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90)|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社科院前辈高擎人文之光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07-05 16:11 浏览量: 341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青年学子更要在党史学习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革命事业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天,百所高校研究生接力讲“四史”活动

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我们接过@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的接力棒

为大家讲述革命先辈与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先行者

郭沫若、胡乔木、胡绳的故事

郭沫若

郭沫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一位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问家,一位顶天立地的革命英雄,一位才华横溢、著作等身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中华民族的骄傲。周恩来曾将他与鲁迅并称——“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01

100周年

松柏之志,立于危时

1892年,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从幼年到青年,他亲眼见证了从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一直到清廷覆灭等事件,国家与民族近代以来的深重灾难与坎坷命运早已成为他心头之所系。改变现状、努力革命,也因之成为其一生不变的向往和追求。经历保路运动后,郭沫若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将辫子剪掉,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不甘包办婚姻的他只身赴日学医。

1914年,为反对“二十一条”,郭沫若与同学回国组织成立“夏社”,倡导抵制日货;1926年,时任国立广东大学文科学长的他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洞悉蒋介石丑恶嘴脸的郭沫若撰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蒋氏“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缉,随即参加南昌起义,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沫若与周恩来合影

1928年,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从1928年3月到1937年7月,郭沫若一直居留在日本千叶县市川市的须和田,从事学术研究。卢沟桥事变后,郭沫若放弃在日本优渥安定的生活,毅然归国。

02

100周年

化笔为灯,照明前路

抗战期间,郭沫若先后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既强烈地表达出时代的愤怒、民族的呼声,也显示出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为全民族抗战鼓舞了斗志,凝聚了人心。这一时期,在历史研究方面,郭沫若又有“偏于考证”的《青铜时代》和“偏于批评”的《十批判书》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从事繁忙的国务活动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49年至1959年的10年间,郭沫若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主席。在许多国家尚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开展民间外交,为中国的外交发展做了许多切实而有成效的工作。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于北京。

郭沫若书法作品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四一二”事变,毅然入党,

卢沟桥事变,愤而归国;

弃国民党高官如敝履,

视国计民生为己任。

著作等身,功勋卓著,

怀念您,郭沫若先生。

197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成立,胡乔木任第一任院长。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社会科学亟待复兴的关键时刻,胡乔木临危受命,不仅正确解决了社科院揭批“四人帮”运动的方针问题,还以最快的速度把业务工作拉回到原来轨道。胡乔木在担任院长期间所提出的办院方针成为中国社科院不灭的灵魂,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多项突出贡献。

胡乔木

胡乔木,本名胡鼎新,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就读。1930年底,胡乔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毛主席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新华社总编辑和社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顾问、名誉院长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01

才华横溢,初露锋芒

1939年,正值五四运动20周年,《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由时任青委宣传部部长的胡乔木担任主编。在此期间,他给自己起了笔名“乔木”。1939年5月,《中国青年》刊发《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分析了中国青年趋向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指出任何企图“在青年中间实际封锁和取缔马列主义,阻止青年思想的进展”的人,“无论换一个什么罐头”政策来统制青年思想,都注定要失败。这篇文章观点独到、文笔畅达,毛主席阅读后大为欣赏,脱口称赞“乔木是什么人?我看乔木是个人才。”

胡乔木与毛主席合影

02

一代“文胆”,担当重任

1941年,毛主席亲自点将胡乔木担任自己的秘书,胡乔木担任该职长达25年。在此期间,胡乔木站在中国政治舞台核心的最近处,获得了快速成长,见证和记录了共和国历史的风云瞬间。胡乔木成为毛主席秘书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协助毛主席编辑供党内高级干部学习的《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重要文献,这三本重要文献成为开展延安整风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在毛主席指导、任弼时主持下,胡乔木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到《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中,这是胡乔木参与写作的第一个重要文献。该决议在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决意放弃抵抗。在这一历史性时刻,胡乔木奋笔疾书《北平解放》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告北平和平解放。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

1951年,胡乔木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新中国第一本具有开创性的简明党史,从此其作为中共党史专家闻名中外。1954年,在毛主席主持下,胡乔木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国家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955年,毛主席为开好党的八大亲自主持成立了起草文件的班子,新党章的修改稿和政治报告均需要胡乔木执笔,两份文件须赶在10月底完成。这两份文件在长时间多次修改后提交大会,得到参加八大的代表的一致认可。尤其是政治报告成为我党历届报告中最好的报告之一,充分显示了胡乔木作为中共一代“文胆”的才华。

03

传奇归来,再谱新章

1977年后,胡乔木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顾问、名誉院长等。1978年,胡乔木被增补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参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工作。1980年,胡乔木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0-1981年,在邓小平等领导的主持下,胡乔木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时年68岁的胡乔木殚精竭虑,奋战7个月完成了决议讨论稿,该决议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1992年9月28日,胡乔木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81岁。遵照本人遗愿,胡乔木的骨灰撒在了他心之念之的延安。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发布讣告,誉之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胡绳

胡绳,原名项志逖,1918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社科院第三任院长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第三任院长。

01

以笔为枪,纵横驰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胡绳的爱国热情,年仅13岁的胡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他参加了学校演讲宣传队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并参加了苏州学生第一次请愿活动。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胡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和中共地下党组织有了接触。

1935年,胡绳在上海参加革命,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武汉、襄樊、重庆等地积极参与党的文化领导机构和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全民抗战》等刊物编辑、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等职。在党领导的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不畏国民党的反动政治高压,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冲锋陷阵,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深刻分析批驳各种错误思潮,与国民党顽固派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进行了坚决而卓有成效的斗争。

他发表《我对于现阶段中国思想的意见》等一系列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文章,倡导文化界人士“集中一切力量”,发动“和整个民族为生存的斗争相配合的文化运动”,在抗日救亡大目标下实现大团结大合作,表现出一个党所培养的年轻文化战士在政治上理论上的党性和锐气,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2

心系家国,笔耕不辍

新中国成立后,胡绳曾任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第一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多年来参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许多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为总结历史经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术研究和写作,把理论研究与时代发展、民族需要密切结合,先后出版《哲学漫谈》《辩证法唯物论入门》《思想方法》等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作出了突出贡献。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胡绳十分重视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强调党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要注意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在他领导和主持下,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后改为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有重要影响的党史著作,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后改为第二卷)编写工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全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继续前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治学严谨、刻苦自励外,胡绳先生亦胸襟宽广、清廉正派,奖掖后学,十分关注青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1997年,胡绳捐出30万元稿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设立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胡绳青年学术奖”在哲学社会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奖掖后进、鼓励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绳书法作品

百年政党风华正茂

百年风雨初心弥坚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先行者们的初心与智慧

永远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社科学子"微信平台

内容 |“社科学子”微信平台编辑 |马亚男责编 |雅琨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