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135) | 卢永根:田野水稻与科学教育的耕耘者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08-18 15:31 浏览量: 3903
 智能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扎实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今天,百所高校接力讲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扎实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今天,百所高校接力讲述“四史”活动,带你走进华南农业大学。我们接过@河北农业大学的接力棒,为你讲述一位老共产党员——老校长卢永根的故事

我是华南农业大学“四史”讲述人宋伊然人文与法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199亩,校园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丁颖担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卢永根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在丁颖老院长、卢永根老校长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青年。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了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

他,是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13年间,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他,是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临别之际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扶持农业教育事业,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他,是卢永根。

卢永根同志,广东花都人,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1947年12月在香港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华南农学院助教、讲师。1962年至196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任丁颖院长秘书、科研助手。1978年11月晋升副教授,1979年3月至1983年10月任农学系副主任;1983年5月晋升教授。1983年11月至1995年5月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86年9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曾任第二届、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共广东省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南粤楷模”、“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和称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卢永根同志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他协助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组织开展“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各地区水稻引种、地方品种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耕作制度改革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受到国内外稻作学界的高度重视。1964年丁颖教授逝世后,卢永根同志接手主持试验的总结和编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该书197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019年8月12日4时41分,卢永根院士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按照他生前遗愿,他的遗体当天就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坚定信仰 一生践行入党誓言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家庭。1941年,香港沦陷,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卢永根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在乡下时,卢永根亲眼目睹日军凶残,也体会到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

两年后,卢永根返回香港岭英中学继续读书,他碰到了思想进步的语文老师林莽中(萧野),并经他介绍到香港培侨中学读高中。在卢永根看来,培侨中学的三年时光,是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里,他从一个无知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1947年12月,卢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并积极开展地下活动。1949年8月9日年轻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高中毕业,党组织决定安排卢永根回内地,到岭南大学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到广州去迎接解放。

就这样,一位自小接受英式教育的“香港仔”成为了年轻的革命者。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今华农前身),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

丁颖比卢永根年长40多岁,但丁颖与卢永根的“忘年交”一直是学界佳话:丁颖是卢永根的恩师,是他学术上的领路人;在卢永根的鼓励和支持下,1956年,丁颖以68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广州地区高级知识分子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2017年年初,卢永根向农学院党委提出申请,由于他长期住院,无法回单位参加支部活动,建议成立临时党支部,让他能每月交党费、每月过组织生活。3月,“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坚持认真研究、学习。

家国情怀 “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这就是一位农业科学家的赤诚之心、家国情怀。卢永根不但坚信只有祖国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还感染带动身边人奉献祖国。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海外留学的人才最终选择回国奉献才智,与卢永根一道在水稻育种等方面拼命赶超。如今,我国水稻研究技术在很多领域超过了国际水稻研究所。

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发挥“拿来主义”,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担任校长期间,卢老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以破解人才断层困局,破论资排辈风气。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分别成长为政界、学界的优秀人才。

这些年,即便头上有多个“光环”,卢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保持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热情和深沉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读书,看论文,整理著述。

卢永根认为,教师和科学工作者也要讲政治。“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我所理解的政治就是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动力。”“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倾其所有 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

2017年3月,—则“87岁院士捐赠880万积蓄”的消息“刷爆”了华农人的朋友圈。

3月21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并将两人在中国工商银行的187万余元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户里。加上此前在中国建设银行卢院士捐款转账的693万余元,卢永根夫妇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这是华农建校110年来,收到的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他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

在入院治疗前,卢永根几乎每天最早来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网友启贵在官微留言说:“经常看到卢永根院士从农学院缓缓步行到莘园饭堂跟我们学生一起排队打饭,然后在饭堂大厅找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来吃,他很喜欢吃鱼,每次都把打的饭菜吃得很干净。”

早在患病前,卢永根就办理了遗体捐献卡,他表示,作为中科院院士,作为共产党员,捐献遗体是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卢永根

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世恭俭。卢永根老校长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在他身上凝结了一代代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肩负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激励着华农学子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中国农业大学,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本期主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本期承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平台资料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内容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 |马亚男责编 |雅琨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