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斯宾塞:中美两个大国要为全球担当而协作,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争端上
题记:2021年12月19日,北大国发院第六届国家发展论坛在承泽园隆重举行。论坛由北大国发院主办,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特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教授发表演讲并与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展开对话。本文根据斯宾塞的英文演讲翻译并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斯宾塞教授演讲的完整视频
我应邀讲一讲中美两国面临的挑战,以及两国关系的问题与发展前景。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双方都各自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其中有不少是我们的共同挑战。
中美的共同挑战
终结疫情、复苏经济是中美以及世界所有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也是我们的共同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疏通全球供应链的不畅,因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长久未有的严重通货膨胀。此时,我们应当团结一心,联手行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的疫苗接种率,否则变异病毒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想要结束疫情就会难上加难。我们还必须对数字经济、大型科技平台、数据的使用与处理、数据的跨境移动、数字金融等方面加以规范,确保竞争环境的公平性,避免排他性和垄断。
这些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但究竟应当如何应对,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路线图,因为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这些问题。但是,这些挑战是各国所共有的,所以我们必须展开对话与合作,共同寻求应对之道。我们要控制各种风险对公众、隐私和制度稳定性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应尽最大可能从这一系列技术中获益。
我们也同样需要应对不平等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的状态,而疫情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大多数国家内部都存在这个问题,且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全球形势都不容乐观。即使有些国土资源丰厚的国家,包括中美两国,由于本身坐拥很多大型项目而有能力对冲掉一部分对于家庭及企业的冲击,但我们还是需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作为一个外国人,很显然我很难对中国的情况做出更细节的评价,但我知道“共同富裕”这个词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我认为它并不只代表一个挑战,而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对于中国提出这个目标,我丝毫不感到奇怪。然而,各种科技和市场的巨大力量在阻止我们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所以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挑战。如果解决不了,就很难实现包容性的增长。
过去,我们两国都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往来、科技交流、人员互动中受益良多。现在,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交往规则,因为从很多维度上来说,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对此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习惯并适应这种现状,否则将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发展潜力。
我们的另一个利益共同点,是要找到方法来限制数字技术的进攻性滥用。当今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建设在不断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上。对于生产率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模式而言,数字化的好处和机会是巨大的,同时也会促进医疗和教育等关键服务的可及性。然而,同诸多强大的科技一样,其负面作用也一定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新的规则来限制数字技术的负面使用,无论是在战争相关领域还是在网络安全领域都需要达成协议,以防止一些动机不纯的人造成威胁。
中美应排除误解,携手合作
林毅夫教授特别希望我可以对中美关系进行评价。对此我不得不说,尽管我们两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却并没有走在正轨上。我认为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觉的人。我相信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很多朋友和同事希望能够共同扭转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在美国,两极分化问题让国家治理困难重重,但是两党当前对于中国的看法却是相似的,也就是都持负面态度。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对华关系的关注点明显转向了国家安全问题,忽略了包括经贸往来在内的其他更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将这种关系定义为“以科技为核心的战略性竞争关系”。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据我所知,中国大概普遍存在两种对美国的看法:一是美国试图从根本上阻止中国大踏步向前的发展进程,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先进的、高收入的、多机遇的、技术先进的强国;二是美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正在走向失败。
我个人认为,我们对彼此国家的看法可能都不准确,也对两国关系起不到积极作用。美国方面忽视了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理念;而中国方面应该认识到,所有国家都会经历艰难奋斗的过程,历史告诉我们,每个社会都会经历起起落落,不能仅仅因为出现了问题和困难就草率地认为一种体制终将失败。
由于我们双方的关系呈现消极发展的趋势,事实上在所有领域都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贸易往来受限、资本流动不畅、金融体系不可避免的分隔、技术交流也正趋于封锁的边缘。“战略竞争”已经取代了“战略合作”的位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找到平衡,而这需要领导力。这样的领导力不仅仅来自我们两国领导人,也来源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我们要付诸努力,尽我们所能,来改善现状。
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这大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复杂且最具挑战性的全球性问题。尽管利用现有的技术、机制和激励手段,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但是,所有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来帮助我们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换言之,凭借现有的工具是无法实现最终目标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这个观点也并非毫无依据。
我相信,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而言,如果技术无法自由地、毫无障碍地传播到全球每一个角落,那么这个问题就根本无法彻底得到解决。如果在今天与各位的交流中只表达一个愿望的话,我期待,无论我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无论我们面临哪些复杂挑战,最起码,中美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团结行动,共同解决气候问题。
我想再讲一下“共同富裕”这个理念。我的确很喜欢这个理念,因为它表达了非常美好的愿望,即我们想打造一个每个人都能蓬勃发展、从中受益,并获得机会的社会。我希望这个理念可以不仅局限于中国社会,而是用于整个世界,它要求我们不断提醒自己去寻找共同富裕的机会和方法,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也会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个词。我认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面对全球经济挑战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来权衡利弊。
我想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的四大关键转型。由于我年纪较长,所以见证了不少改变。
第一、众所周知的大幅度数字转型,它的良性影响巨大,但在释放其全部潜力的过程中自然也会经历起伏;
第二、世界即将发生巨大的能源转型,这与气候变化的挑战息息相关,也会对增长模式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
第三、我们的生物医学和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变革,这非常振奋人心,但也和其他所有技术一样含有潜在风险,比如,我们能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应对多种疾病,产出多种全新的农产品从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等,但这项技术也很可能被用在违反道德或法律的领域;
第四、随着亚洲经济的增长,全球经济的重心也在向亚洲转移,这是一件好事。我们要适应所有这些挑战和转型。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我们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挑起争端,或被其他不必要的事分心,因为应对这些巨大转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已经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不容我们再浪费时间被其它问题分心,也不应再继续让我们两国间的关系、以及竞争与合作之间的相对平衡继续走向恶化。我希望合作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整理:白尧|编辑:王贤青
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 Spence)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Philip H. Knight管理学荣誉讲席教授、名誉院长,美国著名智库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
相关阅读: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