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别“撒欢”!这几点千万要注意!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21-06-12 17:05 浏览量: 2712

终于自由啦!

但是,

家长和老师们,

一定记得提醒孩子:

放飞自我的同时,

千万要注意安全,

谨防诈骗,

千万不要“撒欢”玩,

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01

疫情防控

高考结束了,但是疫情防控这根弦可是不能松。高考结束后,可以适当放松心情,但是进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要戴口罩,勤洗手;居家的时候要保持空气质量优良,勤通风,定期消毒;无论在饭店还是在家用餐,提倡“餐具专用、合理分餐、使用公筷”等。

总之一句话,不能因为高考结束就“撒欢儿”,日常防控牢记心间。  

02

预防溺水

高考过后,气温比较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每年都会发生学生溺水悲剧。

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如果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馆,不要到荒郊野外野泳,也不要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

在游泳池或在海边游泳时,要弄清深水区的位置,若不是游泳高手,要佩戴救生圈加以保护。

发现有人落水施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能盲目下水救援,要量力而行、科学施救。

03

交通安全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游玩。家长应提醒孩子,出行要当心,骑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切莫酒后驾车。坐出租车时,要乘坐正规出租车,在上车前要记住车牌号码,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切莫贪图便宜搭黑车。要切记:未成年人驾驶机动车不仅不安全,更是违法行为。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搭伴出游,外出游玩要将详细行程告知家人。

04

身心安全

考试结束后,很多孩子喜欢和同学互对答案,考试内容可以交流,但是心态要摆正,不要过度影响自己的情绪。考试全部结束后,建议家长要适当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由于过长时间的紧张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考生会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家长可带孩子去旅游、散心,放松心情,调整不良情绪。

家长要合理询问考生的考试情况,适时鼓励和开导孩子。没了高考的束缚,许多考生通宵上网,不分昼夜地疯玩,家长和老师要提醒考生考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过多沉迷网络,不要过度放纵自己。

05

打工安全

高考结束,有考生选择找寻兼职、实习等工作充实自我、积累经验。不过,初接触社会的孩子,社会阅历浅,容易被“高薪”虚假招工信息诓骗。在寻找暑期工作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用工陷阱。防止“黑中介”的诈骗,到有资质、信誉好的正规中介找工作,不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广告,对要求先交定金和保证金的工作,一定要警惕。

不抵押任何证件,用工单位要学生用本人的有关证件做抵押时,一定要拒绝,谨防证件流失到不法分子手中;要确认用工单位的合法性,并签订劳动合同。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到暑期工,要告诉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现阶段的工作能力,打工还是应该以接触社会、积攒经验、提升社交能力、锻炼工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06

个人信息安全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将会经历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不少人喜欢拍照晒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喜悦。但是,有6样东西不要晒,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1.准考证不能晒。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2.身份证不能晒。

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做了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

3.考生号和密码不能晒。

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体检结果查询都需要输入。

4.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考得不错的考生晒一下成绩似乎可以理解。但是,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5.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不能晒。

填报完高考志愿后,有的考生为了留念会对志愿填报表拍照,但是千万别晒出去,以免个人信息泄露。6.录取通知书内文不能晒。

录取通知书晒晒信封或封面还可以,内文就不要晒了。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都在上面,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了这些信息,考生被诈骗电话骚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07

运动安全

 做运动千万别逞强,累了就停下来歇歇。

很多准大学生在高考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看书学习,现在终于有了闲暇,一些家长开始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也要提醒孩子注意,如果平时没有运动习惯,在接触剧烈运动时,一定要考虑身体承受能力,如有不舒服,就立即停止,千万别硬撑着。

08

谨防诈骗

“花钱就能改分”、“我们内部有指标”、“可以低分跳档录取”……听起来很让人“心动”?别上当!这些都是骗钱的!

每年的高考,无数学子为实现自身求学梦想而努力拼搏时,一些心怀叵测的诈骗分子也正在搜寻合适的“猎物”。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欲谋求通过“特殊渠道”送孩子进入更好的大学和专业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慢慢咬上诈骗分子手中钓钩上的诱饵。1、教育补贴诈骗此类骗术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最易高发。通常情况下,骗子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为由实施诈骗。此时,切莫大意轻信,而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或各类支付账号或者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告知他人。

2、提前查询考分首先,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

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付款查询分数。对此,警方也郑重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3、篡改考生志愿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原本慎重填写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这绝对是件让人冤枉至极的事情。对此,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4、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在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对此,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5、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等诈骗。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对此,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6、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不仅会使用和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句,对于高考,唯一正确的态度便是考试前刻苦学习,考试时稳定发挥,考试后坦然面对。没有什么可供投机取巧的“捷径”,也没有神通广大的“能人”为你打开“后门”,更不会有“花钱改分以便改命”的大馅饼从天而降。千万别因为一时的“鬼迷心窍”落入那些早在坐等你入坑的“诈骗陷阱”中,你若不琢磨歪门邪道,自然骗子也就无从下手。来源 | 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中国警方在线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