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降准带来的企业家思考

南昌大学
2021-07-16 11:46 浏览量: 3011

【引言】继国常会释放信号后,央行万亿元降准“靴子”正式落地。本次降准时点较为特殊,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信号意味较厚,但同时对企业提出要求,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顺应大势、抓住机遇变得尤为重要。针对央行全面降准释放的信息,对于企业家来说到底有哪些是值得深思的?

7月9日,中国央行宣布从2021年7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那么央行全面降准到底在释放什么信号,我们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下文是作者对本次降准释放信息的几点看法:

一、疫情持续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复苏再遇挑战,央行全面降准把握经济稳中发力主动权。

新冠疫情是全球经济下行的导火索,也是未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催化剂。2020年,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各国封锁措施一度使经济大面积停摆、失业率飙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10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后疫情时代,餐饮、旅游、酒店、交通、民航、物流、教育培训、制造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仍在。在全球经济复苏处于长期困难的大环境下,个人观点:1、本次央行全面降准不只是概念上的经济政策刺激。既是发挥货币政策助力中国经济牢牢把握目前稳健良好的发展局面,掌握持续向好的主动权,也是直面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2、许多的中小微企业甚至可以借机破局,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突围。

二、全球产业链供给已经出现高频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须做好长期规划。

1980年以来,第三次全球经济化浪潮使得区域间经济关联度日益紧密,生产要素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全球化是经济最理想的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从本质上来说是催化剂,从产业链分散的弊端、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损害国与国之间互信三方面加剧着逆全球化暗流。与此同时,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各国反思如何协调经济效率与经济安全间的矛盾,全球产业链或将出现内顾化的变化趋势。例如号称“世界药厂”的印度,生产了全球近20%的仿制药,因大规模封城,导致出口药物的供应链处于崩溃状态;号称“半导体封测重镇”的马来西亚于6月1日起“封国”两周,全球半导体封测产能再度面临考验;另外,三星的手机制造几乎全部依赖于越南,越南的疫情影响电子产品的供应……。很显然,在全球深度一体化之下,任何一个地区的疫情都将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影响。未来全球产业链的洗牌,会在垂直分工的方向上,朝着更加多元、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在5G和国产化替代的驱动下,中国具备强劲的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其产业链韧性将不断加强。

全球产业链供给已经出现不规律变化,央行全面降准是应对全球产业链不规律性变化的有效手段。针对此次全面降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本次全面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此次降准可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还可以缓解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平抑“钱荒”的苗头。个人观点:1、重新构建企业战略,积极调整市场方向。2、做到产销双通道安全发展,注重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三、内循环必然是“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重头大戏。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背景下,保障我国发展利益的根本之策。经济全球化,发展是群雄逐鹿、揭竿而起,竞争相当激烈,要想脱颖而出,更多表现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中游击水奋楫者先”,必须敢于拼搏奋斗,勇于争先进位。只有立足这样的前提,才有可能升级提档,向高质量迈进。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于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自身内需体系的完整、必须立足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必须立足于确保自身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内大循环将是我国未来长期经济发展的抓手。“国内大循环”旨在通过改革打通经济运行的堵点,鼓励激发创新,掌握一系列尖端核心技术,构建更加完善和高质量的经济供给体系,在供给创新和提升下激发需求,并促进消费升级……“大循环”主要的方向在消费、制造、科技、投资、服务、金融等多方面。个人观点:在“国内大循环”趋势的背景下,企业应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大循环中的国内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也将是历史性的机遇。

四、美元放水在全球种下恶果,金融危机风暴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届时将拖累全球头部经济体的正常运行轨迹。

纽约联储推测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扩大至9万亿美元。作为世界性的主要结算货币,全世界都不得不为美元的贬值买单。当前,全球正因美国大量印钞而陷入超级通胀周期,全球大放水,尤其是那些以美元、美元债券为储备的国家,在美国大幅降息,美元放水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再次陷入低迷。市场数据显示,追踪重要农产品行情的彭博农业现货指数创下了近9年来的最大涨幅;铁矿石等黑色金属价格也在大幅上涨。有分析指出,受美元放水影响,在未来1-2年内,境外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预计将进入加息周期,比欧美更早。而中国则选择了更加独立的货币政策,明确释放出“拒绝收割”的信号,央行全面降准便是其中表现之一。个人观点:相关行业企业必须做好相关准备,以应对大环境的变化。美元放水等于泛滥的洪水猛兽,势必出现全球性的金融连锁反应。加上疫情反复肆虐,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更让人扑朔迷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恰逢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企业必须要审时度势,学会生存的技巧、掌握发展的本领、拥有厚积薄发的超能力,才能在潮起潮落的时代洪流中百舸争流,屹立潮头。

五、未来全球经济格局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必然性的存量转移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释放重要机会。

目前全球产业链进入到了存量争夺的阶段。在下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到来之前,都会是一个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局面。这会造成很大的矛盾和摩擦。在中美科技博弈以及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和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升级依旧是长期驱动因素,后疫情时代全球需求回暖带来的订单替代转移效应。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已对跨国公司带来深度影响,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价值链、供应链的安全,纷纷选择在本国或地缘关系密切的周边国家组织生产,推动新一轮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促进产业链、价值链转向区域化,全球化转变为“半全球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不会终结,只是调整。如果一家企业迁回本土,不仅仅是一家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的迁址,还必须要有产业链上企业集群的配套跟进。特别是在制造业分工如此细致的市场环境下,一家制造业企业通常都有成百上千个配套企业,这些配套企业大多不可能搬迁到本土,而失去原有配套企业会导致搬迁企业产业链断裂,制造成本急剧上升,这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工业国,拥有全产业链,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多个领域不仅全球第一,还甩开了其他国家,去年以来,由于我国疫情的快速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已承接了全球不少产业供应商的订单,如纺织品、小家电等;而今年东南亚疫情爆发后,我国制造业更是持续扩张和延伸。数据显示,我国5月的PMI为51%,延续稳定扩张态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PMI达到55.2%,连续3个月上升,创年内新高,高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活跃度非常高。客观来讲,对全球资本而言,供应链重新迁回中国无疑是上策。个人观点:企业应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定位和供应链的完善,利用好国内的各项经济政策(如央行降准)做好在全球经济大洗牌的存量转移机会中有准备的人。

六、后疫情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将会催生第四次科技革命。

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市场是王牌,产业链是王中王,营商环境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是一个基础牌。核心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是关键牌,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永远的底牌。高度复杂且密切相连的国际产业链意味着承受意外冲击的能力很弱,在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制裁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种脆弱性,而新冠疫情无疑将这种脆弱性剥开了展示在我们面前。谁占据科技的制高点,谁就站在时代的潮头,在时代与历史的双重选择下,第四次科技革命必然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首先爆发。中国未来30年的方向已经确定,到2035年建成创新型国家,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型强国。中国长期规划的实现能力是全球第一,要相信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说到做到的国家,国家现在在布局科技资源中心。个人观点:1、企业家应尽快全面拥抱硬科技,提前布局,自建部门长期做研发、做硬科技。2、如果没有硬科技基因,那么可以先不“下海游”,而是“买门票”,找合作伙伴或直接投资硬科技,把资产逐步配置到科技创新上。3、现在还是企业转型升级大势的初期,企业越早转型(升级)风险越小;反之,越晚转型(升级)风险越大。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

2021.07.14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