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疫情期中美经济镜像关系
题记:2022年3月1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第60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CEO)。围绕“两会解读与中国经济前景”主题,邀请到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北大国发院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北大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金光讲席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共五位重量级经济学者带来深度解读。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教授的演讲整理。
这里镜像一词,是对比较差异或反差的一个形象表述。21世纪初年我国开放经济强劲增长,多年国际收支双顺差与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形成反差现象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笔者2008年有篇题为“中美经济外部不平衡的‘镜像关系’”论文分析这个问题。
近两年多中美经济形势在更大范围呈现镜像关系,不仅表现为疫情期外部不平衡的对称性扩大,也体现为两国经济增速、总需求结构以及通胀形势的反向比较特征,彰显两国经济互补性以及疫情防控和宏观政策差异对经济影响。
下面先观察两国经济反差镜像的多方面表现,但侧重从疫情防控与宏观政策特点方面分析其双重成因,最后讨论这方面观察对理解目前国际经济一些现实问题的启示意义。
中美经济镜像关系表现
观察比较疫情期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形势,几方面比较特征形成系统反差或镜像关系。
一是两国经济增长呈现比较特点:2020年受疫情冲击同时大幅收缩时,中国相对降幅较小而美国跌幅更大;2021年两国经济反弹时,中国经济增长绝对水平显著高于美国,但是相对回升幅度较小而美国较大。
下图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经济录得-3.4%战后最大跌幅,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到2.3%仍保持正增长。部分受基数效应作用,2021年我国GDP增速反弹到8.1%,比上年增速提升5.8个百分点,然而比疫情前十年增速均值仅超出0.4个百分点,相对提升幅度为6%。作为比较,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回升到5.7%,绝对水平显著低于中国,不过相对其上年-3.4%增速提升9.1个百分点,另外与其疫情前十年均值比较相对提升1.53倍。总之去年我国经济增速绝对水平显著领先,不过增长低于年初市场预期,与美国比较也有弱势之处。
二是两国生产和消费复苏程度的比较差异。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大幅收缩后不久,中美生产和消费都快速恢复,但是供求两端复苏程度呈明显反差。以工业生产作为供给端代表,中国复苏很快而美国大尺度滞后。下面左图显示,以疫情前2019年1月基期为100,到2021年底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上升到118.8,三年平均增速近6%。美国该指数到2021年底仅为98.8,尚未完全恢复到基期水平。然而需求侧商品零售复苏则是美国快而中国缓:下面右图显示美国商品零售指数2021年底已增长到125.6,三年平均增长7.9%;同期中国商品零售指数增长到114.3,年均增长4.6%,大幅低于美国。
三是中国贸易顺差增长与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外需变动反差。与开放宏观经济自发调节逻辑相一致,上述生产与消费反差折射的两国供需不平衡矛盾,通过贸易活动反向规模扩大得到自发调节。美国表现是贸易逆差扩大扩大供给弥补国内供不应求缺口。下面左图美国数据显示,2019年贸易逆差为5963亿美元,2020年增加到6512亿美元,增长了549亿美元;2021年进一步上升到9159亿美元,增长2647美元;两年共增长3196亿美元,年均增长1598亿美元,相当于这两年美国GDP均值0.73个百分点。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逆差增长对总需求增长负贡献应是疫情前的数倍。
我国疫情期外贸动态调节国内供求不平衡情况正好相反:2020-2021年我国外需对GDP增量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2%,与疫情前十年该指标平均值-2.1%负贡献率几近霄壤之别,显示我国近来宏观经济内需不足和供大于求矛盾,通过扩大净出口和外需增加得到合意调节。另外上面右图显示疫情期中美双边的贸易不平衡规模也显著扩大,初步统计显示两年中国对美顺差总计7142亿美元,年均3571亿美元,比疫情前2015-2019年的均值2824.8亿美元增加了约21%。
四是两国通胀表现反差。与两国总需求增长相对态势相一致,叠加某些特殊因素例如猪肉价格周期对我国消费物价影响,2020年两国消费物价共同回落背景下中国通胀水平显著高于美国,但是2021年美国通胀大幅飙升时我国消费物价显著走低,美国高通胀与我国消费物价低位形成反差。
下图数据显示,2020年中美消费物价都经历先升后降过程,但是中国消费物价在2019年底基数较高,加上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近50%,因而全年消费物价增速为2.5%,显著高于美国的1.2%增速。2021年我国消费物价月度数从年初零值上下低点波动回升,但是全年增速0.9%反而显著低于2020年,也低于疫情前五年2%的均值,可以说边际存在类通缩压力。美国2021年CPI年度增速达到4.7%,今年1-2月仍持续飙升。具体看消费物价月度增速,2021年初延续2020年4-5月份回升走势,年中超过5%提示已出现显著通胀,年底达到7%几十年未遇通胀,今年2月进一步攀升到7.9%高位。
另外G20成员国通胀比较特点也呈现2021年中美通胀反差。上面右图报告2021年G20成员国CPI增速以及G20、OECD和全球CPI均值,可见美国4.7%全年涨幅在在G20发达国家成员中涨幅最高,比主要发达国家中涨幅第二的加拿大3.4%高出近四成,也少见地高于G20、OECD和全球CPI均值。然而中国0.9%消费物价年度增速在G20新兴经济体成员中涨幅最低,在所有G20成员中仅次于全球范围内持续通货紧缩标杆国日本。
镜像表现的双重根源
为什么近年中美经济增长、产销关系、外部平衡和通胀形势出现反差和镜像关系?近年中美经济面临最大环境变异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冲击,共同背景决定两国经济运行呈现某些类似表现,如宏观经济关键指标都经历V型波动,宏观部门都出台超常干预措施应对等等。但是中美具体国情与决策思维不同,疫情防控策略与宏调政策表现出深刻差异,对两国经济反差镜像具有重要解释作用。
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是百年不遇流行病和公共卫生事件,中美都采取了积极防控措施,然而防控方针和措施与绩效存在深刻差异。面对2020年初大规模疫情冲击,中国迅速举国动员全力围堵,较快实现新增病例与所有病例清零。针对后续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零星和散发疫情,在大力推广疫苗全程接种同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和动态清零方针,同时重视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针对今年2月底以后部分地区新增病例较快增加,决策层进一步提出强化实施动态清零方针,要求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
美国疫情大规模流行后也曾采取各类社交距离干预措施,不过从政府到民间一直较重视群体免疫选项与病毒共存策略。随2021年大规模接种疫苗和自然免疫人数增加,各地开始尝试逐步退出防控管制措施。在德尔塔等病毒变种大规模流行时,又间歇和局部再采用各类管制措施。针对2021年底流行的奥密克戎变体流行病学新特征,最近出现新一轮放开包括“口罩令”等防控管制的趋势。总之与其它主要西方国家类似,美国较早放弃清零目标,根据形势变化实施多元化策略,试图通过群体免疫、与病毒共存以渡过危机。
中美疫情应对策略差异有深刻的治理体制与历史文化原因,其防控效果与经济影响也有重要差异。我国高强度管控模式在遏制疫情方面成效突出,确诊感染病例与死亡人数比美国低出好几个数量级(下图),相关人均量指标优势更大。当然任何防控模式都利弊互见,高强度管控需对社会成员选择度施加较多限制也有相应成本。就经济影响而言,我国围堵清零与动态清零对经济供给侧复苏更有利,对工业生产和出口能力恢复和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严格实施各类社交距离管控,个别地区为动态清零采取隔离封禁措施,对经济需求面复苏客观上也有不利影响。上述成效与美国防控模式影响形成对比,一定程度上派生两国经济的系统性反差镜像。
另外两国针对疫情冲击下经济收缩都实行了逆周期调控政策,不过宏观刺激政策在规模大小、时间长短、聚焦对象上都有明显反差,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通胀走势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比差异。
受疫情危机形势倒逼,同时由于多年来宏观政策理论思维朝激进干预方向演变作用,美国在疫情期实行了规模空前的刺激政策。笔者“通胀之约:美国新通胀怎样炼成”一文中作了大致梳理:财政政策两年赤字率分别超过18%和10%,财政刺激规模数倍于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零利率加上扩表,美联储资产规模从4.2万亿增加到8.9万亿,比上轮量宽2017年4.48万亿美元峰值高出近一倍。在实施时间方面,在2021年3月经济强劲反弹时仍追加1.85万亿美元财政援助刺激法案,货币超级量宽政策到去年11月才启动购债减量,零利率政策直到最近通胀接近8%才开始改变。
我国在2020年上半年密集实施较大规模积极宏调政策,鉴于疫情形势趋于稳定和2季度经济快速反弹,7月底提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方针,伴随刺激政策规模和强度回调与逐步退出。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宏调方针要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过财政赤字率、广义货币和社融总额增速等宏调指标不同程度回落,加上一些部门出台较大力度监管和产业政策客观派生收缩性效果,经济政策实际执行上出现边际收紧。我国宏观刺激较为审慎克制,避免了美国过度刺激带来过热和通胀问题,同时也面临如何优化政策更有效稳增长问题。
两国刺激政策在供求两端着力点也表现出对称性差异。例如大规模基建投资一直是我国财政和产业政策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手段,另外这次疫情期我国财政扶持政策比较聚焦减税降费和组合式税费支持,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提供支持,政策意图是通过“根部施肥浇水”达到增长、就业和民生的“三稳”目标。一些城市也尝试实施为居民提供消费券补贴,然而财政救助政策总体呈现向供给侧倾斜特征。美国超强刺激政策也包含对企业和房地产信贷和其它金融(购债)支持,然而大部分财政刺激资源通过失业救济、疫情津贴、个人信贷展期等直达个人消费主体,突显向需求端倾斜的刺激特点。宏观刺激政策相对规模和持续时间差异对总需求反弹相对力度显然有相当影响,另外宏调政策着力点不同对产消关系和通胀反差也有解释作用。
几点相关讨论
观察疫情期中美经济镜像表现并梳理分析其成因,对理解目前国际经济一些现实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例如观察两国通胀反差有助于从国际比较角度认识美国以及全球新一轮通胀真实根源。美国新通胀确与疫情环境有关,然而仅有疫情冲击不足以导致美国目前近乎失控的高通胀,过度宏观刺激政策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经济都经历疫情大流行冲击,然而两国通胀呈现高低反差,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新通胀并非疫情冲击必然结果,而是需结合疫情防控策略与宏观政策差异给以全面理解。
又如疫情下中美国内产消不平衡与外部不平衡变动之间联系,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全球化积极功能的现实案例,也彰显了中美经济互补性及互利合作潜力。贸易不平衡往往引发逆差方抱怨责难,然而给定疫情下国内产消供求不平衡加速扩大的背景,借助扩大贸易不平衡调节国内供求缺口的合理性不言自明。就中美宏观经济与通胀镜像关系看,去年美国如不能扩大进口和贸易逆差,其年底CPI增速可能超两位数,目前形势会更难应对。当然,这两年我国如果没有外需扩大配合,国内经济稳增长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上述观察提示两国宏观政策存在交流互鉴的空间。美国在疫情期把逆周期宏观政策工具利用到极限,如2021年初在经济已然快速复苏背景下仍执意追加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已发生严重通胀时继续实施零利率和追加量宽政策,缺乏跨周期前瞻性视角及过度刺激不可持续与其通胀困境不无联系。我国政策谋划同时考虑了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然而二者如何更有效配合协调,特别是如何更好处理有关未来经济走势预期对跨周期调控效果的内生影响,也有一些新的经验可探讨总结。两国交流借鉴疫情期经济干预政策经验或有助于提升各自政策有效性。
另外去年中美经济呈现镜像的客观态势,决定了两国调控干预需逆向发力,形成当下宏观政策取向的反差:美国面对严重通胀不得不“踩刹车”紧缩,我国则需“加油门”助推经济增长。日前美联储做出加息决定是其紧缩政策的最新标志。我国今年两会则传达加码积极宏调信号,包括“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动用1万亿元央行多年投资收益结余,实施2.5万亿元财政扩大支出计划等。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宏观政策背向而行,是多年来极为少见甚至绝无仅有现象,对G20重视的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提出了新课题。另外最新俄乌战争外部危机以及国内疫情新情况,对经济形势和政策都引入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整理:文展春
编辑:王贤青、白尧
相关文章阅读: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