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头条】第7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04-09 15:10 浏览量: 1602

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

编者按:

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

全文共2045字 | 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本期关键词:“新基建”

背景速览:

新基建:是指区别于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的项目,新基建主要包含5G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由此,“新基建”驶入快车道。阅读原文>>

随后,全国31省推出了40万亿的基建投资计划,包括5G、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等成为了关键词,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高涨。

4月3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在资金投向方面,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阅读原文>>

Number1

新基建“新”在哪里?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 后疫情时代,防控疫情与经济发展如何有效协调?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新基建有别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指的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现在已经从过去的工业社会到了信息社会以及新的数字社会,那么在数字社会,就需要新型的基础设施来支撑,支撑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除了传统工业社会所需要的那些基础设施以外,还需要支撑数字化运转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这跟传统上讲的基建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传统基建讲的那些机场、道路、桥梁等等,很多是要政府投资去做的。新基建实际上已经有市场主体做起来了,投资主体应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主要是在规划、标准、法律方面提供支撑,为市场主体投资新基建创造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Number2

新基建应由政府倡导,市场主导

【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市场不能参与的新基建投资很少 政府不要去替代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随着传统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化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在其中的主导性作用越来越大,政府和市场起作用的范围在不断变化。在我看来,市场完全不存在、完全不能参与投资的所谓新基建项目很少。倡导新基建是可以的,但应该由市场来主导。

政府要为市场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应该把解决妨碍市场投资积极性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技术含量很高,而且前瞻性要求也很高,政府未必比市场有优势,一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是进行战略引导、战略协调和创造条件,绝不能去妨碍、干扰甚至破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政府背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基本原则,去进行大规模的刺激,既解决不了当下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这一问题,同时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这不是在抑制风险,而是在制造甚至在扩大风险,导致风险进一步升级。

Number3

开发性政社合作助力新基建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 用开发性政社合作助推“新基建”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加快新基建,要转变观念。发展新基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新基建需要新的建设模式。政府应加快规划、标准和相关法律等宏观环境的完善,当好引领者,而新基建的投资建设应主要让市场来发挥作用。这既需要广义的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协调协同,也需要具体的承载模式,如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

开发性政社合作助力新基建,需要政府创造相关条件,如需要科学的区域规划、有效的市场甄选机制和适用的运营模式。政府应引入规模实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综合能力强的高能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确保社会资本能持续经营。在空间布局上,应具有前瞻性,做到有序推进;在产业布局上,做到产业、环境、人口和城市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应加紧研究制定针对“新基建”、开发性政社合作的*策、新规定,填补政策空白,为创新发展铺路。

Number4

围绕“人”做文章,借力一揽子政策发展“新基建”

【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一揽子政策应围绕“人”做文章 用专门预算统筹资金使用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为应对疫情冲击提出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应主要用于救援企业、家庭和个人,激发数字化基础设施等潜在需求,围绕“人”来考虑投资效果,而不是按传统“铁公基”的思路,围绕“物”去做文章,既要解决眼前问题,也要有利于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一揽子政策要激发出一些新的潜在需求。比如经济数字化、社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是未来发展基本趋势,通过一揽子政策措施,把这些需求激发出来。可以借机大力加强政府数字化建设,从根本上改革政府运行模式,既符合放管服改革方向,也可以大大提升政府能力,做到更为精准、科学、智能的监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大量购买仪器、设备、服务、软件等,对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等相关行业、企业形成拉动。

往期精彩回顾

【财科头条】第6期

【财科头条】第5期

【财科头条】第4期

【财科头条】第3期

(点击标题进入阅读)

审稿:程瑜 闫晓茗

组稿:刘美辰 张百 孙征

编辑:李雅煊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