教育中心开发建设了42个原创性的教学案例,6个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收录,与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建立了案例合作共享机制。组织MPA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和江苏省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分别获第二、三、四、五届优秀组织奖和第一、二届优秀组织奖,20支队伍入围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百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8项),14支队伍入围江苏省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决赛并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撰写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手册入选中组部组织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系列丛书(全国共入选172个)。

策划丨团委新媒体部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