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杂志|卢建军:传承西迁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
2021-04-20 21:37 浏览量: 4102

近日,《教育家》杂志(2021年3月刊第4期)刊发了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同志署名文章《传承西迁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高等教育更是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并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迁校65年来,西安交大为国家输送了28万余各类人才,其中两院院士42位。2020年,留在中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已超过55%,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近年来,西安交大坚持“四为”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产教融合,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力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1955年,交通大学校领导彭康一行在西安选址

听党指挥跟党走,西迁精神塑造学子心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服务”,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根据西北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和国防形势的要求作出交通大学西迁的战略决策。“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老一辈交大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从黄埔江畔西迁到渭水之滨,支援大西北建设,圆满完成了国家使命,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也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闪耀着熠熠生辉的时代光芒。它源自交大西迁,更超越了交大西迁,既是扎根西部的建设者们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精神动力,更是广大知识分子在新时代承担新使命、落实新理念、践行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的力量源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高度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并将西迁精神作为“入学第一课”、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实现了全覆盖;常委同志每学期到5个以上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西迁精神;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中组织师生集体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纪念章里话初心”等形式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将爱国奋斗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深植学子心灵根系。交大西迁博物馆接待社会公众超过34万人次,多处西迁景观雕塑于无声处涵养师生,学生原创话剧《追忆西迁年华——向西而歌》被纳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院校宣传工程”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被誉为“舞台上的校史课”。

西安交大坚持不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交大西迁博物馆

立德树人谋新篇,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西安交大地处西部,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如何更好担负起科技强国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任,是交大面临的宝贵机遇和挑战。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学科调整和交叉融合创新,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特别是聚焦培养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生态系统,坚持“四个协同”,即坚持本、硕、博统筹规划,坚持招生—培养—质量—贡献闭环联动考核,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融合、军民融合,坚持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相向而行,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续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情怀和使命。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西安交大以自身实践破题,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助力添砖。

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在西迁校址往西30公里处,西安交大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绿色智慧学镇”为目标建成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聚焦国家战略需要,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打造新型育人平台。创新港革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瞄准基础科学、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智库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构建重大基础设施群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群,服务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实验室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在加速推进“6352”工程,打造西部科技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6”是“政产学研用金”等六方面资源要素进入创新港“,3”是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丝路国际学院三个孵化器,“5”是完善政策、金融、服务、配套和交易等五种生态环境,“2”则是指建立起创投和交易两个平台。

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小切口落实大规划,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创新港正在先行先试、破题示范,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两链”融合示范区和国际创新高地。其中,现代产业学院致力于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储能科技、智能制造等国家高精尖欠缺的人才需要,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联合科研攻关与协同育人新范式,构建完善以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未来技术学院以“四个面向”为引领,支撑深空、深海、深蓝、生命健康,致力于面向未来五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的新方向、新专业、新学科,以X+人工智能、未来能源及储能、医工融合、综合前沿等方向为起点,实现未来技术创新突破和拔尖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大会

卢建军书记主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大会

守正创新国际范,全球视野融入“一带一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更加清醒,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代人类文明核心价值所在。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融合、发展,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我国政府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局势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居于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因此,西部高校更肩负着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专业素质的国际人才的使命和责任。

西安交大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率先倡议并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来自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加入。在创新港,丝路国际学院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将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医疗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近年来,西安交大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国际化战略,通过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和引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发展,切实绘制“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的“工笔画”,培养丝路沿线人才,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合作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丝路培训基地落户交大,开展工程科技专项培训。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已开发28个专题线下培训,涵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跨境电商、化工、医疗等领域。建立了首个“一带一路”在线培训平台,培养丝路“五通”人才4万余名,其中面授培训89期涉及115个国家14696人,在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建立培训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国方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38门战“疫”课程在全球传播,访问量近200万人次。

世界发展受益于科技进步,人类命运因科技合作而更加紧密。西安交大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贡献中国智慧。学校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智库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争端解决等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共建联合设计学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合作组建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以前沿院为代表的“学术特区”活跃在国际学术交流的前沿,打造西部开放合作新高地。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风清气正引路人,“四有”铸魂建强教师队伍

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高校教师是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和“引路人”,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更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希望和未来。

“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抓住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老校长彭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深度思考,也是被交大西迁及60余年创业历史经验证实的一条重要原则。西安交大吹响“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的嘹亮号角,以“塑造灵魂”的文化和“解放手脚”的政策践行“四个服务”,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勇攀高峰。

西安交大以“四有”为纲,坚持党管人才,加强教师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断加强师德师风长效建设,始终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摆在教师教育首要地位,引导全体教职工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风范,出台多项文件加强师德教育,严格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强化师德考核和师德监督、失范惩处。培育和弘扬“交大师德”,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活动、为人师表等方面21条师德禁行行为,要求研究生导师做到“八要”“十不准”,形成风清气正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育人氛围。

学校不断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用人方式,讲成效、论贡献、破五唯、激活力,打造全员育人大格局。实施“领军学者”“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计划,发起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掀起有志青年投身西部创新创业的热潮。人社部在创新港设立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联合陕西省、西安市建立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和“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着力打造西部“智高点”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集散中心,为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提供坚实保障。

学校坚持开展师德先进、教书育人典范选树,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教师赶学比超。2018年以来,已有140余人次获得各项师德殊荣,其中获最美科技工作者、杰出教学奖等表彰十余项,“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以西迁精神夯实思想根基,以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驱动创新引擎,以全球视野拓宽创新之路,以“四有”铸魂建强教师队伍,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西安交大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胸怀“国之大者”,传承西迁精神,以国家使命作为交大荣誉,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为西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多交大贡献!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