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
调剂专业
学术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全日制)(照顾专业)
专业型
动力工程(085802)(全日制)
清洁能源技术(085807)(全日制)
储能技术(085808)(全日制)
机械工程(085501)(全日制)
调剂要求
我院接收调剂生的基本条件: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考生初试成绩总分及各单科分均达到国家规定的A类地区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和英语一、英语二原则上可由高向低调剂,不可由低向高调剂。其中:
本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必须包含英语一(201)、数学一;
本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必须包含英语二(204)或英语一(201)、数学二(302)或数学一(301)。
5.第一志愿报考工学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
6.其他调剂要求请参照上海电力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办法。
调剂流程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设立的2023年研招调剂服务系统一经开通,请所有拟调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到研招网调剂系统申请,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否则调剂无效。
2.我院审核调剂考生的申请,对于满足我院复试要求的考生,我院将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原则上按不低于1:1.2的复试比例发出复试通知。
3.请考生注意查看并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点击同意参加复试。
复试安排
1、复试时间
学院拟于4月8日-9日面向调剂考生开展招生复试工作:
(1)报到审核
时间:4月8日上午8:30-12:00
地点:上海电力大学杨浦南校区(平凉路2103号)奋进楼516教室
(2)笔试
时间:4月8日下午13:30-15:30
地点:上海电力大学杨浦校区(具体地点待定)
(3)面试
时间:4月9日上午8:00开始,全天
地点:上海电力大学杨浦校区(具体地点待定)
注:如有调整,学院将第一时间在“官网主页-研究生教学信息页”发布相关通知(https://energy.shiep.edu.cn/3173/list.htm)。
2. 复试内容
复试采用线下方式,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含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
(1)笔试
笔试考核为专业课测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2小时。考试科目、参考大纲及参考书目见学校研究生主页《上海电力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简介及考试大纲》(https://yjsc.shiep.edu.cn/8d/ee/c948a232942/page.htm)。考生复试专业课笔试的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2)综合面试(含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
面试由招生学科组织进行,满分150分,主要包括英语能力测试、专业综合测试、综合素质能力测试。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请考生密切关注我院网页(https://energy.shiep.edu.cn/3173/list.htm)后续发布的复试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复试相关准备工作。
调剂专业情况
2023年接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调剂专业目录及简介
2023年接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调剂专业目录及简介
复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
学生就业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本学科毕业学生适合的就业领域有:电力、能源、冶金、化工、环保、航空航天、机械、交通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能源动力研发、设计、运行、试验、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工作。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纳入就业体系。
学科介绍
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代码: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1年,2003年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年获批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支撑工程学入选ESI前1%学科。学科成立以来已为电力行业培养了2万余名专业人才。学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6人,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50%以上的人员有海外著名大学留学、工作经历,形成了一支以外籍院士、国家高端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高端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与平台。近五年,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约300项,总经费超过1亿元。产教融合的研究成果在火电、风电与综合智慧能源国家示范工程得到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学科包含四个研究方向:工程热物理方向围绕火力发电和新能源转换及利用中的流动、传热、以及储热等开展研究;热能工程方向围绕火力发电中燃料燃烧、热能利用、烟气污染物控制、电厂节能等开展研究;新能源与综合智慧能源方向围绕光伏光热一体化利用、风力机性能优化、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开展研究;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围绕发电系统中动力设备控制与安全运行、故障诊断、寿命评估与延寿开展研究。学科在电力生产节能、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动力设备安全,以及储能、新能源与综合智慧能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2. 动力工程 代码:085802
动力工程方向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并已通过ASIIN国际工程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50余人,拥有二十余名企业导师,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电联仿真培训基地、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基地与平台,拥有多个校企联合研究生工作站,可以提供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条件。
本方向科研基础夯实、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能源、电力行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近5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余项。
本方向聚焦现代火力发电节能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综合智慧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及转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清洁能源技术 代码:085807
清洁能源技术方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30余人,拥有二十余名企业导师,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基地与平台,拥有校企联合研究生工作站,有大量机会让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对企业实践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更早进入企业实习。
本方向科研基础夯实、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能源、电力行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近5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余项。
本方向聚焦可再生能源技术、综合智慧能源、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固体废弃物燃料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储能技术 代码:085808
储能技术方向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依托能源电力行业优势,致力于能源电力等行业及其新兴交叉领域储能技术的研究。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50%以上的人员有海外著名大学留学、工作经历,形成了一支以外籍院士、国家高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高端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与平台。
本方向科研基础夯实、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能源、电力行业委托的横向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本方向聚焦储热装备与系统、制氢装备与系统、储能及综合能源系统、储能智能运维及安全防护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机械工程 代码:085501
机械工程方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是集机械、机电、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方向,同时具备鲜明的电力特色。该专业着重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能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开发、运行维护、设备监管及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方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3人,拥有上海市级海外人才,博士学位教师25人。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项目及重大专项、上海市市教委科研项目,多项研究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近2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9篇,EI收录论文23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
本方向在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电力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电力装备智能运维技术、3D打印技术、计算机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微驱动系统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学院简介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最具能源电力特色的学院之一,从1951年学校成立以来,经历了动力科、动力工程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等发展过程。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全国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居硕士层次排名第一。2019年,工程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前1%学科行列。
学院拥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核工程及核技术、储能技术等六个本科专业、一个卓越工程师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计划”的骨干专业,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计划、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和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市能源动力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有2个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余项。
拥有一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一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三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二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一个上海市IV高峰学科。
学院在常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发电系统节能等方向)、新能源与综合智慧能源(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等方向)、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寿命评估、故障诊断等方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队伍和较高的研究水平。拥有一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三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和参与了一批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和企业横向科研课题3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含ESI高被引论文在内SCI和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日本等著名高校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和水平。
学院教学科研实验设备齐全,在能源动力和机械设计等领域已形成了电力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承办协办了包括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年会、中国能源学会新能源论坛、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等,并积极组织学生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海外游学项目。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长期坚持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中广核集团公司和地方能源电力企业等联合培养人才,并选派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开展学习和交流。学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大学生科创方面成绩显著,曾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和“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科创赛事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学院具有良好的学风,不少学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奖励及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电力行业就业率在60%以上,整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友情提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全国2023年MBA调剂最新信息,MBAChina网特别为考生增设北京MBA调剂、上海MBA调剂、广东MBA调剂、B线MBA调剂等热门MBA调剂专题页面:
https://tiaoji.mbachina.com/mba/college?area=110000&project=1 |
|
https://tiaoji.mbachina.com/mba/college?area=310000&project=1 |
|
https://tiaoji.mbachina.com/mba/college?area=440000&project=1 |
|
(本文转载自上海电力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