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127)|胡耀邦与西华师范大学:把最好的地方用来办教育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08-09 16:53 浏览量: 3104
 智能总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我是西华师范大学“四史”学生讲述人 冯 奕 佳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我是西华师范大学“四史”学生讲述人

冯 奕 佳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今天,百所高校研究生接力讲述

“四史”活动走进西华师范大学

我们接过

@成都大学的接力棒

为您讲述

西华师范大学与川北行署的故事

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曾经是川北区党委、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所在地。

1950年2月,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正式宣告成立,下辖南充市及南充、遂宁、达县、剑阁4个专区,共计1市35县,幅员9万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余万亩,人口1700余万。行署驻地设在南充市,由胡耀邦任川北区党委第一书记、行署主任。

在胡耀邦为首的川北区党委领导下,川北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主建政、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运动,迅速安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政权,国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川北区最终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1951年川北区党委书记和部分常委、委员在南充市留影。前排:胡耀邦(第一书记,中)、赵林(第二书记,左)、李登瀛(常委,右);后排:秦仲方(常委,中)、李林枝(委员,左一)、刘聚奎(委员,左二)、董弼忱(委员,右二)、饶兴(委员,右一)

初临川北,胡耀邦展望未来,满怀希望地写下了“新川北在战斗中行进”的美好寄语。这块石头就是根据1950年底胡耀邦的亲笔题词而刻成。

1950年以前,我校的前身私立川北大学,承抗战内迁的东北大学余脉,一直在三台县办学。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末期,学校办学面临困境,当时随军南下的秦仲方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安抚人心,并派军代表黄天祥协助校长王宏实处理校务。

川北军区主要领导合影

军区政委胡耀邦(左),军区司令韦杰(中),军区副政委郭林祥(右)

1950年7月,胡耀邦力主将私立川北大学由三台县搬迁至南充市,并与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川北大学,由政府拨款办学。那时的办学地点位于南充市小西街。胡耀邦不仅亲自参加了川北大学诸位教授的聘任面试,工作之余他还时常来到学校,为广大师生做形势报告,很受欢迎。

川北大学校牌

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提出,要把最好的地方用来办教育。此后,恰逢高校院系调整,于是整个行署区被整体移交给新成立的四川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华师范大学。我校得以全盘继承川北行署建筑群。

1956年,胡耀邦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时,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团委书记会议上还曾专门召见我校的李子荣、吴松柏两位同志,详细了解学校和川北的发展情况,给二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0年5月,胡耀邦视察南充时,曾回到学校,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他说,师范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鼓励同学们要热爱师范专业。

川北行署的家属区,当年,行署及各部门主要领导有很多都曾在此安家。

胡耀邦与家人行署时期旧居

这栋房屋就是胡耀邦一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尽管距离胡耀邦办公所在地不是很远,但由于工作繁重,常常通宵达旦,胡耀邦当年还是很少回家,一般吃住都在他办公的地方解决。只有他的父母、爱人李昭及三个子女长居于此。其中,胡耀邦的女儿李恒就是在此出生的。胡德平、胡德华至今仍能回忆起一些在此生活的片段。

1986年9月,南充地委召开中共川北区党史座谈会期间,李昭带着胡耀邦“不要突出个人”的嘱托回到南充。

临别前,她表示要回故居看看,并在此与胡耀邦亲手种下的橘子树合影。遗憾的是,1989年耀邦去世后不久,这棵树也枯死了。

作为川北区党政军核心驻地,学校原有川北行署主体建筑15栋,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拆除了各厅局办公楼,及2栋附属建筑,目前共保存12栋主体建筑,是建国初期9大行署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之一。

小径

我校目前保存了川北行署时期12栋主体建筑,这条横向小径,就是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沿着中轴线上溯,分别依地势,坐落着行署会楼和行署礼堂,两栋红砖青瓦的行署领导人办公建筑,和数栋青砖青瓦的行署各厅局办公建筑。

行署会议楼、礼堂

行署办公楼、会议楼、礼堂,沿中轴线依地势分三级错落有致,两栋行署领导人办公建筑分列左右,呈守护之势,从这里可以看出,川北行署建筑群基本延袭了我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体现出我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

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

(滑动查看更多)

这座中苏风格相结合的红砖建筑是胡耀邦同志的办公旧址。该建筑内部空间呈品字形布局,位于最里侧的房屋,是胡耀邦办公、生活的场所。外侧两间分别是行署副主任秦仲方与裴昌会的办公室。

在该建筑的右手边,还有一栋同样格局的建筑,分别是川北区党委第二书记赵林与区党委组织部长李登瀛、行署副主任刘聚奎的办公所在地。可以说,这里是川北区党政工作的中枢,川北行署时期,全区的各项政令均出自于此。

川北行署建筑群的中轴线下方原本有一栋两楼一底的苏式建筑,楼下有一块刻有“建设人民新川北”的基石,这是行署各部门的办公楼。后来,改为学校行政办公楼。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修建教学楼,以满足教学需求,原建筑被拆除。

川北行署会议楼

沿着中轴线穿过雨廊,便是川北行署会议楼。这座充满浓郁苏式气息的两层小楼,是川北区党政军机构召开各类重要会议的地方。1952年4月,志愿军回国报告团在川北区做巡回报告期间,胡耀邦曾与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代表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川北行署礼堂。这是一栋典型的左右对称、“工”字形布局的苏式礼堂型建筑,它忠实地记录了“全面倒向苏联”那段历史时期独特的价值观、审美观。

川北行署时期,川北区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协商会议,人民团体大型会议,各类文艺汇演均在此举办。

为了保护好这栋建筑,1996年,学校对其进行了专门修缮。再后来,出于保护的需要,礼堂就很少投入使用了。

75年来,川北行署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师大学子在这里踏着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践行着师大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将宝贵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从这里走出了著名生物学家邓初夏、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等许多优秀校友,每一位师大学子,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的校园就是一片红色的沃土,革命先辈的奋斗探索,既创造了欣欣向荣的伟大事业,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要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新业绩。”

新时代的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

将恪守“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

承百年辉煌 谱时代华章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西南医科大学,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承办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平台

内容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平台编辑 |马亚男责编 |雅琨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