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川做了一天的推送,求夸!


请转需.大川采写/孙铭泽 陈玉 李欣哲编辑/李欣哲责编/王允保 四川大学 scuweixin
近日,各高校涌现出一批神奇的夸夸群。顾名思义,在这个群里,大家做的事情就是“互相夸赞”,你无论是做了一件小事儿,比如吃了顿饭、拿快递;还是一件蠢事儿,比如睡过了头,忘了带手机,都可以得到大家“角度刁钻”的夸奖。
在夸夸群里,不论你的日常多普通、心情多丧,群友们都能让你体会到“众星捧月”的感觉。
那么夸夸群到底是个啥?大川对它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梳理:
夸夸群档案
名称
夸夸群
特征
群内只能夸人,不能嘲讽。在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大家眼花缭乱的夸赞,没有杠精和互喷,只有快乐源泉和欢笑。
影响力
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各高校均有本校夸夸群,清华大学甚至已经至少建立了7个,商业化收费“夸夸群”的数量也在增长。
由来
夸夸群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8月的豆瓣互夸小组,现在群内成员已超10万人。求夸者可以毫无顾忌倾诉烦心事,不必苦心设置议题,也不需要喝心灵鸡汤,更不用担心杠精,夸奖者则只需要夸夸夸!从考研成功到减肥失败,各式各样的“事迹”都能在小组得到夸奖。寻夸者能从倾诉中释放压力,夸人者也能得到酣畅淋漓的满足感。
火爆
大约一周前,夸夸群因为几张“男友将女友拉近夸夸群夸奖三分钟”截图在微博上开始掀起热潮。目前关于#夸夸群神操作#的话题,已经有2700万阅读量。
发展
“商业互捧”正在从一种偶然行为演化为一种宣泄压力、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的社交语言。随着需求的增多,部分夸夸群逐渐开始商业化,妇女节时,有淘宝店家甚至推出夸夸群服务。
川大夸夸群
相比于网络上商业化的夸夸群,高校夸夸群更注重的是同学之间的互动。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专属夸夸群↓↓↓
花式夸人法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川学子如何花式夸人↓↓↓
▼夸学习
▼夸日常
▼夸缺点
▼诉烦恼
▼文采大赏(大段夸赞可以说是情真意切)
看了这些精彩发言,大川也不禁为我川学子的斐然文采和多样创意折服。借用群众成员的一句话:
同学们说
为啥要加入“夸夸群”?几位在群中比较活跃的同学给出了答案:
@东清
同学推荐的,因为看过网上“男友雇人狠夸女朋友的案例”的和豆瓣的相互表扬小组,觉得很好玩就加入了。
@Isabel
互联网上有时候戾气有点重,难得遇到一块没有杠精的地方,感觉充满了正能量。
@番薯
这里是我的快乐源泉!
@Mia
夸人选我,我超棒!因为觉得自己很会夸人,而且夸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很快乐,就加了群。
心理老师说
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王英梅老师对夸夸群总体上表示赞赏。
王老师表示,夸夸群这一新鲜事物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原理。这可以说是夸夸群火暴的原因之一:大家在这里都会觉得很安全。所谓安全,就是指在夸夸群的交流中,不会有人际上的压力。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与别人交往,难免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言谈举止作何评价;而夸夸群,进群之前你便已知悉它的目的:夸赞、正向、鼓励,因此夸夸群能起到安慰、安抚的作用。从普通的人的心理来说,得到别人的表扬总是比听到批评更高兴,夸夸群流行原因之一,就是符合了人们这样一个轻松的心理特征。
同时,夸夸群里的“夸”也是很考创意的。日常生活中沟通时,人们不会挖空心思去做那么多创意的东西出来。久而久之创意少了,人们难免觉得无聊。而夸夸群里很多奇葩的主题都拿出来求夸,也确实能看到一些很独特“夸”的视角,这是对大家创意能力的锻炼。
但王老师也表示,夸夸群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首先,夸夸群违背了人类理性的一面。人是有理性的,求夸解决的是人情绪化的一面,但人总归是生活在理性世界里。“夸”并没有解决现实的问题,痛苦只能得到一时的抚慰,但是令人痛苦事实还在。
其次,夸夸群里没有深度沟通,不会建立持久关系。人获得自信、获得认可、获得社会接纳,使自己的人格、品质从外界获得认可,这需要深度的交往,而不只是表面化的。显然夸夸群无法做到这一点。除了一些创意有趣好玩的感受之外,很难建立一个内心的碰撞。
最后,当大家为了新奇而新奇,话题不免趋向浮躁、流于表面。例如有的人把吃方便面的照片放在群里,为了噱头而求夸,这样的行为未免无聊。而这种现象一旦多了,整个群就会流于浮夸。
王老师说,这实际上不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因为对于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种与“挠痒痒”无二的行为并不能得到精神上养分。
王老师的建议,夸夸群不要有太多的话题噱头,不要流于庸俗,也不要将其当作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渠道。因为夸夸群里的夸赞是一个临时性安慰的,就像临时解渴。“夸”其实是一个临时安抚,对愧疚痛苦的情绪是一个阻断,使人不必一直陷在这个情绪里。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痛苦还会来;同时,时间线也十分受限,持续性很弱——及时、实时,却也短暂。不能深度、客观地解决实际难题,对人心来说只是一个临时的调剂。
对于高校夸夸群,王老师说,同学之间能有一些精神共享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夸夸群的创意是良善的、好的,但是一旦商业化就失去了它的初衷和意义。
今天,你夸了吗?
|| 推荐阅读 ||
大川
采写/孙铭泽 陈玉 李欣哲
编辑/李欣哲
责编/王允保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