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梦雪-2021级MTA
我是2021级MTA新生程梦雪,去年8月底决定考研以来,备考过程中的迷茫,纠结,瓶颈,顿悟再瓶颈,甚至最终考场出来后的不确定性,我也一样的经历过,于是将在备考过程中个人的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考生给予一些帮助。
再次说明,每个人的基础背景,求学目标,目标院校甚至专业的倾向都不尽相同,请多方参考后,从个人实际角度出发做好院校专业选择及备考进度计划。
在旅游业工作3年的我,因疫情中断行业,继而选择来北二外进修MTA,因此目标院校,专业选择是比大部分人要明确的:首选是旅游行业的领先院校,其次是在职研究生,工作多年后的我个人更看重和产业结合的教育。那么,被誉为“旅游界黄埔军校”的北二外MTA便是我的首选。由于在目标选择和确定方面我比大部分人要明确,所以这也节省了院校专业的迷茫和纠结的过程,继而只需要将注意力和精力专注于:研究管理类联考是什么,怎么备考,以及如何考个高分。
(目标要明确,选择前需要慎重考虑,参考多方信息和考虑个人实际情况,一旦选择了,尽量坚持到最后,因为心态的起伏和院校选择的纠结可能是比准备考试更耗人让人泄气的过程。)
印象比较深的一点,出成绩后,很多人可惜我考了一个较高的分数却没有选择Mpacc或是MBA等专业,但是如果没有对目标院校和专业的热爱和执着,我也是不可能考到这个分数的。
目标确定后,精力就可以完全聚焦于:要考的考试是什么,以及如何备考。只拿管理类联考作为例,我身边没有朋友考过它,于是我花了2周左右时间从网络各个渠道去了解科目划分,各个科目平均分,院校分数线以及众人对于各个科目的备考经验,这个过程和院校选择并不矛盾可同步。
所谓“知己知彼,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买参考书和正式开始看书做题之前,我很大部分精力是边思考这个考试的特性,边去结合个人的基础能力来计划备考过程。做备考计划之前,我给一位多年好友也是我高中同桌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他本人当年在高中就是学霸,经历过2次考研现就读于北大计算机系,对学习和考研有一定心得,我提炼了几点他提出的,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帮助的“道”。
1、只要是考试,就有套路,有模版,即使号称外国科学的的GRE,IELES等等也并不例外,所以紧紧抓住往年真题,真题,真题。思考这个考卷的目的,套路,以及为了考察学生什么?
管理类联考分为:管理类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难度和其他研究生考卷比起来不高,但是时间紧,所以目标在于在同等时间下,看谁能最快的把每道题的模型看出来,平时训练到位,能尽快套模型解答以及提高正确率。
举例逻辑题,如果时间无限谁都可以做出来,所以平时备考和考场出来后说时间不够的考生,是一开始就没有get到考卷人的目的,它并不需要你会所有的知识以及做对某道题,知识无穷无尽人也会遗忘,这个考试是在考察一种通用能力,通过你的分数来反映考生平时对真题的模型总结和限时套模型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生理学角度,人的智商差异并不大,而且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大部分考生都是第一次考这类考试,考研过程也都是同样孤独。在几个月的备考过程中经常走到某些节点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迷雾中行走,没有人能告诉你方向,进度。唯有坚持,因为总有人坚持不下去,你只要按部就班坚持到最后一刻,结果都不会太差。
除了“道”,再具体说说“术”
1、数学题我考的并不算太好,发现当完成简单题,争取到中层题,难度题提分很难,如果时间足够也可以攻破,但是我选择去提高其他科目这样时间性价比更高,而且我难其他人也难。后期尽可能通过前期的知识点积累和真题训练将错误题数目控制在一定程度即可。
2、逻辑,全程尽量教学视频/教材/模拟题全部跟同一个老师,每个老师的解题思路不同,只学习一种逻辑解题模式训练到位即可,我个人使用的是赵鑫全老师的课程,逻辑是考的最好的一门。
3、写作,逻辑学好,写作是要应用到逻辑的知识,考前一个月开始看教材,考前突击模版,事实证明,也是训练速度。(请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备考写作)
4、英语,因为之前做过英语导游,没有花费太多精力,所以这块我的备考过程对大部分人没有参考意义。我后期主要用真题卷看考卷模式和保持手感,英语是个慢功夫,推荐大家从备考一开始就积累英语词汇,不间断做英语真题,重视英语单卷。
5、所有真题我刷了至少3遍,我是速度和数量积累型选手,我同桌当年是一道道题吃透只做一遍型选手,所以牢牢抓住真题,按照个人的学习习惯来总结真题和限时训练,以及,坚持到最后。
当考完试那一瞬间,我对自己说,尽力了,即使没考上,考研过程中对一个目标的追逐过程也让我思考,淬炼了许多。考研并不简单,甚至偶尔漫长而煎熬,但我坚持下来了,在未来人生路上可以坦然的将这种精神和毅力应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我最大的收获,而分数和录取通知,则是这段经历的附加产品。
祝各位考生在备考中找到自己的“道”和“术”,迈向你热爱的目标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