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明年的财政政策如何“不急转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新华网思客特别策划《预见2021》,邀请多位智库专家围绕他们心中的“2021关键词”,谈谈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之路。
本期《预见2021》连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明年的财政政策。刘尚希认为2021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改革创新”。
▲明年的财政政策如何“不急转弯”?点击视频,听刘尚希院长解读
1
明年的宏观政策操作为何强调“不急转弯”?
刘尚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宏观政策不能急转弯,我认为这是针对我们当前的现实情况做出的要求,也是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提出“不急转弯”,其实是基于几方面考虑,一是国外疫情还在发展,不确定性相当大。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那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相当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宏观政策不能急转弯。从国内经济复苏情况看,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为我国发展赢得了先机。我国的经济复苏跟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情况要好得多,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不过疫情防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复苏的基础也不够稳固,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2020年的政策大都是针对突发的、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以及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种衍生风险而制定。这些阶段性政策安排,不能到了2021年就立马退出,这需要一个平缓的退出过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有些政策自然要退出,有些政策则需要长期保持,有些改革成果,毫无疑问也是需要巩固的。例如,支持“六稳”“六保”的一些政策措施,有的可以逐渐退出,有的必须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有的甚至要长期坚持。阶段性的政策安排,它在实践操作上本来就与众不同。因此,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也需要分层次分类型,不能一概而论。
2
明年财政政策会有哪些调整和变化?
刘尚希:2020年的财政政策,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六保”和地方“三保”而制定的。随着疫情风险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已经逐渐缓解,一些针对疫情防控的政策力度可以逐步调整,当然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专门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的资金投入,有的还要保持一定的力度。但整体来看,2021年的财政政策已经不像疫情高峰时,需要那么大的政策力度。对于财政政策的力度,其实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个专门表述,即“要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这就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和债务的规模。因为明年保持支出强度的收入来源不能完全指望税收,财政的“紧平衡”也可能是长期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下子大规模地减少赤字和债务也不现实。综合平衡考虑,债务还要有一定规模,可能比疫情暴发前规模要大一些。但相比2020年可能会相对小一些,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债务类型)来进行判断。
3
推动消费扩大内需,财政方面如何发力?
如何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
刘尚希:推动消费,从短期看就是让大家放心消费、愿意消费。如何创造一些有利于激发消费的条件?我觉得这是当前要重点考虑的。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好东西、好的服务,换句话说要不断提升供给的质量,这样才能创造需求,激发消费的热情。二是消费的前提是得有钱,那就需要扩大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这样才能改善收入预期,才能刺激消费。我觉得这一点至关重要。收入分配的调整完善,一个是通过初次分配,一个是通过再次分配。财政更多的时候是在再分配上做文章。通过税收来调节高收入,把高的拉下来,把低的补上去,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数量,这样收入差距就变小了。然而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再分配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说个人所得税,其规模本来就不大,纳税人占比也比较低。因此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也比较小。因此,要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作用,首先得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规模比例,这是一个前提条件。但即使规模比例上去了,个人所得税能不能真正有效地,长期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也不一定。从美国的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设计非常复杂,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也很大,但美国的贫富差距依然在扩大,现在已经回到了二战前的水平。由此可见,通过个人所得税等再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短期内是有效的,它能把基尼系数降下来,但是从长期来看,它的效果相对有限(不能逆转长期趋势)。因此从长期考虑,更多还要在初次分配上做文章。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初次分配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城乡二元分治的背景造成了群体性的不平等,既有经济的不平等,也有社会的不平等。经济不平等表现为分配差距大,收入差距、财富差距、消费差距都比较大。经济不平等还可能强化社会不平等。因为经济不平等带来能力的差距,能力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使下一代获取收入的能力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可能会造成群体性之间的分配差距难以改变。群体性差距和个体性差距的性质不同。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从社会整体来看,总是会有收入高中低差距,所以我们在研究收入分配的时候,按照高中低收入分组去衡量收入分配差距。但群体性的差距,通过个人努力是无法全部改变的。因此,加快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包括经济二元和社会二元的改革,就成为我们扩大内需,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关键。
4
您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刘尚希:我认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就是“改革创新”。这涉及很多问题,例如市场化的改革进一步推进、要素的市场化、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减少资源配置的低效状况,减少资源错配,这些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我觉得这也是内循环畅通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怎么样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如何减少区域之间的分割阻隔与体制的障碍?这些都有赖于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是制度的创新。有了制度的创新,才能推动市场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就包括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如何发挥市场主体在创新中的作用?我觉得稳定预期至关重要。因为市场主体创新的前提是它必须要有长期的打算,长期打算就得有稳定的预期。比如对民营企业来讲,它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才会有长期打算,才会考虑投资和创新。否则这个企业它只会在经营上做文章,维持眼前的经营,并不一定会扩大研发投入,扩大创新。虽然表面上企业经营更有活力了,但企业真正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应来自于企业的投资和研发。这对经济的复苏,尤其明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简单来讲,就是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更好地主动去创业,去创新。这样一来,经济就有了活力,经济自然就会复苏和好转。
-END-
(本文转载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