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您知道吗?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系
2021-04-04 08:00 浏览量: 3471
 智能总结

人间四月天,怀人最清明 细雨亦多情,淅沥常不停 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即将到来 不管你是身在远方还是近端 我们总会怀着虔诚的心去祭拜祖先 清明扫墓已经成为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那么清明节到底是如何演变至...

人间四月天,怀人最清明

细雨亦多情,淅沥常不停

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即将到来

不管你是身在远方还是近端

我们总会怀着虔诚的心去祭拜祖先

清明扫墓已经成为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那么清明节到底是如何演变至今的呢

接下来为您深入解答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

清明起源

清明节

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

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期古人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古诗里的清明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习俗

是浸在诗词里的

古典又鲜活,历久又弥新

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里的清明吧

01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

——(唐)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02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

03

南国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宋)欧阳修

《阮郎归·踏青》

清明食俗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现在店里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清明习俗之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在踏青的同时,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能集体一起欣赏春意,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距离。

2021

04·04

佳节清明

清明在外,各位小可爱们要注意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疫情还在蔓延,虽然已经春暖花开,但是我们依旧不能放松,欣赏不了今年的春天,但愿今后每个春天都不会错过,每份美好都会倍加珍惜。

·end·

编辑|王佳旭 聂丽

微信封面|邓锦瑞

审核| 冉忠波 李嘉鸿 朱晓姝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