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南昌大学“非凡十年”发展成就
10月1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网、中国教育报客户端、江西新闻、江西教育等媒体分别刊发文章,报道南昌大学扎根红土育新人、百舸争先创一流的“非凡十年”。
扎根红土育新人
百舸争先创一流
——南昌大学“非凡十年”发展成就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大学在省委省政府、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通过调结构、强平台、拓内涵,学校迈入了内涵发展的加速期。2014年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复了《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合建高校,2020年省委更是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
十年里,南昌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学科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科研创新实现历史突破、产学研用效益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面向“十四五”,学校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发展需求,已制定出台了《南昌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南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行动计划》《南昌大学贯彻落实“六个江西”目标任务的实施方案》《中共南昌大学委员会关于健全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 引领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进一步转向内涵发展、改革创新、特色凝练、质量提升,奋力建设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特色创新:“学科突围的关键点是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
2020年9月16日,在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进行了一场关于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的“期中考试”。经过严格的评议,由国内诸多专家学者为成员的专家组认为,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学校“双一流”建设内容符合建设方案,全面达成了建设目标,成效显著,一致同意通过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报告。
作为江西唯一入选“双一流”计划的高校,南昌大学始终致力提升学科竞争力,通过实施特色创新战略,围绕打造特色学科,加强学科竞争力,下了一番功夫。目前,学校已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较2013年新增8个,增速排名全国第28位,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全球排名前0.74‰;材料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食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排全国第三位,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位居第7位;博士点数量由8个增长为25个。在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南昌大学首次跻身世界前350强,世界排名第301-400位,国内排名第36-57位。较之于2017年,提升了400位。
扎根红土地,打造学科专业“国际范”的背后,是南昌大学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改革的力度。学校紧紧抓住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按照“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建设理念,推行学科建设的方向特色化、平台功能化、队伍宝塔化、合作国际化、文化制度化等“五化”模式,建立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装备与工艺协同、上中下游协同、产学研协同、多学科交叉协同的“五协同”机制。探索了与学科特征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创设学科特区,按照“破五唯”要求,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突出品德、能力、贡献、影响力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了材料、食品两朵“红花”学科带动相关“绿叶”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在此机制之下,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十年来,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逐年增长,近三年均突破了300项,年均直接经费超过一亿元,立项数量位居全国25位左右,立项数量和金额约占全省所有国家基金依托单位的三分之一;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两次在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与此同时,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在齐头并进。在中国大学人文社科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在2021、2022连续两个年度进入全国前50强。十年来学校已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37项,并且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冷门“绝学”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零的突破。十年来出版学术专著595部,获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7项,二等奖80项。
人才强校:“打造一支富有干劲、德才兼备的‘人才赣军’”
中国的崛起依靠人才、崛起的江西呼唤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南昌大学渴求人才。南昌大学在人才引进机制上大胆改革,围绕学科方向、以需求为导向汇聚人才。2022年4月27日,学校举行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教授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聘任仪式。这位江西籍院士的加盟是南昌大学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要求,当好聚才引智排头兵的重大成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南昌大学持续注入前进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启动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人才工作“一把手”负责的机制。推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实施“赣(干)才锻造”计划,塑造一支富有“干”劲、德才兼备的“人才赣军”,打造更多新时代“大先生”。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学校也极为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2019年,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这是南昌大学本土产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时隔两年,2021年,谢明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这是南昌大学本土产生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位院士的当选,标志着南昌大学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学校还连续实现了本土培养高端人才零的突破和量的叠加,学校高层次人才总量比十年前翻了两番。目前,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创新长期项目人选4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人选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6人,青年学者6人,农业农村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学校教师的整体结构也得到了明显优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28.1%增至64.5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从9.16%增至32.32%。
五育并举:问鼎“互联网+”大赛总冠军
2021年10月15日晚,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比拼,南昌大学“中科光芯——硅基无荧光粉发光芯片产业化应用”项目以1380的高分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这是地方高校首次进入冠军争夺赛,更是地方高校首次获得大赛冠军。在此次大赛中,学校共计获得金奖19个,金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冠军的炼成,并非一朝一夕,更非偶然,而是南昌大学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早在2012年,学校就设立了“创新学分”,之后拓展为“创新创业学分”;2016年,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双创课程和科研训练覆盖全体本科生,通过“项目引领、竞赛提升、平台托举、成果孵化”四个环节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同年学校入选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8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五十强”高校;2021年,承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地方高校首次承办);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南昌大学十分注重筑根育魂,积极探索“体系化设计、项目化推进、精细化实施”的思政工作模式,突出教学第一课堂,确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激活实践第二课堂,打造“青春的担当”系列主题活动,将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打造成思政大课。占领网络新课堂,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打造“指尖上的理论阵地”。用好社会大课堂,发挥学科优势,结合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强化实践育人。学校连续两年获评全国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四堂联动”提升思政工作实效的经验材料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简报刊用。
产教融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夜幕降临,800余杆智慧路灯亮起,暖黄色的灯光装点着井冈山风景区内20公里盘山公路。这是由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硅衬底金黄光纯LED照明技术打造的光源,是半导体照明“中国芯”的最新应用之一,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一直以来,南昌大学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突破,引领支撑地方发展。江风益团队19年磨一剑研发的硅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方案,开创了世界上LED照明第三条技术路线。目前,依靠江风益团队的核心技术,江西已孵化出上、中、下游企业19家,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每年带动全国下游应用超过200亿元产值。谢明勇院士团队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并与2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技术成果产业化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在实现科技促发展的同时,南昌大学积极以特色专业服务国家战略。2016年,南昌大学第三方评估中心和乡村振兴研究院应运而生,评估中心的师生们完成了12个省230余个县约10万贫困户的入户评估任务。南昌大学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2021年3月,南昌大学又成立了“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继续承担2021年国家和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任务。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南昌大学还活跃着另外一支队伍——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的生命科学学院“稻渔工程”团队,他们将传统“稻鱼”变为新型“稻渔”,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稻鳖共作”“稻虾共(轮)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6类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帮助省内19家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效益3-5倍的巨大提升,合作企业年产总值超10亿,团队负责人洪一江教授,还被评为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十年来,南昌大学融合专长、服务社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共签署校地、校企等合作协议150余份,与重庆、鹰潭、丰城、资溪等市县共建重庆研究院、产教融合鹰潭研究院、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等。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附属医院派出6批共485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他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其中多人获得全国表彰。
党建引领:“双领双同”计划落地见效
南昌大学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建工作体系为支撑、打造党建品牌为抓手,确保办学治校的正确政治方向。学校贯彻省委决策部署,落实省委“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推出了“党建双领双同”计划,即大力实施党员教师“先锋领跑工程”、党员学生“卓越领航工程”,带动党外教师、普通学生凝聚共同理想目标,与党同心同行。“党建双领双同”计划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三级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一起抓,各个环节协同抓”的党建工作格局,十年来累计发展师生党员2万余名。近年来,学校有3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获全省“两优一先”“新时代赣鄱先锋”等100余项荣誉,大力落实教育部“对标争先”计划,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4个,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
同时,南昌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制定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总体方案》,选拔80后业务副院长,实施“墩苗计划”,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持续推动干部多岗位锻炼,学校年轻干部的比例大幅提高,干部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不忘办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面向未来,南昌大学全体师生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以创一流的雄心、理念、举措、服务、担当,坚持正确办学方向,锚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强力推进“十四五”规划、世界一流大学行动计划和“五个南大”建设,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全力以赴保安全,点面结合促改革、齐心协力谋发展,拉高标杆强学科、坚持不懈兴实干,统筹协调转机制、各负其责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服务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度,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转载自南昌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