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师,我们真的‘都挺好’!”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19-05-20 09:55 浏览量: 2802

MBAChina网讯】5月15日-22日,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场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文明之约,应者云集。在浙师校园里也有这样一群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们,他们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用一己之力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同样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和精彩,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最佳“代言人”,在浙师,他们真的“都挺好”!

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的小单

小单(STANZIN JIGMET)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自印度

来自印度的小单颇有感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印度和中国是亚洲的两个大国,身为一名在中国留学的印度学生,有责任为增进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他眼里,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两河文明皆发源于此。印度与中国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在现代,两国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空前扩展。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小单坚信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之后,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会更加紧密,世界的文化交流会更加融洽。

刚到中国的小单,参加了一次口语大赛,然而自诩中文不错的他只得了倒数第三名。由此激发了他的斗志,“一定要把中文学好,不学好就不回印度!”之后,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一年之内通过了HSK五级考试,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一点小成就而停下学习中文的脚步,“仅靠这一点的中文储备量,想要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远远不够。”

他坚持每天六点起床去菜市场,与卖菜的大妈大爷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中文水平,还让他更加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空闲时间,小单会去坐坐公交车,看看金华的风景,结交一些中国朋友,这些都令他感到愉悦与舒适。晚上,小单会回顾一天内学到的中文,并且尽量在第二天实践。就这样,2018年,他通过了HSK六级考试,汉语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十三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暨各国文化体验展。

在中国获取知识的同时,小单也一直身体力行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2018年,他与众多孔子学院奖学金获得者一起参加了衢州祭孔大典,感受到了祭孔大典的神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震撼人心。同年四月,小单参加了“时代创新,国际创享”第十三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暨各国文化体验展,获得二等奖,活动上,他向浙师师生和金华的广大市民们展示了多彩的印度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印度。

他还同来自美国、意大利、摩尔多瓦、韩国、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的7位外国友人一同走进婺城区的各个农村,结合一天的见闻以及各自所学的专业,为婺城的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促进文化交流是留学生不可推卸的使命!”小单说。

来到中国开启“神奇”生活的周燕秀

周燕秀(Retha)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来自印度尼西亚

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周燕秀在朋友圈中看到过一些文章,并深有感触。她认为,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单一的、单向的。现在的青年应该肩负传承和弘扬文明的重任。

学写汉字以及参加文化节的活动照。

“在中国的第一年我过得很好,认识了许多不同国家的朋友,大部分是中国朋友,中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谈起在浙师的生活,周燕秀用“神奇”来形容。她拥有很多机会去参加各色的活动,结识更多有趣的朋友。包饺子、包月饼的活动让她感受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学写汉字带她领略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西安、北京、杭州等地打卡旅行让她体验异彩纷呈的地方特色,周燕秀在浙师的生活过得丰富而有意义。

代表学校去西安参加2017亚信国家大学生艺术节。

来到中国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给她带来不便,周燕秀需要尽快适应,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这对于很多时候用手吃饭的印尼姑娘来说,并不是件易事。她笑着说道:“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慢慢学会怎样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不过现在,我已经能自如地使用筷子了,而且用得很厉害!”

回国后,周燕秀打算把自己在中国学到的带回印尼,并尝试如何与自己国家的文化进行融合与推广。“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中国文化,也就越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周燕秀说道。

说汉语超级“溜”的陈华妮

陈华妮 (TAN FANNY DJAYA)2016级商务汉语专业本科生,来自印度尼西亚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陈华妮,看上去和中国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特别是当她用一口流利的汉语与人交流的时候,让人误以为她就是个地道的中国人。她的祖父母是华侨,家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中国传统。

陈华妮认为中国文化和印尼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对于印尼华人来说,“中国春节”很重要。在印尼,他们把春节称为“imlek”,庆祝中国新年的准备工作有理发、除尘、穿新衣服等,他们还会一起吃年夜饭、拜年等。

陈华妮对中国的感情十分真挚,她一方面对中国的文化有着天生的熟悉感,另一方面又盼望着能为自己祖父母的祖国做出一些贡献。

陈华妮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陪幼儿园小朋友做游戏,教他们学习简单的英语,向小学生介绍印尼,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邻居。她与一群留学生一起,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知识与欢乐。“带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累,但是当看到他们一双双闪耀着求知光芒的大眼睛时,顿时感觉无论是怎样的辛苦都很值得。”陈华妮说。

入乡随俗的杨洋

杨洋 (AL-SABRI NAJIB MANSOOR MOHAMMED SENAN)2017级商务汉语专业本科生,来自也门

来自也门的杨洋在来到中国之后,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也深入了解了和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杨洋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历史沉淀。提到亚洲文明大会,他表示自己非常感兴趣。他说北京举行这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意义在于通过举行这次会议能让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从而更融洽地相处。

杨洋觉得作为一名在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明非常重要,正所谓入乡随俗,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杨洋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来浙师大留学的同胞,从新生报到,到分班、买书,住宿等等,杨洋把自己在中国、浙江、浙师大的所见所闻与所学,一一传达给他们,让刚到中国的也门人尽快克服语言与文化差异两大障碍。

想走遍中国的斯米拿

斯米拿(silmina)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自印度尼西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让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双边或多边地交织在一起。“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文化的差异,欣赏每一种文明。”

穆罕默德曾说过:“Seek knowledge even if you have to go as far as China.”也正因为这样,斯米拿选择在中国学习。当然,考虑到自身专业的发展,斯米拿看到了中国在环境工程领域良好的行业前景,毫无疑问,她将继续选择在中国进行研究生学习。

中国的文化融合古今,在建筑上就有很好的体现。斯米拿打算未来会去很多不同的中国城市看看,不仅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为了能追溯历史,了解背后的文化。斯米拿期待,“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去探索,我也希望能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她还对中国王朝的历史颇有兴趣,有空就会翻阅相关书籍自行了解和学习。

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中,最让斯米拿惊叹不已的是中国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像微信、支付宝等工具的普遍使用,都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毕业后,她想回到祖国和大家分享自己在中国大学里的收获,或者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为中国文化着迷的小德

小德 (ZIYODOV ASADBEK)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自乌兹别克斯坦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小德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行感到十分高兴。他观看了亚洲文明对话宣传片,宣传片中各国美丽的风景、传统的文化,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却各具特色,让他着迷。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也是亚洲文化大交流和护文明多样性的文明盛会。大会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开放。

小德认为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带领下,包括亚洲各国和中国共同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希望日后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可以在经济贸易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上有更多的进步,他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中国文化,并将它们传播给更多的乌兹别克斯坦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浙师留学生们也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求知求学或是继续发光发热,为文化的交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编辑:

(本文转载自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