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开放高地,瞄准新坐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08-29 17:55 浏览量: 3002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接受《人民e财经》栏目邀请,以“开放高地,瞄准新坐标”为主题,解读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及海南自贸港建设。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和全国党媒平台共同推出的访谈节目——人民e财经。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开放高地,瞄准新坐标”,本期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刘老师欢迎您。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就是和经济特区有关。大家知道今天是特区40岁的生日,在当初我们成立经济特区的时候,我们的初衷是什么呢?

刘尚希

当时经济特区成立的背景,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当时国内的情况是国家财政很穷,人民生活很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时就设想能不能搞出口加工区,后来把加工区变为了经济特区,这是小平同志亲自命名的。

经济特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窗口,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是把外面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引进来。因为当时在国内,除了丰富的劳动力以外,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可以说什么都缺。在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东西都需要票,短缺经济。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利用劳动力的资源,在沿海靠近港澳的地方,以前叫宝安,后来改成深圳市;珠海县,后来叫珠海市;还有汕头、厦门,建立了国家经济特区。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实际上打破了原有的体制,面向对外开放,引进外面的先进资金、技术、管理要素,把国内丰富的劳动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形态。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也就探索了怎么样对外开放,怎么样推动国内的改革。这个窗口也是一个试验田,实际上也是发展的示范区,后来对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起到了积极大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

后来内地很多的无论是地方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都去深圳学习,去各个特区学习,学习先进的经验。同时后来也孕育出了整个我们中国很多优秀的企业,也都是从特区一步一步开始探索,开始尝试出来的。我们现在来回顾过去的这40年,您觉得经济特区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当中,除了您刚才说的试验田以外,还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刘尚希

特区的作用对我们国家整个改革开放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解放了思想。如果不能解放思想的话,条条框框一大堆,就很难,束手束脚。束手束脚搞不了经济特区,必须是有大的举措,一揽子的方案。我觉得当时对经济特区的设想,是在解放思想的大前提下来开花结果,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

大家都知道,后来有一场大的讨论,实际上不断地深入人心,通过经济特区这个实践,证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当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国外有一些像出口加工区、自贸港,但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搞,不可能复制,要有中国的特色。

当时还没有提市场经济,当时还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到了80年代中期的时候提到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当时提出来到了90年代,十四大写入了中央的报告里面,那个时候才提市场经济。以前市场经济不敢说,只能说商品经济。

主持人

要不然说是血路,很大的承压。

刘尚希

当时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争议光讨论,讨论不出结果来,关键得实干,所以先干,杀出一条血路来,看看结果怎么样。特区就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时间来检验经济特区到底是成功不成功。

主持人

我们今天再来看特区,大家特别爱用的一个指标就是经济总量。我们看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整个进程都是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在翻倍,翻几十倍,甚至深圳这样一万倍。像广东因为有三个特区,以三个特区为引领的广东省,它的经济总量是先进入了十万亿的俱乐部,也是非常了不起。但是,站在我们现在的历史方位上,现在提出新的粤港澳大湾区,又提出海南自贸港等等,这些经济特区的升级版,这些升级版又是为了什么,它们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刘尚希

习总书记最近和经济社会领域的专家座谈的时候提到,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新的发展阶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所以我们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怎么才能促进高质量的发展呢?在经济特区这方面进行经验的探索。原有的经验依然是值得借鉴的,但是那些经验不能再简单地照搬到现在了。

主持人

有些方式也不能再延续了。

刘尚希

时空坐标变了,新的阶段、新的条件、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就要新的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城市群的概念,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以中心城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的空间形态。海南1988年就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但是它作为一个岛,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发展过去不太理想。

主持人

原来这些特区当中就海南地盘最大,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发展的条件最好,禀赋最好,为什么它的发展反而在这里面显得不是那么快?

刘尚希

从当时的那种环境来看,海南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有些波折。对比一下深圳的发展,外资,尤其港资、侨胞,这次进来很多,大量的人也都到深圳去,那个时候形容叫孔雀东南飞,但是在海南没有形成这么一种效应。外资去的也不多,人才、劳动力、要素流动也没有集聚,所以,这里面有确实刚才像丽辉讲的,有一个地理位置的因素,还有一些,可能体制的因素。

办特区最重要的就是敢闯、敢试,要先行。在这种体制上,可能在当时来说,可能还是有一些束缚,这就导致要素的集聚当时不如深圳。后来提出了国际旅游岛,通过旅游来带动海南的发展,现在中央又重新定位海南是全岛的自贸港,把港口、产业、城市融合起来进行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定位。

主持人

我们知道总体方案出台之后,大家都很关心海南自贸港到底什么是最好的产业,哪个地方有这个投资机会。刘老师是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总体方案出台后到底海南掘金到底该往哪投?

刘尚希

海南全岛都是自贸港,港口、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个加工园区。现在一些高新区也是办成了加工区,只有生产,没有生活,没有居民,产业和城市没有融合。现在海南的发展应当是把这些融合起来进行发展,当然融合起来再发展,关键还是要有产业,海南的产业更多的是要靠现代服务业,在那还要发挥它的地域优势是现代农业,比如说育种,天然的优势。

主持人

税收优惠政策不足以撬动大家去那里做转口吗?

刘尚希

税收是一个方面,税收是降低了投资、经营的一些成本,但是,关键得有盈利,得有经营收入的来源,这是最重要的。海南肯定不是简单的复制原来深圳、沿海经济区的做法,应当是一个更高的起点。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整体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我们缺资金,现在我们资金应该说整体是不缺的,我们还有大量的对外投资。技术、人才,这些方面和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从全国来看,可以支撑海南这些方面的发展。

主持人

我们现在说自贸港,我们也定位为开放的新的高地。您觉得除了对于海南本身的经济发展,改革再出发有重大意义以外,整个对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一个怎样的意义?

刘尚希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毫无疑问对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的高水平的开放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为原来在东部沿海地区,现在转向南部,海南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尤其自贸港,使我们发展能够进一步上个新的台阶。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而亚洲最具活力的一个地方就是东南亚,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地方都是发展很快的,海南岛就是海南这个地方,一个重要的航道的位置上,所以,这种区位优势应当说相当明显,如果说在40年前它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在今天看起来它的区位优势是相当明显。它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因为中国现在在发展,在世界上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如果说在海南,它发展起来了,作为一个自贸港,对于周边地区和国家来说,也能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所以,从这点来说,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事情,也是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相关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一个重要的事情。所以,其他国家也可以从中分享好处,也可以搭海南自贸港快速发展的便车。

主持人

您刚才也说了,海南的物理空间可能对它来讲是有一定的阻隔,但是现在我们提到了数字经济,是不是就可以用数字经济来拓宽原有的发展空间?

刘尚希

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物理空间的阻隔已经不是问题了,可以说克服了。再加上现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的发展,更不是问题了。因为这种交流,一个是在物理空间的交流,再一个就是在虚拟空间,也就是我们数字空间的交流。线上线下是融合,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数字空间的融合,现在也是未来社会的一种趋势,不仅仅是表现在经济领域,表现在社会领域,人文交流,这些各个方面。

比如说医疗、教育等等,都会是一种线上线下、虚拟和实体的一种融合,这是未来社会的一种形态。现在正在起步,朝着这么一个形态迈进。所以,海南作为一个岛,现在实际上还有一个优势,保存了它良好的生态环境,实际上是一块宝地,现在这个最宝贵的就是良好的生态。过去讲良好的生态是个奢侈品,在工业化国家,要有良好生态是要付出很高成本的。海南天然就是具有这种良好的生态,所以,这方面对人才,对游客,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多人才的集聚,资金的集聚,产业自然就会形成起来。再加上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前的那种物理空间的障碍就可以基本消除了。

现在海南成了全球奢侈品的一个中心,因为其他地方奢侈品销售都下降了,唯独在海南是急剧增长,全球奢侈品的生产经销的企业,他们都在重新布局。

主持人

在海南吗?

刘尚希

在海南。从这一点来说,实际上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很重要的一点,通过这么一种方式起步,可以聚集人气,引起全球的关注,慢慢大家看到这个地方的商机,投资的机会。人也来了,资金也来了,相应的体制、政策一配套,慢慢地就集聚起来了,产业有了,这个城市也起来了,整个就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的格局。

主持人

之前也有人在说,对海南自贸港在总体方案没有公布之前,大家也猜说,海南究竟能开放的产业有什么?现在总体方案公布了,虽然是自贸港,但不是完全自由的,我们其实是有底线的自贸港,这个底线能不能也给我们讲一讲。

刘尚希

所谓底线是有管理,任何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都是有管理的市场经济,没有一个说没有管理的市场经济。管理,尽可能贸易、投资便利化,相对于内地来说,到海南去投资,贸易要更多的便利,更多的自由,让资金、人员进出、货物这些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和便利度,这就是中央给海南更多的政策,就像当年给深圳、特区一样,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给他们相应的一些立法权,让他们自己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新的规则。建立新的规则,目的就是让大家到海南投资创业、旅游更加便利、更加方便。现在会留下一个无感的概念,无感通行,无感支付,以后可能到海南投资也会有这种感觉,无感投资。就是没有障碍。获得感就更大了,没有障碍的感觉。

主持人

无痛感。

刘尚希

这就是在海南自贸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真正实现了,活力就自然来了。有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环境以后,这就是你的竞争力。

主持人

我们也知道,当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40年前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外部的不确定性,包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些可能都会对我们新一轮的对外开放造成一定的压力。怎么来抗击这样的挑战,克服这样的困难呢?

刘尚希

全球化的趋势,它是不会改变的。当然,中国的快速发展,变成了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影响了整个全球发展的格局,包括现有的一些全球治理的规则,相应的也要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像美国全方位的打压中国,对现有的全球化起到一种阻碍的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多数国家还是希望这种模式不是单边,也不是双边,而是多边的全球化。全球化要有一个新的版本,新版本的全球化,把中国就要完全包容进来,中国在这里面更多的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中国的发展要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有一个新的适应,这个过程不是说很简单的,因为中国的发展毕竟太快了。一代人实际上就实现了这么快速的发展,这要放到西方环境里头可能要三代人才能实现这么快的发展成就。快速地发展,实际上带来的问题,从国际上来说人们不适应,同时他心里面也不踏实,在那里掂量,在那里评估,应该允许他有这样一个过程。你现在就是到他那里去投资,对其他国家来说,他们也会问,你为什么到我这里来投资呢?这种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发展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一些国家,表现得不太适应。

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急不得。我们更多的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

主持人

还有一种,实际上我们也发现有很多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实也是处于在追赶的过程当中,它也会认可,觉得中国曾经走过的这段路不错,原来我也可以做出口加工,我也可以复制这样的方法,我也可以这样做,后面的追赶者也在我们后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不可能沿用原来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还是像原来一样以引资为主吗?还是我们有了新的目标?

刘尚希

过去我们开放,可能更多的是打开大门,引进像资金、人才、管理这么一些要素进来,因为我们当时缺这些东西。怎么办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现在这种开放,除了引进以外,我们更多的还是要走出去,开放是双向的。在新的时代来讲,开放意味着是一种能力,开放不是说把货物卖出去,把东西进口进来就完了,不是这么简单。以前我们铁矿石的进口,中国是进口的大国,应该说在价格方面有话语权。但恰恰在这方面,我们作为一个需求大户,话语权也不足。

开放应该表现为是一种能力,通过开放要增强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自身发展的能力,也同时要增强我们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增强我们在全球经贸投资、金融等等这些方面,在制定规则方面的参与的能力、引导的能力。这些能力不增强的话,开放可能就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就不是中央说的高水平的开放。未来的开放,一定是你的能力在不断地在增强,不仅仅是大进大出,从进出口规模衡量我们开放的程度,而是能力的提升,这最重要。

主持人

今天感谢刘老师做客我们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刘尚希

再见。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