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首位!华南理工中国专利奖再创佳绩

华南理工大学深圳
2021-05-18 21:36 浏览量: 2913

5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公示结束,华南理工共6项专利入选预获奖项目,包括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1项、银奖预获奖1项、优秀奖预获奖4项;以第一专利权人预获奖总数5项,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高校首位。自2009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奖总数达到38项(含2金3银),获奖总数排名全国高校首位。

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认定,2021年4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牌,学校以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及保护能力;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引导科研团队进行高价值专利规划,积极开展专利转移转化模式创新,形成了知识产权运营“华工模式”;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丰富的科技成果资源、完善的制度建设、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优势学科对接国家、地方重点产业需求,落地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及社会各界认可,高质量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悉,中国专利奖作为知识产权最高奖项,既是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也是对知识产权实力的肯定。本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预获奖项目中国专利金奖30项,银奖60项,优秀奖826项;外观设计专利预获奖项目金奖10项,银奖15项,优秀奖56项。

华南理工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名单

获奖专利简介

01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²/O

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主要发明人周少奇教授(右二)及应用专利技术设计建造的污水处理设施

本发明专利由华南理工大学与贵州科学院共享知识产权,针对现有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复杂、构筑物多、运行控制不稳定等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反硝化除磷新技术原理(反硝化聚磷菌DPB可以为O₂、NO₂¯、NO₃¯交替电子受体实现好氧/缺氧聚磷),开发出结构简单、运行灵活、占地面积小、脱氮除磷效果优异的同步反硝化除磷新装置及新工艺。通过功能优势菌DPB的空间扩增强化技术、空间耦合一体化增强技术、污泥时空转换与功能菌群强化技术,构筑三道回流(A³/O)新工艺和新设备,突破了国际学术界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机理与关键技术的重大缺陷,可大幅度提高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在不用化学除磷条件下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与广东、贵州、山东等省区专业设计院及骨干企业产学研合作,在全国20多个省区实现工程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合计污水处理规模达17.72亿吨/年,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02

一种利用可控接枝技术提高材料表面

血液相容性的方法

主要发明人任力教授及专利技术产品血液灌流器在新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该专利提出一种生物活性可控接枝技术,并应用于新型血液灌流材料制备。运用该技术制备的血液灌流材料血液相容性高,临床并发症少;同时可实现对中大分子毒素的选择性吸附。解决了血液灌流材料的国际难题——同时实现血液相容性好和毒素清除率高。与企业合作技术成果转化,开发出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等产品,获批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欧盟CE证书,产品毒素(特别是中大分子毒素)清除率高,血液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达到并超过国外同类先进产品水平,性价比高。在国内外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抢救中临床应用,对引起发炎症风暴的炎症因子等清除率高,为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救治率。在全国30多个省市2000多家医院获得采用,超过60万例病人临床应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直接销售额达2.26亿元;出口德国、法国等欧盟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在100家医院上万病人临床应用,创汇达393万元。累计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10余亿元。

03

一种切圆式螺旋喷射湿法烟气

脱硫装置

主要发明人刘定平副教授以及专利技术在电厂烟气治理中应用前后效果

该专利发明了一种旋流雾化脱硫空塔,将传统对流喷淋塔变为旋流喷雾塔,通过多组对冲切圆超声旋流雾化器,结合湍流传质吸收反应和凝并技术,实现脱硫除尘一体化,实现了烟气超洁净排放,脱硫效率高达99.9%,省去脱硫塔后加装湿电除尘器的工艺。装置占地小,施工工期短。投资低、系统同比节能25%,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交通、建材等行业烟气排放治理中。本专利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了烟气治理技术与装置升级换代,提升了我国烟气治理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为国家最新烟气排放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升级与装备保障,解决了企业烟气达标排放与经济节能的矛盾。截至2019年底,应用该技术的产品累计新增销售额7.7亿元,新增利润1.08亿元。

04

一种双向流内循环式PS高级氧化反应器

及污水处理方法

主要发明人万金泉教授(右二)以及专利技术应用

本专利发明一种双向流内循环式过硫酸盐反应器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实现水中POPs的高效氧化降解。发明小分子酸络合亚铁离子控制释放以提高自由基氧化降解POPs的利用效率,配合水射自吸组件、伞状锥型布水器结构设计,首次在氧化反应器内实现双向流内循环,显著提升反应器容积负荷和传质效率,解决了现有高级氧化技术无法实现的氧化自由基长效缓释、反应器容积负荷低及运行费用高等共性难题,POPs去除率达70-90%,运行费用降低50%以上,排放废水毒性从高毒降低至微毒或无毒。

专利技术2014年在全球首次成功实现日处理废水千吨级的PS高级氧化工程应用,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该专利已在全国多个流域的水处理工程中实施,降低了废水对排放水域的影响,为保障我国重点流域的水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05

基于超声导波的双向时间

反演损伤成像方法

主要发明人洪晓斌教授(右)及专利技术应用推广主要领域

该专利针对大型、长状、包覆区等复杂结构损伤检测问题,创新性研究基于超声导波的双向时间反演损伤成像方法。提出基于超声导波的同步双向时间反演损伤聚焦技术,实现超声导波在被测结构中全覆盖传播及损伤自适应全聚焦,克服传统超声导波微损伤单向反演聚焦难题;提出基于匹配追踪的人工智能超声导波信号频散补偿分离技术,可有效分离导波模态并提取所需的最优模态成分,解决复杂模态下信号混叠导致损伤特征难识别问题;提出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超声导波全聚焦3D彩色云图成像技术,提升传统结构损伤超声导波检测成像水平,引领超声导波从2D成像到3D成像方向发展,使损伤成像更加立体直观。本专利技术推动了现有无损检测设备技术升级,提升对复杂区域结构检测能力,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电力、海工装备、建筑水利、特种设备、化学化工、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的相关核心部件和结构损伤检测,相关研究成果获授权外围专利30多件,有效带动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6

一种低密度高熵合金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

主要发明人朱德智副教授(右)及专利产品材料

该专利技术由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开发,通过对高熵合金主要元素的混合焓、混合熵等的计算和关键制备技术的攻关,开发了一系列工艺安全稳定、粒度分布可调的低密度高熵合金粉体材料。该专利技术在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实施,核心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后的典型产品具有轻质、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磨耐蚀等优点,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在船舶和海工装备用铝合金、轨道交通用铝合金等获得广泛的应用。截至2019年底,专利实施企业累计新增销售额1.85亿元。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