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课堂也能“玩”出新花样!这些“金课”设计师让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
【MBA中国网讯】浙江师范大学的课堂“高老师能让一个个汉字“活”起来,她每节课都会随同学们的反应改变节奏,调整内容,上高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孙老师有时候会鼓励我们“吵起来”,他说在辩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才能优势互补。说来也神奇,吵完之后,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了,默契感也更强了。
魏哥的毛概课可以说是干货满满的。他会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当前社会的时政热点话题结合起来,让“高大上”的理论更加“接地气”,让我们更好地内化知识。
在深夜怕耽搁我们的睡眠,张老师总是用秒回消息的方式,陪伴着赶学习任务的我们。在我心中张老师就是一个亲切温柔的姐姐和一位严谨细致的老师。
特别幸运,能成为尉老师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批学生。无论多忙,无论面对我们多少问题,她总是能从容、乐观地带着我们向前走。”
这些让学生们纷纷点赞的老师来自浙师不同学院,专攻不同方向
她是同学们口中的“人文女神”
他是注重实践教学的“半池”园丁
他是思政课上妙语频出的“金句王”
她是亦师亦友的知心大姐姐
她是善于让学生角色扮演的课堂“导演”
在刚过去的浙江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这五位老师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分别获得文科组特等奖
思政课专项组、工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
左起:孙攀、张依婷、蔡志良、高玉平、魏梦璐、尉小旋
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比赛前紧张备课的选手/书页间埋头的学者/学生心中亲切的引路人/“金课”的缔造者……一起走近这些浙师“斜杠”教师!
做有温度的课堂“设计师”
“19号选手,能够把甲骨文这样艰深的知识娓娓道来,而又充满趣味,实在是很不容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青教赛上,高玉平的参赛课程是《中国古文字学》,按照大赛要求,备选五节课,比赛现场临时抽签,抽中的这节《一片甲骨“惊”天下》,她别出心裁,在宏观上打造思维导图式的课堂架构:整节课都围绕“惊”字展开,让人听后,感觉内容丰满而又思路清晰,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甲骨文的距离。人文学院教师高玉平最终获文科组特等奖。
“设计一堂课就像制作一个蛋糕。”
无论是教学比赛还是日常教学中,高玉平一直致力于打造美感与专业性兼具的课堂。高玉平做了形象的比喻:“设计一堂课就像制作一个蛋糕,以教学内容为蛋糕坯子,裱上花,做出造型,才能兼顾口感与美感。一堂课缺少教学设计,就变成强行灌输干巴巴的知识给学生。”
每次上课前,高玉平通常要花整整两天的时间来备课,她坚信:“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学督促她储备更多的知识,关注学术前沿;“我通常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开拓他们的思路。比如上个月出土的‘安大简’,为我们理解《诗经》中的‘窈窕’‘硕鼠’等词提供了新思路。”高玉平说。
高玉平用“安大简”新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诗经》中窈窕的含义教学反思是高玉平每节课上过之后的“必修课”。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课后的交流反馈,及时记录在案,是她每次下课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需要补充或深入讲解的知识点,她会在后续的课堂上有所呈现;需要改进教学设计的环节,她会在下一轮授课中进行调整,在她的理念里,“同一节课,每一年的课件都不能是相同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她笑着说。
“让学生学到更多,就是我教学的首位。”
在安徽大学攻读硕博的六年里,何琳仪先师、黄德宽老师、徐在国老师,让她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纯粹与温暖,让她体会到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育人”,这成为她放弃已考取的公务员岗位而选择从教的原初动力。四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努力践行自己“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成了同学们口中的“人文女神”。
高玉平与学生在一起
“我们的师范生在知识学习能力上足够优秀,但我更加珍视的,我更加迫切想要传递给学生们的,是始终不变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情怀。尽我所能,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关注的事情。”当西藏学生央庆巴姆来到师大后,认识到自己家乡单调的汉语教学方式的不足,并感到遗憾时,高平玉鼓励她不要荒废四年的大学光阴,尽可能地多学、多做、多尝试,争取毕业后把自己在师大所学的有关语文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回西藏,带回家乡,做“第一个发声的人”,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汉语语文教师;在学生叶美球挣扎于教师还是基层选调生的选择时,高玉平用亲身实例帮助她认清目标,选择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
做传递美的引路者
从大学时期开始
就被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深深吸引在省青教赛上行知学院教师孙攀以《中外园林史》为教学内容获得了文科组特等奖
“我每年都会带学生去苏州园林,每次去都有新的发现。”
“是教学让我有了进一步靠近园林的机会。”《江南园林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直是孙攀的心头好,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更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对孙攀来说,从不同的视角去讲述园林,从时代的视角去审视艺术是一件需要持续探索的事情。“我喜欢做中外园林历史的对比”,孙攀将中外园林史作为比赛内容,是自己在中西园林探索中的传播和实践。”孙攀如是说。
孙攀注重借助本地甚至本校的景观进行教学。“以前学经典建筑都是从动画、图片中欣赏,但是没有亲身体验。”
孙攀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丰富实践经验,孙攀实行了课程教改。孙攀组织学生在金华本土保宁门、兰溪芝堰古村、诸葛八卦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本土文化的建筑史和园林史,才能发现课上讲的障景、借景是这样设计而来的。”
图文信息中心一边是石头一边是玻璃,有学生提出疑问:按照标准的建筑法则看起来不平衡。于是,孙攀让学生们一起到校门口实地观察,“从门口向上仰望,建筑上方可以看到青灰色的峰顶,借助尖山峰的远景就达到了视觉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
“我不要做制造的工厂。”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孙攀开办了小工作室“半池山”。山水相依,倒影和景色相互映衬,以半满的池水寓意着等待开采的潜力,孙攀每周都带着学生一起研究论文、反复讨论、不断练习,并且利用假期参加比赛、社会项目等实践活动。“老师的幸福感在于,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一批又一批学子,而每届又有更多优秀的学子能够去散发光和热。”从业5年,孙攀认为自己还是“新人”。半池未满,路仍在远方。
思政课“金句王”背后
从四月底开始筹备马克思主义学院毛中特教学中心教师魏梦璐最终获得省青教赛思政理论课专项组一等奖
在站上颁奖台的“高光时刻”魏梦璐郑重地佩戴上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徽
“学好概论课,思考更深刻。”
“思政课要实现有意义和有意思并重,有知有畏并且有滋有味,同时使启发与对话结合,真正让理论接地气,让学习有深意,让过程更愉悦。”魏梦璐这样总结他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学生们在他的思政课上也常常能听到一些朗朗上口的金句,例如“学好概论课,思考更深刻”和“知识很贵,请别浪费”。
在准备青教赛的过程中,魏梦璐将他的理念一以贯之。一节课被反复打磨,电脑上的文件从初稿到终稿,多到“让人犯密集恐惧症”。他希望通过自己用心用情的投入,打造出一门“思政金课”,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
“晚上吃完夜宵经过大活楼下,抬头时总还能看见魏哥办公室的灯光。”同学们这样说。
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魏梦璐还成为了停车场的“深夜常客”,一人来回踱步模拟上课的场景,“有时走着走着就会打瞌睡,偶尔有几辆车经过,正好可以让自己清醒一下。”
“我希望每个浙师青年都有一种家国情怀,能将小爱变成家国情怀的大爱。”
魏梦璐认为,一堂好的思政课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又需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为此,他主动找学生磨课,在交流中“碰撞出好的点子”。正是在交流过程中,魏梦璐得知学生经常使用“蚂蚁森林”,积攒“绿色能量”种植虚拟公益树木。于是他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中便以“蚂蚁森林”作为导入话题。
思政教育的启发性也是魏梦璐关注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他针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课题,创设某村庄发生矿区事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模拟讨论,“如果你是村支书、村主任,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在不断启发中,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从而更加了解、融入社会。
生活点滴也可以是生动的思政课。从创办推广“爱学会议室”开始,魏梦璐努力成为“爱的发动机”,着力打造了“爱校亲青听”“爱浙生活味”“爱读来浙里”等十大“爱”字品牌活动,传递“爱学好学、爱校荣校”的理念。
魏梦璐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希望每一位浙师青年都能怀抱一份家国情怀,将小爱融为家国情怀的大爱。”
温柔播种,静待花开
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理想的课堂她“闭关一周”把自己关在一个教室里反复练习每天持续到深夜十一点才结束工学院教师张依婷凭借精彩的“作业空间设计”的讲演斩获了本届青教赛工科组一等奖
“教学是个良心活,看教师是否愿意为学生付出一些东西。”
“我当时也比较焦虑,因为我们是交叉性的学科,不像纯工科的课。”张依婷说,在人机工程学里会有一些计算,同时会牵涉到心理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力等学,“一个问题会涉及很多繁杂且零碎的知识点,而我要将其串起来并让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课程衔接是比较难的。”
作业空间设计,座椅设计,视觉设计,手持工具设计和无障碍设计,这是张依婷参考学生意见后,最终为本次比赛定下的5个贴近生活的主题。
为了更有趣的课堂,她还自己制作测量小卡片,能让学生自己测量各种尺寸,获得对空间设计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她利用3D打印准备不同形状的手柄,用塑料手套做成的受力手套,把手掌的肌肉用不同的颜色贴在不同位置代表不同肌肉群。在研究使用手持工具的受力分析时,让同学戴上手套抓握手柄,感受肌肉受力,从而得出哪种形状手柄更适合手持工具设计。
张依婷为课堂制作的教具
(滑动查看更多)
张依婷也擅于举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帮助教学。例如提到驾驶室的例子,学生们便会联想到作为用户的自己,从而产生代入感与共鸣。她要求自己讲课的语调节奏需要自如掌控,一点一点把学生带入课堂。
“教学是一个良心活,45分钟的课程的好坏,主要看教师是否愿意为学生付出一些东西。”张依婷选择了毫无保留地付出。
“我和我的学生大概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张依婷用极其细致的教学风格吸引无数学生。上课时,她会关注每一双眼睛,揣摩学生们的眼神反馈。
真心地投入,这位温柔的老师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坎,同时,学生们也给出了反馈。教学竞赛的创意想法,磨课时的积极配合,生日满满的礼物与祝福,张依婷觉得这群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她很多惊喜与感动:“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大概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吧,因为年龄相差不大,交流起来也没有太大的代沟,他们也愿意把我当成他们的姐姐来看待。”
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一周17课时的教学任务、研究生科研学习指导、两个科研基金项目
作为一个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青年学者
迅速转变身份、调整心态
从不断磨课到最后的定稿
每一分钟的内容都经历过了无数次的调整
地理环境学院教师尉小旋最终获得了本届青教赛理科组二等奖
“好的课程要有思想的传递和能力的提升。”
好的课程是什么样的?尉小旋的心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答案:“好的课程首先要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传递,这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包括外延的知识,除此之外还有思想的传递和能力的提升。”
比赛中有一个知识点是涉及较为抽象的“大气层”相关知识,她在导课部分就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电影《流浪地球》引出相关知识,“地球去流浪会不会带着大气层?”“是不是一定要带着大气层?”伴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在引导式的提问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问题的答案。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的故事。讲到“波粒二象性”时,为了更好解释波动性和粒子性,尉小旋借《植物大战僵尸》作了一个比喻:“向日葵会吐小太阳,一个小太阳就相当于一个粒子,一个光子。”用这些形式真正做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理解。
在她看来,“探讨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和探索方法的一个过程,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会更好地跟着老师摸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能够让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学习更有兴趣。”
“我会先把自己的书读薄。”
“尉老师的课堂往往会比其他课堂要更加活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16级学生汤恩婷是尉小旋的第一批学生,“尉老师会尽量地创造答题发言的机会。”她的课堂里,几乎每堂课每一位同学都能至少有一次发言机会。好的课程的背后是教授者精心的设计和打磨,为了让学生最好的理解,面对一本厚厚的教材,尉小旋会选择“先把自己的书读薄”,再把关键的知识点在PPT上设计呈现好。“老师的PPT都是自己精心打磨出来的,也会根据反馈,对内容进行调整,让我们能够跟得上,学得进去。”尉小旋的学生如是说。“这样一来,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尉小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尉小旋还在她的课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角色扮演模式”教学。就目前最重要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她会给学生一个大致的方向,让学生自由分组来开展报告。在最后评分环节采用“同行专家评议和小组评议”的方式——给学生细则和评分表,让他们自己给同学打分。“科研和教学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学者,她会将自己掌握的科研动态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分享给大家;遇到相关知识点,她会去查找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将艰涩难懂的理论转化成生动易懂形式传递给学生,拓展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转载自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