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立业者|梁兵:内心强大才能在挫折中奋起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19-09-16 11:35 浏览量: 3502

MBAChina网讯

本文节选自《立业者》第二章“内心强大才能在挫折中奋起”,故事主人公是深圳中铁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大汇丰EMBA2010级校友梁兵。

在历经住宅、写字楼开发后,梁兵的企业早已完成原始积累,财富让一些小企业望尘莫及。在外人看来,此时的梁兵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足以迈入享受人生的新阶段。但梁兵却不这么认为。虽然在地产行业小有成就,企业的发展也是如鱼得水,但毕业于无线电计算机系的梁兵心中始终还装着年轻时的梦想,依然期待在电子信息和新兴科技领域有所作为。

跨入新千年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伴随而来的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与各类电子产品在我国得到广泛普及。

梁兵思维敏锐,放眼时代大势,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再次萌芽,转型之路逐渐清晰。"毕业于无线电计算机专业,要往信息领域转型还是占有一定优势"、"重新学习,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过渡期",思来想去,梁兵想到了合伙人制度。一番思考后,老同学中已成佼佼者的刘箭成为首选对象。

20世纪80年代,对多数大学生而言,梦想就是出国留学。幸运的是,刘箭怀揣梦想成功地来到美国学习,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在美国北卡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还在令人神往的硅谷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多年专注于集成电路和数字通信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如无意外,在美国已经结婚生子的刘箭将长期定居美国,专注于他的研发事业。

作为多年老友,梁兵了解刘箭,这位老同学虽然人在国外,但是心恋故土,富有家国情怀,并且专业技术了得,如果能说服他回国一起创业,必能有所作为。

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国家的号召之下,不少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数据统计发现,留美学生归国数在2007年后"爆发式"增长。

一日千里的行业发展大势,国家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如果能配备高精尖的团队,定能在行业里干出一番事业。梁兵决心要把这位老同学请回来。令他感念不忘的是,2007年,在他的激情劝说下,刘箭举家回国,与梁兵开启了创业新时代。

一番考察后,刘箭把家安在了上海。那段时间,两位老友一边张罗着刘箭回国安顿事宜,一边讨论起具体的创业计划。

合伙人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统一思想。创业文化的差异是这对老同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刘箭学成后就留守硅谷。提起硅谷,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闪现出"科技创新""知识精英聚集地"这样的词汇。如果简单地把创业型公司分为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的话,毫无疑问,硅谷是属于后者的,这与大多数中国的创业企业正好相反。这种创业环境的差异也让许多归国创业者与国内创业者,在创业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

好在多年同窗情谊,梁兵和刘箭有着深厚的信任基础。两位老友很快就公司成立达成一致。刘箭作为公司大股东,主要负责技术层面工作,梁兵作为公司小股东,以投资人身份介入公司管理。

2007年,浪新微电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创办。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致力于高性能于持移动互联终端的研发。

创业初期,梁兵和刘箭顺势而为,将公司业务瞄准三网融合,这正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向。2001年、2006年,国家"十五""十一五"计划纲要都提出要促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打破各行业的垄断观念及利益壁垒,让老百姓享受到的服务更丰富,价格更亲民。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结合国外"三网融合"的经验,浪新公司启动了针对电视、网络和通信结合的产品研发。作为首个研发产品,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产品最终研发成功。满怀信心的梁兵和国队都在期待着产品"一炮而红",但产品技术在市场化过程中却没有预计的那般顺利。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三网融合,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由于监管体制不同,电信、广电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相互形成了利益壁垒,在市场准人、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都无法达成一致。虽然自2010年三网融合在我国多个城市试点,但至今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对国家"三网融合"推进进程的误判、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外创业环境的巨大差异,最终,浪新公司的新产品未能实现大面积入市。首战受挫,对创业公司造成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但梁兵和刘箭这对好友却没有气馁、退缩。经历过数次的人生起伏后,梁兵已将成败看作平常之事。他快速地组织团队进行总结反思,试图查找问题的根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梁兵认为,这次失败可以总结出三方面教训:

第一,创业者必须正确对待政策性风险。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与约束,因此每一个行业都可能面临政策性风险。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要对行业各类政策法规进行深入研究,顺应国家趋势,提前布局,同时要洞察政策背后的逻辑,预判未来的行业趋势,结合行业特性把握行业发展的大势。

第二,中国的创新实际上是技术与中国市场特色相结合的过程。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国外的创新环境有所区别。在美国硅谷是技术导向,只要有技术,可以快速找到资金和市场,实现产品的批量复制。但是在中国,创新必须紧密与市场相连接。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技术创新要想实现有效落地,必须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国外的优良技术照搬到中国来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技术需要充分地与市场结合。

第三,正确看待市场泡沫。梁兵认为,市场泡沫未必就是坏事。有时候泡沫可以形成磁场,就如同黑洞一般,能够把各种能量集聚起来。类似创业需要的资源、人才,都有可能因为泡沫吸引而来。当然,从整个大行业宏观角度而言,泡沫最终会破灭,导致失败。但是,行业的发展依然向前,不断的失败叠加就有可能成功。在创新的浪潮下,一定也会有大量的企业亏损,被淘汰,但是也有一批企业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因此,作为个人或者企业,要理性面对泡沫,因为失败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倾家荡产。聪明的创业者要学会拨开云雾,在泡沫之中看到机会,避免成为泡沫的牺牲品。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

梁兵认为,大多数创业者都秉持必胜的信念,却少有越挫越勇的决心。面对失败,聪明的创业者往往能拨云开雾,收获失败的教训,积攒力量重新出发。

显然,他和刘箭就属于这类聪明的创业者。2007年至今,虽然历经过产品市场化困境,但浪新公司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快*长,积累了雄厚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研发实力。

2013年被专家公认为"大数据元年"。数据正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产,有人甚至说21世纪的大数据就是20世纪的石油,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在积极构建数据库系统,试图通过数据来解析更多现象,预测未来更多趋势。大数据被视为创新和生产力提升的下一个前沿,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发展迅猛的浪新公司显然也一直留意市场趋势,将业务重点聚焦到了大数据。

近年来,移动办公产品大受欢迎,瞄准商用平板市场空缺的浪新公司可谓眼光独到,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浪新EraPad系列平板笔记本电脑,之后成功研发出用于大数据采集和移动办公的互联终端EraPad,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15年,浪新再次实现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大数据技术在国税系统实际应用的供货商,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成功研发出大数据平台产品、税务大数据分析产品。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浪新很快引起了行业及市场的关注,公司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浦东新区企业研发机构"等资质认证。

收获巨大成功的浪新并未停止研发的步伐,通过调研,浪新公司发现,当前快销品行业的调研难以获取消费者的实际信息,比如广告投放后很难计算出广告的实际效果;新产品上市后很难统计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即使常规委托第三方公司调研,也因为消费者与生产商中间还隔着零售商、分销商等各类中间环节,市场信息常常表现滞后且失真。造成调查信息出来后,最佳决策时间已偷偷溜走。如何让生产商第一时间获取用户的反馈,这显然是生产企业,尤其是快消品企业的一大痛点。如果能设计一个产品,精准反映前端市场变化,那么后端决策势必将更加科学有效。

为此,浪新公司开启研发之路。2017年5月,美国通用磨坊集团上海总部的会议室里欢声一片。经过近两年的项目规划、论证、立项、设计开发和测试,浪新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二维码精准营销服务平台"万码易联",以其"一品一码"的特色,打通了生产厂商、经销商、终端消费者之间的壁垒,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精准营销服务。通过万码易联平台,由浪新公司开发的哈根达斯大数据分析平台正式上线。哈根达斯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海量业务数据的有效管理,协助管理者在业界率先应用太数据技术进行更多的数据挖掘和数据洞察,为企业决策提供更精准的辅助决策指导,更有效地帮助品牌方提升经营效率和整体业绩。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如今浪新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技术高科技企业。公司采取"互联网+大数据+政企应用"的发展战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快速提升业绩表现、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发现创新手段提供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解决方案。浪新公司的软硬件产品均由自主创新而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安全可控要求。公司的技术和产品覆盖了从大数据存取、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以及大数据收集的各个环节,是国内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

2017年1月12日,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查通过,"浪新微电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浪新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在成都设有全资子公司浪新成都软件有限公司,在硅谷和北京有专家顾问。公司在移动数字设备的技术研发方面成绩斐然:迄今浪新已经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20多项,包括触摸控制于持设备、X86架构计算机、高端平板移动互联终端、家庭电视互联终端等。

作者 |沈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在深圳特区报曾策划和撰写大量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共400余万字,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舆论监督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教育好新闻特别奖、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深圳市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新闻奖40余项。独立或参与写作出版著作近十部,包括《商界军校》、《差生转化》、《中国教育史研究》(参与)、《中国教育魂》(参与)、《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参与)等。

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