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2021年十大新闻,来了!


中国民航大学2021年十大新闻,来了!
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学校建校70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信仰、锤炼品格,在校庆的华章异彩中展望未来、脚步铿锵。让我们一同回望中航大人携手并进、共同奋斗的2021年。
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3月9日,校党委召开中国民航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学校制定《中国民航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先后举办四次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注重与基层组织建设深度融合、与师德师风建设深度融合、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与学校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与服务师生相结合,硕果累累,亮点纷呈。飞行分校党委、安全工程系党支部分别获评天津市学校党建领航工程“标杆院系”“样板支部”,1个党委、4个党支部入选天津市第二批党建“领航工程”创建培育单位。
学校大力弘扬“崇德崇严、立学立人”的教风文化,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尊师重教、崇德养德的浓厚氛围。印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先后组织开展教师集体宣誓、党员教师红色教育、青年教职工职业道德演讲比赛、师德师风知识竞答等活动,举办“师德大讲堂”“蓝天修身文苑”“蓝天盛德讲堂”等专题系列讲座,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师德师风建设大格局。设立并评选首届“立德树人奖”,组织“我的成长故事”征文、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在校庆庆祝大会上,通过学生向离退休老教师代表献花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
学校党委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学校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琴海公寓外墙加装保温层、解决青年教师子女入学问题、设置电动车充电桩、建立师生服务中心,高质量保障招生就业工作……校院两级183项清单全部完成。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22日,中国民航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谋、共建、共享促进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打造民航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密合作,加快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航空领域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共同推动我国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围绕民航安全、适航审定、国产飞机及动力装置、四型机场、四强空管、机务维修、通用航空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支持双方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围绕航空领域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双方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优势,支持高水平人才培养;围绕行业内、外联盟建设需求,发挥各自行业背景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共同发力,互为支撑。
双方将在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申报、资源高效共享等方面合纵连横、突破壁垒,共建航空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民航大兴科技创新基地、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
5月6日下午、5月8日上午,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二届四次全委会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九会议室召开,讨论酝酿、审议通过《中国民航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划确定了“一二三四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即坚持人才培养一个中心,围绕“双一流”建设和构建高质量民航教育体系两条主线,打造“三个若干”人才队伍,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四大“核心战略”,统筹推进建设“五个一流”。按照规划,学校着力构建由“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六大学科群组成的学科生态体系。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民航强国必争、基础积累厚重的原则,全面打造“五纵一横一园一院”的科技发展新格局。
着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学校将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与“五育并举”、建立“十大育人”体系相结合,审议通过了《中国民航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成立中国民航大学“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构建“大思政”格局,6月8日,由全国民航团委指导、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在首届轮值主席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宣布成立,同日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全年育人成效显著,中国民航大学4个案例获评2021年度天津市学校“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承担的3个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顺利结项并获得优秀。“形势与政策”课程团队李宏宇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形势与政策”(本科组)二等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比赛中斩获佳绩,郑乐平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为6年。通信工程、飞行技术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油气储运工程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月23日,软科发布了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国民航大学以综合实力在飞行技术专业排名中列第一。学校持续推动民航特有专业通过国际国内认证,经过多轮次报告、入校考察,学校3个专业通过AABI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
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成功认定天津市大学科技园
7月6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新区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人才-产业对接会在东丽临空经济区举办。12月22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成功认定为天津市大学科技园。
园区按照“依据产业需求建大学科技园”的思路,在原有架构基础上,重点开展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园区与校内重点实验室、服务管理部门签署资源共享协议,打造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聚焦民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运行与安全、四型机场与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与无人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五个重点领域,凝聚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度孵化优质科创企业,培育创新创业高素质优秀人才。
2021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总量达40余件,累计转化金额预计1800余万元,极大促进科技成果服务生产实践,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河校区二期、北京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获批
7月9日,民航局正式批复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同意学校建设宁河新校区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按满足养成教育1.273万人、见习实训4.1万人次需求设计,并配置实验实训设备600余台(套),总投资54.82亿元。12月24日,中国民航大学在北京大兴建立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立项获民航局批复。
学校将按照“一校多区、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思路,有序推进各校区建设和功能提升改造。天津市东丽校区以“支撑”为主,培养高水平人才,打造平台重器,解决民航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天津市宁河校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培训”,扩展新方向;北京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以“引领”为主,培养博士和博士后人才,超前探索,将建成航空安全协同研究中心;新疆、朝阳、内蒙古飞行学院分别定位高端飞行员培养基地、科技创新验证基地、临空产业转化基地。
举行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
9月25日,中国民航大学迎来70周年生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来校调研,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天津市市长廖国勋出席庆典大会。
学校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以庆祝大会为主轴,先后开展了学术类、文化类、校友活动类、展馆展示类等系列活动,辅以各学院围绕校庆主题开展的相关活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校庆系列活动大格局。
学校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全面系统总结了学校发展历史、集中汇聚展示了“中航大力量”、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有力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庆期间出版了《中国民航大学史(1951-2021)》,制作校史纪录片和校庆宣传片,形成《中国民航大学精神谱系》,编撰《当代民航精神教育读本》,凝练并发布了校训、教风,创编并发布了校歌,设计并制作了众多特色文创产品,举办了校庆大型文艺演出。成功举办第二届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点联盟会议、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未来智慧民航国际论坛等9场学术活动,和首届民航局直属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2021年两岸青年飞行与客舱安全交流会、“两航”起义原创话剧、柔道精英邀请赛、篮球精英邀请赛等13场文化类活动,以及校友捐赠、校庆倒计时100天等校友活动类活动。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0月26日,中国民航大学教师二、三级岗聘任仪式在学术交流中心第十会议室举行。本次受聘的10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教授、29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教授参加,并现场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12月14日至15日,中国民航大学组织召开创新团队聘任评审会,研究型创新团队、教学型创新团队进行聘任。
校党委出台《关于统筹推进中国民航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二、三级岗教授为主力,重点打造一批具备“领跑”潜力的创新团队。首次设立“立德树人奖”并将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高荣誉,完善人才学术评价制度,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加快布局民航战略人才支撑。聘任3名校外高水平人才为特聘学术院长,其中国家级人才2名。新增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推荐4人参加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1人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鹏研究员团队组织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民用飞机典型航电设备适航安全性设计及测试验证关键技术研究”成功获批立项。这是适航领域首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专项支持。
学校战略布局科学研究新架构,围绕国家和民航战略需求,分别组建航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智慧机场、智能网联和无人机、绿色发展等五大战略研究院。新增两个民航重点实验室,获批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
融媒体中心
排版 | 李新玥 任柏春
校发 | 李新玥
素材来源 | 融媒体中心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航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