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进行时 | 交叉科学实验班之“学长学姐说”


#1 ●2017级实验班杜雨航 ●已获得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 OM(运营管理) 专业博士录取资格 ●在进入财大之初,我是金融学院的一名学生。在了解到X院以及实验班之后,我对OR(运筹...
#1
●2017级实验班杜雨航
●已获得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 OM(运营管理) 专业博士录取资格
●在进入财大之初,我是金融学院的一名学生。在了解到X院以及实验班之后,我对OR(运筹学)/OM(运营管理)这个领域充满了向往,所以决定转专业到X院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感谢X院老师的帮助。他们在学业上、人生规划上都给了我很多建议与指导,让我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并且下定决心攻读OM(运营管理) PhD学位。
实验班的培养计划都是老师们和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共同设计,而且X院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时不时会有组会和讲座。这就让我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能力基础,并且能够早早地接触到前沿的科研题目。按照X院的惯例,每年暑假会有来自世界名校的老师带来系列讲座。因此,我们有机会与海外的老师们深度交流,甚至可以一起合作科研项目。除了老师们带来的讲座,有时X院也会邀请业界的工程师们给我们进行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当下最新的工业项目以及其中的理论技术。我认为X院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就在于,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形式,老师们都是非常愿意听取同学们的建议的。学生们特别想学什么,老师们就会根据情况对课程做出调整。
另外,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包括OR(运筹学)/OM(运营管理)/MIS(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工程等,所以学生们的兴趣基本都可以满足。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不同的老师交流,以此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更加坚定了做OM(运营管理)研究的决心。其实,X院的“交叉”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研究上,还体现在X院成员互助共进的精神上。我在申请PhD项目的过程中,除了X院、海外的老师们的帮助,已经在世界顶尖学校攻读PhD的学长学姐们也从择校、简历、面试等方面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其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家也经常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我觉得X院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每个人都很优秀,大家就像家人一样。回望在X院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感到非常幸运和幸福,能够与这样优秀的一个群体一起前行。
#2
●2016级实验班 刘逸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博士二年级在读
●首先,第一次知晓港中深的这个博士项目是源于葛冬冬老师转发的一个关于该项目夏令营的公告,在后来和葛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港中深这边正在成立一个新的学院,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优化领域的许多世界知名学者加盟,所以当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这边的夏令营。最终进入夏令营的有30人左右,分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拨。笔试的试题范围涉及分析,概率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面试由两位教授与你进行大约二十分钟的交流。可能因为当时准备得比较充分,我有幸获得了该项目的offer。今年学院的夏令营还招收了统计和CS方向的学生,未来的招生方向也会涉及更多研究领域。
当时我在大四的时候,在何斯迈老师的课程上,何老师提到了一个领域内未解决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后来我和同学合作,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其推进了一些,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科研的艰辛和乐趣,萌生了继续从事科研的想法。当时老师们还是希望我能出国的,我自己想了很久,觉得自己可能更习惯国内的生活,而正好港中文在深圳的分校完整继承了国外教育风格,又免除了思乡之苦,于是我就选择了港中深。
我们博士第一年以上课为主,强度很大,第一年底都会有残酷的博士资格考试。我认为专业课的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与自己研究方向比较相近的课程。因为在这些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往往就会成为今后研究的基石,虽然在当时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体会不到,但是一些好的科研灵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其次,在PhD期间,我们往往会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班,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自己而言,向他人讲述论文的过程往往会加深你对论文的理解。同时,你又有可能从他人的报告中获得灵感。最后,在PhD的研究期间,往往会碰到各种学术上的困难。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要因为遇到困难就轻易的放弃一个问题,因为往往有价值的问题都没有很显而易见的直觉推断。遇到困难时,通常导师会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这往往是解决大多数困难的途径。对于那些屡攻不下的难关,也许尝试换个思路,或者读一些其它方向的论文,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2016级实验班 凌子
●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MS(管理科学)/OM(运营管理)专业博士二年级在读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被学院楼下的招生信息吸引,决定参考实验班并且非常幸运以最后几名的成绩考入(事实证明只要认真学习,实验班的每一位都是非常厉害的!)。在考入实验班之后,发现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很有针对性但也有着高强度,因此在大一大二我还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保持一个较高的GPA(不论之后要做什么样的选择,GPA都是最重要的!!)。
不过在这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有些迷茫的,虽然很早确定出国去看一看的想法,但是去哪里,读博士还是硕士这种问题都不确定。幸好X院(即交叉科学研究院)的老师大多都是海外留学归来,有很多相关的经验,并且很愿意帮助我们。于是在经过和老师们的多次交流后,我终于在大三下学期决定赴美读博。不过这也导致之后的申请准备都非常赶(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吸取我的教训,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X院的老师都非常nice并且很愿意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心得,这也有助于我们早日明确自己的目标)。
在我决定方向后,葛老师立即安排我进入X院的实验室,跟着许多硕博或博士的学长学姐们一起参加组会,在那里我了解到许多OR(运筹学)/OM(运营管理)方向的前沿课题。并且很有幸担任了许多来X院举办讲座课程老师们的助教,获得了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乃至一些做科研项目的机会。例如我认识了Tom Lam老师,与他做了一些有关博弈以及数据方面的科研工作,并获得了一封推荐信。后来又认识了Booth商学院的辛林伟老师,开始正式接触有关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除此以外,我和同学更是在何思迈老师和郭加熠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第一篇paper并投稿OR Letters(运筹学国际一流期刊)。这些科研经历也使得我在后面的申请中获得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最终成功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offer。
目前虽然已经读了一年并且过了博士资格考试,但由于受疫情影响,这一年都是在上网课,还没能亲自去校园看一看。第一年通常都是以课业为主,而芝加哥大学的PhD项目的课业还是相当繁重的,老师们也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因为这对于之后科研项目非常重要。因此这一年我们基本都在上课、写作业的循环中渡过。幸好X院的老师们当初在课程设置中就尽量安排一些与博士学习有关的课程,这使得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这样的难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关于科研,我们专业每周都有讨论班,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或学生前来分享他们自己的paper。这是一个拓展眼界并且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的好机会。其实科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PhD生活或许也只是一个开始,但我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收获我们想要的结果。
同时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在X院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们的帮助下,都能找到你们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它们。
#4
●2015级实验班柳一泓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信息系统博士在读
●在学习上,实验班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全面的培养计划,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应用经验或科研经验的老师来授课。我们既能够通过前期课程在基础知识和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够在后期课程与科研中通过实践来垦实、检验与提升我们的知识。就我在实验班的经历来说,我们学习了扎实的计算机(C++、JAVA、数据结构)与基础数学优化理论课程(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线性与非线性规划),这才使得接下来我们在运筹优化、运营管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等课程的学习与科研成为可能。
在科研上,实验班组织和提供的一系列精彩的学术讲座和暑期课程也为我们了解学术前沿与继续深造提供了机会。比如在暑期课程中, Xi Chen教授的机器学习、Yong Tan教授的管理科学和信息系统实证研究模型与Yaron Singer教授的社交网络中的动态信息等课程令我印象深刻。通过实验班的协调,我还有幸担任了Beibei Li教授的商务智能与数据分析课程的助教工作。向名师和大牛进行交流和请教,点燃了我对信息系统的科研兴趣。不仅如此,实验班的方慧和葛冬冬教授在我的科研和博士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指导和鼓励,他们的推荐信和面试指导是我获得博士录取的敲门砖。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实验班扎实而系统的课程训练,没有实验班的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与悉心照料,我的科研道路一定会更加坎坷。我在实验班的日子,是充实而有意义的,这是我的幸运!
#5
●2014级实验班 严晓玥
●康奈尔大学Operations Management(运营管理)博士四年级在读
●实验班给了我人生道路上的另一种选择。当初加倍努力,最后放弃转专业选择进入从未有过的实验班,这是我进入大学后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选择。从第一年的线性与非线性规划、高级运筹学到回归分析、博弈论、动态规划再到后来的计算机理论算法和深度学习,每一门课程老师们都精心设计,可是仍然难到无数次劝退自己。但每当理解透了多一个定理、推导出了多一个结论、甚至只是多写出了一道很难的作业题目,我都发自内心的开心。在实验班的生活是苦和乐的,每天在图书馆里啃厚厚的英文课本和文献、和班级同学一起熬夜做课程项目为了第二天一早的项目展示、还有在学习室516里每个奋斗到凌晨的日子。这些课程为我博士第一年的必修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能相对更轻松的应对课程难度,为科研留出更多的时间。
也是在实验班里,我找到了如今以及未来想要的努力方向。实验班的课程十分全面,加上丰富的暑期国际课程,我的视野被这些前沿问题所开阔。在和实验班老师们的多次交流和被鼓励中,我确定了申请博士的方向,并且开始在杨超林老师的帮助下做科研。因为这些课程和科研经验、实验班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以及耐心细致的模拟面试,让我成功的申请到了多所商学院的博士项目。也是在这里的科研起步,让我在如今的博士学习中学会了更好地理解问题以及独立地解决问题。
当初做完选择后写下的“落子无悔”,现在看来是真的无悔并且感激在实验班度过的三年时光。
#6
●2014级实验班程意
●佐治亚理工学院运筹学博士四年级在读
●青春时期像一个未知的模型,在汗水和梦想的输入输出中,揉捏成各种样子。随着生活旅途的展开,各种数据更新迭代,这个模型变得丰富可解,让我们的人生开始接近“最优解”的质感。大概因为对这种质感的追求,所以叉院才这么执着地倾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对学术梦想怀有抱负的同学们,让他们在世界各地,熠熠生辉。
我的科研生活的底色来自于叉院。萌动于冬冬老师的“打造一方学术天地”的设想,启发于叶荫宇教授的运筹学入门课,积累于实验班开设的各种扎实有趣的课程,丰富于和邓琪老师以及学院邀请的教授们一起合作的科研项目。由此,这层底色铺陈开来,成为了我三年博士时光里,体味科研的苦与乐的强力后盾。正因为有了这层底色,所以即便在赤地上独行,也总觉得充满动力,步履不停。
#7
● 2012级数理统计专业 周彤昕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Foster商学院博士毕业,目前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凯瑞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我很高兴自己的人生中能有一段海外求学的经历。这段经历使我开阔眼界,丰富了人生经历。同时我也非常感谢财大X院。在那里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并最初接触到海外的科研机会。
我在X院受教2年,每每想到这段经历,都觉得非常温馨。X院的许多老师都是国内外的最顶尖的教授学者,我很荣幸能和这些老师一起学习、科研,并时常感佩于老师们的谦虚、勤奋等优良品质。也正是在X院,我第一次了解到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科研的道路上,X院是我的启蒙老师。不仅如此,X院也是一个大家庭。当时一起在X院学习的小伙伴,即使现在走向不同的领域、从事不同的行业,大家的关系仍然非常紧密。还记得当时上葛冬冬老师的运筹学课时,老师说,运筹学是一门关于最优决策的科学。我想说,来X院学习,选择我现在的职业,是我做的最优的决定。
#8
● 2012级信管专业 邓熠璞
●美国普渡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毕业,已作为助理教授入职香港大学。
●从我的角度来看,X院对想读博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X院让我们不仅有机会了解并且接触到前沿的科研,还能直接认识海内外的优秀学者,甚至还能有机会获得推荐信。我当时申请博士的时候就从X院受益良多。
简单说一下我对于读PhD的一点小感想。我觉得读PhD和读本科之间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做科研是一件很难获得及时正面反馈的事情。本科的时候,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能及时转换成一个好看的考试成绩。然而,做科研不一样。科研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IS领域里,从开始一个项目到论文被期刊接收往往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能算上正面反馈的可能就是能投中会议以及拿到major revision(注:为学术期刊或会议的一种修改意见,要求作者对原文进行较大的改动)。所以,每个人读博之前都应该想清楚自己是否能给予自己足够的成就感来坚持做科研。
发paper当faculty(大学教职)也不是读博的唯一出路。很多大厂都有research group(研究部),比如Amazon, 阿里等等。博士毕业以后去业界继续做科研可能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9
●2011级信管专业 付润姗
●卡内基梅隆Heinz信息学院博士在读
●回想在X院的日子,感觉是很遥远的美好回忆了。不夸张的说,可以说是改变我一生的经历。在这里遇到了非常优秀的同学们,还有特别厉害又全新全意教导学生的老师们。
作为比较早从上财直接申请申请PhD的学生,我得到了老师们特别多的帮助,也收获了一直陪伴我到现在的珍贵友谊。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以有机会接触科研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过程中多有艰辛,但是收获的快乐和喜悦也是难以言表的。
我觉得在做科研中最重要的两点是热爱和坚持,这也是我在X院学到的很重要的品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非常幸福的,希望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
#10
●2011级金融实验班 张孟珍钰
●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目前在IBM Research做AI marketing(智能营销)方向的post doctoral researcher(博士后研究员),将于2022年作为助理教授入职UCL(伦敦大学学院)商学院。
●我在2011年进入上财金融实验班学习,2013年时还在读大三的我想尝试了解经济金融学之外的学科,于是在葛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运筹学这个领域,选修了高级运筹学,计算博弈论等课程。
虽然我当时不是信管学院的学生,但是X院的老师开放了图书馆和自习室给我使用,每次在一些问题上我想寻求帮助,X院的老师都会十分耐心给我解释,并且引导我对问题做更深的思考。这种一对一的关爱在别的实验班是完全体会不到的。当时天天泡在X院的图书馆和自习室里,跟我一起学习的还有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比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神们),大家一起上课讨论问题,心里会有种踏实的幸福感。
在X院老师的帮助下我十分幸运地被密歇根大学的Phd项目录取,我虽然没有受过实验班那种很系统的训练,但是我感觉后期在X院上过的课对于我博士学业帮助十分大, 很轻松就能在所有的课上拿满绩点 。我们这个项目如果在所有课程拿A就可以免除博士资格考试,能给做研究节省不少时间。
我一直很感恩X院给同学们营造的学习氛围,老师们都十分和蔼可亲,我会时不时惊叹于老师们的智慧,但是更让我惊讶的是老师们关心学生的程度。除了日常的课程训练,学术指导,X院会举办暑期课程,邀请国际上著名的学者给我们上课,并给我们制造机会和“学术大佬”们一对一交流,增加我们出国申请成功的几率。做X院的学生是很幸福的,老师们都尽最大努力给学生最好的资源,学生自身只要思考自己喜欢的问题就行了。
现在我们这些第一批从X院送出去的学生都陆续从自己的博士项目毕业了,我们也希望能延续X院的传统,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新的同学们,给未来的同学们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更多机会。
附:历届叉院学生名校读博情况列表
(注:目前已有9位同学毕业,其中2位在美国名校任教,1位在欧洲名校任教,1位在上海名校任教,1位在香港名校任教,3位入职纽约对冲基金,1位入职Facebook)
欢迎入群咨询,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立即报名!(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