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10月23日,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也是学院党委精心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是全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的开端,旨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特色主题党日活动与学术研讨活动深度融合,全体教职工党员、部分民主党派教师、部分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会。研讨会特别邀请到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以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叶初升、范如国、齐绍洲、黄敏学作主旨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德友研究员,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楚龙强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陶军副院长参会。会议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星莉、副院长方德斌主持。
首先,沈壮海书记致欢迎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清醒坚定、高瞻远瞩、自信豪迈,是集中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成果的新的篇章,是凝聚全党意志、集中全国力量,把握历史主动、再谱历史新篇的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根中国大地,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一系列新课题和新挑战。他希望专家学者们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加强对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观点,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根本、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
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十余年的洪银兴教授带来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道路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又要避开先行现代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新的创造。洪教授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中国要走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之路,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既要攻克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还要占领科技和产业的世界制高点;中国要走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路,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手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需要准确把握“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根据协调发展的要求,补齐短板以实现“四化”同步;中国要走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要走现代化的开放发展之路,在对外开放中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和引进国际创新资源,进行开放式的基础科技创新,统筹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中国要走现代化的共享发展之路,在共享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黄群慧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与经济前景》的报告。黄教授指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首要是由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一定是符合其基本国情的。中国共产党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黄教授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关键特质: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过程最为关键的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过程中保持了国家独立性和政治自主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并联的、叠加的和跨越的国家发展过程。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义,他认为: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坚特了“人民中心论”的现代化指导思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本国国情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创新动力机制和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文明协调论”的包容性文明发展模式,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化发展理念,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极大促进了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黄教授指出了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节点,预测了未来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变化,认为我国进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光明且任重道远,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原则,才能成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陈劲教授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报告中指出,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永久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核心。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创新方面分享了四点学习体会:一是把握全面创新的科学内涵,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全面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外延和展开,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现了创新的本质特质,适应了全球创新发展新趋势,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的效能;二是要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强化科学、技术与创新三者的协同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是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三是强调创新对发展的积极贡献,实现从单纯追求高速度向全面推动高质量的跃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的目标放在了“发展”这一更为宏大的视野;四是要从创新驱动到创新引领,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牛鼻子”角色。陈教授也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新词重点关注,并从战略谋划、科研平台、考评体系、人事制度、科研管理能力、学科交叉协同等方面对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叶初升教授作了题为《以中国为观照建构发展经济学新体系》的报告。他表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实践进程中,发展重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发展目标由摆脱贫困转为共同富裕,发展任务由经济起飞转向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等等。新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但是,既有的理论都是以低收入经济体为研究对象,没有系统深入研究“经济起飞”之后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实践,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进行的新实践中蕴含并能推动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因此,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既具有发展经济学理论意义,又具有世界意义,能够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更多选择,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叶教授还提出了基于中国新实践的新发展经济学研究设想。他认为,“新”体现在研究对象、发展阶段、发展内涵、发展问题、发展任务和理论分析框架等方面,明显不同于传统发展经济学。他指出,新发展经济学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认识逻辑,遵循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学术性地研究新阶段的发展问题,学理性地阐释解决发展问题的中国实践智慧,学科性地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转化新发展经济学理论。总之,以中国为观照,建构中国自主的发展经济学新体系,可以拓展发展经济学边界,从而揭开发展经济学新篇章;把中国实践讲生动,把中国理论讲透彻,把中国思想讲鲜活,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贡献中国智慧。
范如国教授在《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复杂性思考与系统性创新》报告中指出,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范教授认为,要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复杂性特征: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二是新发展格局是化外部不确定性为内部确定性的创造性谋划;三是构建新格局是重构高质量发展内外部条件的系统性谋划;四是新发展格局是对出口导向战略的积极校正和系统调整;五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化解“两头在外”风险的要求。范教授指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三个重要保证与支撑条件: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与卓越的战略谋划能力,十四亿人口市场对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以及完备的产业体系。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系统性创新,范教授建议:一是要扫清阻碍双循环发展的各种障碍;二是要进行“供给”“需求”双侧改革;三是要强化多层次高水平创新网络建设的国家能力;四是要持续加大系统性创新、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创新;五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大力度和胸襟加强对外合作。他呼吁,要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复杂性特征和系统性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我们迈向新征程、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本领,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齐绍洲教授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报告中指明,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他提炼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九个关键词:绿色、低碳、节约、保护、健康、美丽、协同、统筹、自然。接下来,他围绕这九个关键词展开阐述。第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调了通过法律手段、命令管制和市场机制,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生态进行确权、赋值、分类、激励相容。第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齐教授指出,气候变化会对我们带来物理风险、转型风险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失灵。第三,说明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气候风险会引起一系列棘轮效应、吉登斯十悖论、囚徒困境、锁定效应、资产搁浅、代际公平等问题,进一步说明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第四,绿色发展要贯彻稳妥、统筹、协同的发展原则,注重“先立后破,有序替代”,统筹协调碳中和、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既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能效、增强技术水平,更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第五,说明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至关重要性,通过I=P*A/S的理论模型阐释说明。第六,阐明碳中和的本质是基于能源转型的产业转型,关键是能源转型,核心是技术突破,瓶颈是绿色溢价;为解决绿色溢价,可以采取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提高化石能源价格等政策手段,介绍了绿色发展通过市场机制所带来的一系列积极效应,最终带来高质量发展。第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碳市场经济压力与经济动力双力驱动碳减排为例,分析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只有积极主动有效减排的企业才能留在市场发展壮大。第八,推动金融赋能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区分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气候金融与碳金融的不同层次,针对性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第九,表明绿色发展对学科发展、科研或智库服务的指导意义,从经济、金融、保险、财政、国贸、政策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系统性阐述了绿色发展对学科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
黄敏学教授作了题为《着力高质量发展研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报告。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二十大与十九大报告对比中,字频增加比重较高的词是“现代化”“科技”和“中国式”。黄教授以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从学懂、弄通、悟透三个角度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他指出:一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二是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要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要服务“四个面向”,聚焦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黄教授强调,在学术研究中要有价值的高度和温度,问题的深度和远度,方法的硬度和浓度,结论的强度和韧度,论文要讲道理、学理和哲理。他结合数智营销研究,提出要加强大数据驱动营销与人工智能的大尺度交叉研究,构建时空关联的全景商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开展数智赋能下人机协同的商务增强决策,并指出要贯通产学研,利用国家重点项目,打造数智消费场景研究平台,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
研讨会热烈气氛一直持续到午时,诸位专家分享的二十大学习体会频频引起共鸣。下午的活动分为经济学、管理学两个选题研讨会平行举行。经济与管理学院20位青年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经济领域研究选题和管理领域研究选题的思考和体会。邹薇、余振、陈立敏、曾伏娥等教师,分别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蕴涵、指标体系与内生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国际循环:实现全球价值链高端嵌入》《借力数字经济,赋能新产品开发》为题作报告。经济学选题研讨会由潘敏教授主持,管理学选题研讨会由李燕萍教授主持。近千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据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本次活动,《经济评论》《珞珈管理评论》期刊提供支持。
——武大经管——
文字:刘砚青、陈南玲、祁怡菲
摄影:鄢永璇、邵宇乐、唐嘉璐
编辑:左唯洁
审核:李 好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
(本文转载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