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134)|"太行一脉•铭史承志"听百年农大讲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教授的故事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08-18 15:31 浏览量: 3547
 智能总结

在建党百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全体党员要做到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今天 百校研究生颂百年 走进河北农业大学 我们接过@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在建党百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全体党员要做到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今天

百校研究生颂百年

走进河北农业大学

我们接过@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研究生的

接力棒

为您讲述

人民楷模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河北农业大学已故教授

李保国的故事

太行愚公心系党和人民

鞠躬尽瘁

【李保国生平】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 2016 年 4月 10 日 4 时在保定逝世,享年 58 岁。

李保国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李保国同志 35 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太行新愚公

(一)李保国的数字人生

李保国,我国著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1981 年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1989 年取得河北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2005年取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35 他扎根山区 35 年

9 他先后主讲 9 门课程

28 他取得研究成果 28 项

36 他推广 36 项实用技术

200 他每年深入山区 200 多天

800 他举办培训班 800 多次

10 万 他培训农民 10 万多人次

140 万他让 140 万亩荒山披绿

58.5 亿他使山区增收 58.5 亿元

一串串数字诠释了他忙碌而精彩的一生,他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太行山的儿子,为贫困山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

(二)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

“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他手机通讯录里三分之一是农民朋友,每年驱车 4 万多公里行走在大山深处,培训农民 10 万多人次,其中阜平县 7 个乡镇的 820 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倾心授课、精心指导的印迹,被农民们尊称为“科技财神”。

1981 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就跟随安建昌、于宗周先生来到邢台县前南峪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由此开启了他把毕生精力致力于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研究的序幕。为了解决前南峪土层薄蚀、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他与课题组的同事们一同克服山高谷深、风餐露宿等困难,踏遍了项目区的所有山头地块,获取了第一手详尽的数据资料。经过多年在山坡上冒着生命危险的数千次爆破试验,确立了山体整地的方法,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和太行山生态林建设技术,让过去只有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植被的干旱山地种成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这个过去被人们叫作“光腚沟”的穷山沟,如今建成了“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出山,暴雨流清水”的生态沟、致富沟。

1996 年,他来到“光着脊梁睡土炕,有女不嫁岗底郎”的内丘县岗底村,利用 7 年的时间,研发出岗底苹果生产的 128 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创出了国内驰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富岗无公害优质苹果在 1999 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 A 级绿色食品,成为 2008 奥运会指定果品。如今富岗连锁基地已经发展到 369 个,带动了冀中南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1999 年,他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临城县狐子沟开辟了新战场,经过 10 年时间,研发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2011 年首届中国核桃节在绿岭举办,促成太行山区百里百万亩优质核桃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009 年,他又入驻平山县葫芦峪,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 3 万多亩,并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形成了“科技耕山、高效种田、三产联动、企业运营、文化引领、生态优先、富民兴农”的葫芦峪模式,创建了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

2013 年,他把目光瞄准红树莓产业,带着研究生驻扎在企业园区,着手建设集红树莓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直到他去世,心里牵挂的还是红树莓产业......

(三)李保国的三个家

李保国和妻子郭素萍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比较起来,保定市里的家待得最短,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帮扶基地的家住得也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

李保国身体底子原本很好,可常年往山里跑,生活不规律,超负荷工作,身体越来越差。1998 年,他患上了糖尿病,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并给出医嘱:多休息,避免劳累。可是他却说:“我还这么年轻,还有很多事要做,整天躺在医院里,我心里着急,还不如到山里跑跑呢!”。2007 年,他确诊患上疲劳性冠心病,医生让他马上住院,住了没几天,他就坚持出院,依旧像原来一样工作。李保国最不愿去的就是医院,他经常说:“活着干,死了算。”“老想着病,也不可能活多大年纪。健康给我下绊,我就与生命赛跑。没啥可怕的,跑一跑更舒服!”

郭素萍老师说,在基地,他爬沟过坎,大步流星,讲课示范,精神百倍,没有一点病态,不了解他的,哪知道他是个病人!可到了家里,他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

(四)桃李苑的“老山人”

李保国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学生之间建起一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名字是李老师起的,他在群中自称“老山人”。在学生心中,李老师就像这个名字一样质朴无华、执着坚韧、敢作敢为、敦实厚重。

他的课学生爱听。李保国是大专家,可他不管多忙,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有 1000 多名本科生听过他的课。他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的科研探索、大量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讲课风趣幽默,知识点成串连片。他的课学生们最爱听,每年报考李老师研究生的学生人数最多。

他是出名的严师。研究生一入学,就会收到李老师给的 3 年学习任务清单,每一项都有详细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他对研究生培养施行“阶段目标管理”,严格落实、时常抽查。他给学生修改论文认真细致,常常是凌晨两三点把修改后的论文发给学生。严师自然出高徒,他培养的 67 名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工作后在单位很快成为顶梁柱。

他是学生的慈父。学生们说,李老师就是这个“家”当之无愧的家长。早年在基地带学生实习,他都与学生一同住联排通铺,一同劳动,一同做试验课题,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教育教学中,李保国与学生结下了深厚感情。他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工作中遇到难题都是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和帮助。

1995 年,李保国教授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 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保国精神

2016 年 4 月 10 日,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年仅 58岁。他的离逝,引发各界悼念,万人送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李保国作为全国“两学一做”先进典型推出,中组部追授李保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追授李保国“时代楷模”,国务院扶贫办追授李保国“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教育部追授李保国“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科协追授李保国“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李保国教授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李保国精神既滋养于“太行山精神”,又丰富了“太行山精神”。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让山岭都绿起来、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把最好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命干劲,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要肯定

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保国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 “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讲述红色校史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崇德务实求是之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华南农业大学,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本期承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内容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编辑 |马亚男责编 |雅琨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