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考 |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2022年版)

柳园清风
2022-06-30 19:46 浏览量: 2215
 智能总结

社考 |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2022年版)

1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一)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对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促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实施办法》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学和教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对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申请人树立科学的教育心理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

2二、命题依据和原则

(一)命题依据

根据此《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参考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6月第 1 版),结合我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做好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并促进考生学习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

2科学性原则。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紧密联系高校教师工作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客观性原则。试题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 反映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基础性原则。重点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杜绝偏题、怪题。

5公平性原则。面向全体考生,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考生的实际,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6人文性原则。全面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3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了解水平。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初步认识,记住相关概念的定义、基本理论的内容、有关原理的基本观点及相关事实。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识记、比较、简述等。

2理解水平。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与原先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所学的内容,能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解释、说明或概括。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判断等。

3运用水平。要求具备运用所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高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能对教育心理现象进行推断和预测,正确阐释具体的教育心理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及影响;学会解读、分析高等教育心理现象并懂得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1.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概述。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常用的研究方法;知道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教育心理学概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性质以及研究的内容;知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3)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理解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新入职高校教师的意义;学会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2.大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大学生认知的特点。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理解大学生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智力的定义;了解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学会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掌握大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智力的培养方法。

(2)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理解认知风格的含义;掌握认知风格的类型及对学习的影响。

(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学会运用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适应的方法。

3.大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1)人格概述。理解人格的含义及特征;了解人格结构;掌握气质和性格的定义及类型;掌握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2)大学生人格发展。理解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定义及发展特点;了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含义及结构;掌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

(3)大学生人格教育。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了解健康人格的标准;掌握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

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理解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定义;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原则、内容;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类型与辅导方法。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类型;学会运用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和常用方法。

5.学习及学习理论。

(1)学习概述。理解学习的定义及分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理解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了解苛勒的顿悟说;了解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理解罗杰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理解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6.不同类型的学习与教学。

(1)知识的学习。了解知识的分类;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学习策略的学习。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掌握学习策略的分类;了解学习策略的教学;掌握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方法。

(3)品德的学习。理解品德的概念与心理结构;掌握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理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学会运用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

7.大学生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概述。理解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分类;学会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理解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主要心理成分的观点。(2)学习动机的理论。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归因理论;理解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了解强化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会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

8.高校课堂管理心理。

(1)课堂管理概述。了解课堂管理的概念;了解课堂问题行为与良好学习行为的含义;理解高校课堂管理的目标;了解高校课堂管理的功能。

(2)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学会运用预防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掌握树立教师权威的方法;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掌握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管理心理气氛间的关系。

(3)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掌握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方法。

9.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发展。

(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理解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类型;掌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过程;理解教师职业角色的作用。

(2)高校教师的基本心理素养。理解教师职业理想的特点和教师职业价值观;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

(3)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理解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掌握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学会运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10.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心理调适。

(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理解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类型;掌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过程;理解教师职业角色的作用。

(2)高校教师的基本心理素养。理解教师职业理想的特点和教师职业价值观;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

(3)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理解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掌握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学会运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4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与分值。

2.内容结构。

3.不同难度试题分数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6∶3∶1。

4.不同水平层次分数比例。

了解约占 20%,理解约占 40%,运用约占 40%。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22年6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柳园清风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