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申遗之路,泉州做了什么?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21-07-26 22:50 浏览量: 2527
1000年前,刺桐绚烂的泉州城,曾为世界海洋商贸史的重要地标。“东方第一大港”,梯航万国,连接中外,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1000年后的今天,环湾向海的泉州城,成为世界遗产地图上的文化坐标。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坚韧进取,融通古今,吸引着人们前来寻见宋元中国。洛阳桥全景郑文桂 摄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我省第5个世界遗产项目。回望20年申遗之路,文化的韧性、万众一心的合力、百折不挠的拼劲,让泉州这座底蕴深厚、温润的古城,璀璨绽放在人类文明的星空。

惊艳世界!为什么是泉州

泉州是一座“活着”的文化遗产之城,拥有5项世界级非遗、4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包括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文庙及学宫、清净寺、市舶司遗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顺济桥遗址、真武庙、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洛阳桥、伊斯兰教圣墓、老君岩造像、九日山祈风石刻、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余晖中的万寿塔 贾福山 摄在泉州项目申遗文本技术团队负责人傅晶看来,泉州的系列遗产包括寺庙、桥梁、墓葬、建筑遗址等多种类型,体现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构成了一个复合型系统,“这无疑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类型,弥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东方海洋文明空白”。

宋元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和航线以泉州刺桐港为中心,南宋市舶司的建立促使泉州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市舶司遗址 王俊 摄“市舶司有点像今天的海关,南外宗正司是管理宗室的机构,都属于官衙,反映了当时古泉州的城市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说。

安平桥(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供图)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桥梁技术造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睡木沉基”技术建成了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安平桥,产于磁灶窑和德化窑等窑炉的精美陶瓷作品推动了海上贸易活动,安溪青阳块炼铁产品被证明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

世界遗产大会上决议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至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泉州的文化多元、开放、包容。”行走泉州古城,人们会发现,这里多种宗教和谐共存、多元文化兼容并包。泉州申遗成功后,这座古城的荣光以及背后的丰富蕴涵,正被更多人所看见。

泉州老君岩(省文旅厅供图)

各方合力!申遗之路如何走过

梦圆时刻,申遗路上的每个重大节点,全程参与了泉州申遗的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2001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研究部署泉州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开启申遗之路至今,泉州走过了20个年头。其间,经历诸多变数和波折,韧劲十足的泉州,从未放弃努力。

泉州府文庙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代表中国申遗,责任重大,历届泉州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不留退路。”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说,泉州市把申遗作为“一号工程”,多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申遗,是一项系统工程。泉州市成立系列遗产协调管理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三部地方法律法规,并将遗产保护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纳入财政预算等“五纳入”,22个遗产点均设置了日常管理实体。“泉州申遗成功,贵在保护持之以恒。”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说。晋江磁灶金交椅窑址2002年开始考古挖掘,当地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悬空观光梯和窑棚。纳入遗产点之前,窑址保护及考古研究也未停止。申遗,更是一项专业工程。“不同于以往入列的项目,泉州是通过多种元素组合支持一个主题申遗,可以说史无前例、挑战巨大。”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说。

25日,泉州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市民在申遗主题横幅前自拍留念。建日报记者吴恩儿 摄主题之变,是泉州申遗成功的关键。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及遗产项目负责人苏珊·奥吉来泉实地考察后,调整遗产点的叙事逻辑,确定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鲜明主题。泉州申遗之路,方向进一步明晰。随即,“国家队”力量迅速下沉泉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福建博物院到泉州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晨曦中的开元寺东西塔。陈英杰 摄三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汪勃驻扎泉州、“深挖”泉州,也爱上了泉州。“泉州古城是文化传承有序、信仰协同发展的典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2020年12月召开的泉州古城考古学术研讨上,汪勃和考古专家们一道,发布了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安溪冶铁遗址、德化窑址等考古成果,为申遗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物证。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增补的6个遗产点之一。“这个点的发现,可谓大海捞针。”泉州海交馆副馆长林翰回忆说,为找到“泉州是重要的冶炼生产基地”的佐证,他和同事把文献中泉州含有“冶”和“铁”的几百处地名全找了出来,再发动相关专家挨个跑、重点跑、反复跑。单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林翰就跑了8趟。

安溪下草埔青阳冶铁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成冬冬 摄

爱遗护遗!千年古城用心守护

“这一天,我们盼了20年!”喜讯传来,九日山祈风石刻的守护者胡家其难掩激动。1989年,为整理好九日山祈风石刻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胡家其放弃在厦门的高薪职位返回泉州,接下这一重担。

胡家其在整理九日山资料。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环境整治、石刻整理、讲解接待……他每天起早摸黑修葺石刻,不敢懈怠。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莅临泉州,对九日山的摩崖石刻赞叹不已。蒙尘明珠再度闪耀,但胡家其的守山之旅至今不止。在泉州,申遗工作使遗产保护更加深入人心,像胡家其这样的爱遗护遗人士还有很多。“官方主导、社会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传统,这也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经历千年能够完整保存的根本原因。

九日山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从1998年开始,九日山下的南安市丰州镇旭东村150多名村民自发排练《九日山祈风仪典》,每年表演不间断;在开元寺,数千名义工承担了寺内的疏导人群、维持秩序、清洁卫生等工作;在泉州很多地方,人们推动遗产保护进村规民约、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千家万户,形成千人讲解志愿者、千人一线巡查员,培养了万人爱遗护遗热心人士……

石湖码头全景 陈英杰 摄

千百年来,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已刻进骨肉,这种情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泉州人爱遗护遗的文化基因。同时,泉州坚持申遗惠民的理念,让群众的获得感因申遗而逐日增强。“近年来,洛阳桥开展环境综合大整治,面貌焕然一新。这不仅提升了历史街区的环境品质,还留下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洛阳桥桥南古街居民王先生感慨地说。“活态传承”是遗产保护的另一把“金钥匙”。泉州重视保护与遗产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组织、支持开展闽台对渡文化节、妈祖信俗等传承活动,让群众通过活态传承更广泛地参与到遗产保护中。同时,通过把历史建筑用作文化空间,吸引周边居民参与文化传承,使遗产保护能够“见人,见物,见生活”。“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泉州保护文化遗产新的起点。”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表示,泉州将继续加强对申遗成果的保护与巩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好、利用好,让申遗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并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遗产财富。一起来看泉州22处性古迹遗址一一

来源|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