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张磊安:以科研之心雕刻事业

山东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
2020-09-21 21:34 浏览量: 3705

个人简介:张磊安,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学校双百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另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风电工程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鉴衡认证高级顾问,中车风电、中复连众、东方电气风电非全职研发副总,海上风电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专家组成员,德国SONOI海外研发中心访问学者。

一直致力于风电装备理论与技术创新,主持完成亚洲最大、国际领先的风电机组及部件全功率/全尺度测试平台。带领团队攻克30余项风电产业重大技术难题,累计节省制造测试费超10亿元,首位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科技奖励。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7件,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曾获学校“优秀教师”“大学时期,我心中最好的老师”等称号。

工作岗位上的张磊安常常身着白衬衫、西装裤,一张“国”字脸方方正正,儒雅的黑色镜框藏不住他炯炯的眼眸。他钟情于教育与科研,一猛子扎下去,便只顾奋力向前。

//“上好每一堂课”//

张磊安的研究生生活在山东理工大学度过,学生阶段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对他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自那时起“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便在他心中闪闪发光。2012年,张磊安从同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毅然选择以教师的身份重回母校。踏进校门那一刻,他便深知责任的重大。“上好每一堂课”是张磊安对自己的要求。入职后,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教学中:积极申请教学课题,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由于专业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经过反复研究,张磊安将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融入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当中,当幻灯片播到他精心挑选的巨型风机柔性安装测试照片与视频时,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大国之重器”的感叹,课堂气氛随之达到高潮,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巨大作用,进而激发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面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张磊安坚持“因班施教、因人施教”,基础弱的班级在理解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他便将电气元器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带到课堂上,剖析低压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动作原理,对软件梯形图的执行过程进行讲解与演示,循循善诱

张磊安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授课导师,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灵导师。他时刻记得自己在学生时代的需求与烦恼,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大家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作为同济大学毕业的“学长”,张磊安帮助想要考取同济大学研究生的学生王庆洋确定目标,亲自带他前往上海拜访中意的导师。

能够以自己最崇拜的身份——教师见证学生们的成长足迹,张磊安深感自豪。

//“斜杠青年”//

除了出差,张磊安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办公室,为学科和专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系、学科和专业建设三方面工作齐头并进,2019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他的主持下逐步完善。为使方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他抽出时间调研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培养模式,了解专业相关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经过深入研究,张磊安发现本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难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他便大胆推翻传统、另起炉灶,撰写贴近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方案,赢得全系老师的认可。

2019年5月,张磊安开始担任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为使系里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之中,他主动承担起系里绝大部分服务工作。从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教务、师资队伍引进、拜访专家修改工程认证材料到辅助学生考研就业,一系列工作张磊安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没有时间玩手机,他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献给了教育和科研事业。他连续多年担任班级导师,他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丰富的工程实践技能亲自指导学生,提升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2012年夏天,张磊安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加为期4天的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他陪伴学生整夜扑在比赛场馆调试设备。但是当他看到学生团队登上领奖台,几天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作为机器人爱好者协会的社团指导教师,他每年都带领大学生参加各类国家或省部级机器人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8项,二等奖31项,大学生省级以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2次。

//驻扎在荒郊野外的博士//

2008年,张磊安首次踏入风电行业,此时国内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能力几乎为零,产品供给远不及市场需求。为解决技术难题,2009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他,主动放弃实验室安逸的课题研究环境,在荒郊野外的厂房驻扎,这一扎就是两年。由于国外技术完全封锁,研发过程像在黑夜中摸着石头过河。遇到若干技术难题他只能同工程师、*工人探讨。为不影响产品研制进度,张磊安只能白天睡觉,抓紧凌晨停工后空余的几个小时调试设备。深夜车间环境恶劣,粉尘弥漫、蚊虫叮咬,可他不耽误生产进度的决心从未被撼动。

2011年,3.6兆瓦国内最大叶片测试紧张进行时,遭遇载荷无法上升的技术瓶颈,此时张磊安正在南通现场加紧调试叶片根部打孔设备。为保证国内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成功装机,他凌晨两点乘车赶往连云港。3个小时的车程,张磊安身上宛如顶着千斤重担,他强撑着打起精神,拿过电脑一遍遍修改程序,丝毫不敢停歇,下车后便马不停蹄赶往现场。难题攻克,在场的国内外认证人员纷纷向张磊安竖起大拇指。

入职山东理工大学后,张磊安在风电产业继续攻关。他主动组建研发团队,将机电液网控一体化技术与风电产业紧密结合,一举攻克30多项技术难题,为合作企业节省巨额成本。然而科研攻关的道路很难一帆风顺。2014年冬天,张磊安承担开发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全尺度测试平台任务,带领科研团队前往连云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恶劣的阴雨环境以及高难度的设备调试过程令整个项目近乎崩溃。困难面前,团队改变思路、咬牙坚守,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风电机组及部件全尺度测试平台终于完工,为我国大型风机装备研发保驾护航。为了时刻站在风电行业技术最前端,虽为高校教师,张磊安认为掌握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积累实践经验也不可或缺。他热衷于参加业内相关企业举办的接地气的技术难点交流会,一次次的深入探讨为他在科研领域的建树奠定了应用基础,国内多家风电央企自很早之前便主动聘请他担任科技副总。科研无涯勤为径,一举功成众人知。张磊安始终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行。

“我想学技术。”无论是曾经的选择,还是如今的坚守,张磊安始终不忘自己初涉行业时的追求。12年风电科研路,他攻克无数难题,从未止步不前,为风电行业解决了大批技术难题、研制了大批量风能装备,不断推动行业进步。

爱学生、敬事业,下一个十年,昂首出发,继续领航。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