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思维解答哲学终极问题:人为何物?|长江荐读

长江商学院EMBA
2022-04-25 18:00 浏览量: 2159

作者 | 王一江

来源| 笔记侠

编者按

昨天向大家推荐了一份书单,今天再带给大家一本推荐书目作为加餐。古人言:“读书破万卷”,而放在今天来看,读书或许也是在破“内卷”。

今天为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和大家探讨一个在“内卷”盛行的大环境下非常现实的问题:人为何物?我们应该成为商业社会的一枚齿轮、还是成为自己的“圣人”?

哈佛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王一江教授的著作《人为何物:进化的逻辑》去年入选“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王一江教授围绕人为何物的话题,构建了一个全面认识“人为何物”的3×3结构化模型,第一次用科学思维解答哲学终极问题。

王一江教授曾在EMBA公开课上将书中观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做过阐述,今日分享,以飨读者。

王一江

哈佛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

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

今天通过三个主题来分享“人为何物”:

第一,讨论“人为何物”的意义;

第二,用一张图来解释“人为何物”;

第三,如何用“人为何物”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人为何物”的意义

“人为何物”这个问题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

哲学的三大内容是宇宙、人和人的思维方式。“人为何物”属于哲学的终极问题,通过探讨这个问题来探讨宇宙的终极奥秘,就可以明道、知天命,做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第二,“人为何物”是一个非常令人好奇的问题。

小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会好奇地问:我是哪里来的?外婆的外婆是哪里来的?外婆的外婆的外婆是哪里来的?

第三,这个问题是世界上最容易也最难回答的问题。

因为大家都对这个问题非常好奇,所以古往今来圣贤哲人等不同的人都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过很多意见。但是,大家的意见通常都是泛泛而谈,最后的结束语往往是人太复杂了,讲不清楚。

从一张图了解“人为何物”

我们摆脱过去泛泛而谈的风格,用理工男的思维方式,用一张图来结构化地认识“人为何物”。

“人为何物”有上述三个特点:

首先,人要在自然界和大自然进行生存博弈,必须解决“食”和“色”的问题,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人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自然界生存博弈的关键问题是“谁能吃谁”,这样,问题的答案就是“谁比谁更暴力”。所以,暴力是解决“食”和“色”问题的基本手段。

但是,人在世界上并不是天然具有暴力优势,很多动物(如狮子、老虎、狼)的身体结构更加适合暴力,人既打不赢也跑不过这些野兽,他们靠什么在一个暴力的世界继续生存下去?

答案是:人通过“群体”的力量,通过组织起来的力量继续生存下去。

人的“群”和这些具有暴力优势动物的“群”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动物的“群”都是由自然决定的,它们的规模都非常有限,而人的群可以超越自然形成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变得任意大。

如果“一个部落的群”在和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不够强大,人就可以跨越部落联合起来,获得更大的优势。如果跨部落的群还不够大,人也能找到办法继续扩大自己的群。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看到如果人以国家为群,国家的规模可以达到几亿人、十几亿人以上。如果人以宗教为群,群的规模也可以达到几十亿人以上。

归纳下来,关于“人为何物”的理解可总结成“一个中心点、两个联系、三个存在”的“1-2-3”理论。

一个中心点:人是非常暴力的物种。

人诞生于暴力的环境中,因此他们一定要依赖暴力而生存,才能回答谁吃谁的生物竞争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人依赖自己的意识,成为宇宙间最强大的暴力。所以人是因暴力而生、因暴力而存、赖意识而尊的一种生物。

三个存在: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存在

围绕着这个中心点,人有三个存在: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存在。连接这三个存在的关键点就是暴力和意识。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干革命要靠笔杆子和枪杆子这两杆子。同样,人类社会的管理靠的也是这两杆子。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著名哲学家荀子就曾经告诉过统治者,管理一个社会既要推进教育,也要使用刑法——“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所以,我们的理论和古往今来贤哲的洞见都是非常吻合的。

人因暴力而生,人在适应暴力环境的生存博弈过程中,人的体形、感官、大脑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进化出了语言、社会关系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来适应这个暴力的环境。

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上的人普遍都带有暴力基因,其原因是自从原始社会开始,更暴力的人获得了食物和异性的优先交配权,使得他们生存的概率、繁衍的速度都更快。

在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暴力的人的后代也最众多,所以,世界上的人普遍都会有暴力的基因。作为个体来说,人天生不够暴力,在一个非常暴力的世界上不够暴力的个人要生存下去,必须要组织起来,必须要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群体是人类加强战斗力,在自然界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人除了天生就是暴力的同时也是社会的。

依靠自然的人还不能获得暴力优势,人真正获得暴力优势是开放了自己的意识,通过意识我们让自己建立超自然的大趋势。

意识的内涵包括知识、信仰和心理。知识代表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信仰是一种不去置疑的相信;心理就体现了我们本能的欲望、情感和喜怒哀乐。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讲,知识反应的是个人的记忆,文化、信仰反映的是社会的记忆,而心理本能,反映的是基因的记忆。

人的意识就是由我们的记忆去塑造的,意识是怎样强化人类的战斗力呢?至少有下面5个因素:

第一,因为人有想象力,能够想到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能够策划、构思,谋定而后动。

第二,意识也让人类不断获得新的技术和技巧,让工具、武器越来越强大。

第三,在人类的意识中存在着信仰。信仰让人类更加具有战斗的意识,可以让人类从一个怕死的生物转变为“为意识而生,为意识而奋斗”,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四,因为有了意识,人类的心理就变得更加贪婪、恐惧和愤怒。因为有了这些情绪,人类的战斗力也大幅度提升。一般动物在捕获猎物后,会心安理得吃饱了就休息。

但人类不会这样想,人在消灭了一群动物中的一只以后,就会继续想“我能不能把这一群动物一网打尽,把它们都囤起来,让自己一年半年都不愁吃喝”。后来人果然采取了这种对不同动物都整体剿灭的行为。

第五,意识让人能识别符号,根据符号去建立宗教、国家这样超大的群。如图腾、标志,宗教的旗帜、圣歌这样一些信息,让人互相识别并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群。

最后,我想说暴力仍是一个令我们非常恐惧的、人性中最本质的现象。需要强调的是,指出这一点并不是提倡暴力,并不向世界、社会宣传一个悲观消极的理论,这就像探讨死亡一样,了解死,才会珍惜生。

我们一定要把暴力的能力和暴力的行为做认真的区分。正是因为人类掌握了这么强大的暴力的能力,所以在做出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这种决策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小心,认识到: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是利他、利人、利整个人类社会的正确选择。

“人为何物”的现实生活指导意义

对应于人是暴力的、人是社会的和人是有意识的,我们也用对“人为何物”的“1-2-3”理论来帮助我们认识天下事、人生路和铸造自己的圣贤心。

1. 看清天下事

这里指的“天下事”等于世界,天下事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以暴力为中心来认识人的理论,天下事的本质就是以国家为单位打群架,每一个群都想成为最强大的,都想通过打败他人获得财富,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并且从自己制定的规则中永远受益和受惠。

什么叫天下大势呢?天下大势就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几千年来,人一直是通过大国力量的对比来发展、进展的。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短短70多年的历史为例,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天下大势的改写:

在二战刚刚结束以后,天下大势是两权争霸;随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苏联帝国的瓦解,天下大势变成了一强独大;现在随着一强的衰落,我们又进入了一个群雄并起的天下。

这个天下大势和我们的国运、社会和个人有什么关系?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清天下大势,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几十年以来发展的历史,也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势而动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胜利者。

二战以来,天下大势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国的国运,党和国家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的基本政策也发生过根本性变化。

两霸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从一片废墟中崛起,成为了一个独立自强的民族。顺应当时的形势需要,中国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

在进入到一霸的时代以后,党和国家对世界形势做出了一个新的判断,就是世界很可能进入一个长时间的和平期,我们可以一心一意搞经济,顺应这个历史的潮流,抓住历史的机遇,及时的推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政策大政方针,40年来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随着一霸的衰落,中国的崛起,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面,中国的基本国策也做了本质的调整。在现在这个时代,党和国家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国家安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

对应于这个基本的考虑,国家也推出了科技强国、发展科技的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对国企的依赖性和重视程度也相应地提高。同时,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凝聚力,国家也把扶贫和共同富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天下事的本质就是以国家为单位打群架,天下大势就是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个变化会影响到我们的基本国策和我们的社会政策,当然也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2. 走对人生路

人是社会的,离开了我们的群,离开了我们的集体,我们的个人命运就好不到哪里去。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的小家和国家都是最重要的群,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群的事。

现在非常流行一个说法——选择决定命运。人生的选择中,哪一个选择是重中之重?哪一个是真正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选择?

选择正确的群,找到自己的归宿才是最重要的。

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选错郎,无论是选择一个行业还是选择自己的对象组成家庭,本质上都是选对群的问题。

在原始社会,群的选择是生来给定的,一个人生来属于哪一个部落,他就属于哪一个群。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群的选择就更多了,怎样选择家庭、怎样选择工作,生活在哪一个社会?跟什么人交朋友?都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很多人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说明人的思想、思考对于决定人生的命运非常重要。

个人怎样才能有好的思路,才能为群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有价值的个人?这个也要靠与合适的人进行充分地互动,创新的过程、思想突破的过程就是和合适的人互动的过程。

3. 铸就圣人心

① 人类的矛盾和纠结造就了自己的痛苦

人类的内心世界与生俱来就非常矛盾和纠结,所以,人类很难摆脱内心的痛苦。

这在相当程度上,和人实际的生活质量没有太大关系,换句话说,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的内心都可能充满着矛盾与纠结,让自己感到非常痛苦。

这也是暴力世界给人类进化留下的一种心理阴影。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

一群原始人饥肠辘辘,面临着被饿死的风险,他们要到草原上去和狮子、老虎、狼争夺食物,这个争夺的过程就是让人非常纠结的过程。不去争夺,人就可能饿死,去争夺,就可能被狮子、老虎和狼咬死。

所以人在做这一类决策的时候前怕狼,后怕虎,小心翼翼生怕出错,这就是暴力环境给人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心理世界显然存在着这样一些矛盾:人生来具有暴力基因,但是人又特别害怕遭到暴力的打击,所以人非常渴望和平与和谐。

所以,我们说人是热爱和平的暴力基因,我们天生是热爱集体的,需要有归属感,因为我们知道离开了集体我们就难以生存。

但是我们天生又是自私的,因为我们如果自己不去争取多吃一口,多一点生存的机会,我们很可能就会被残酷的大自然淘汰。

刚才虎口夺食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是既贪婪又恐惧,所以我们有无限贪婪和恐惧的基因。在一个暴力的环境中,生死存亡往往在于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我们在处理绝大多数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快速地决策。所以,人类反应出了一种凭感觉和直觉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的习惯。

但是我们也会回想和总结我们过去的决策在哪里发生了错误,我们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因此在人的思维系统中,我们也发展出来了快思和慢想两套系统,而且这两套系统经常是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

这四组现象:和平与暴力、集体与个人、贪婪与恐惧、快思和慢想,都告诉我们,人是一个内心互相矛盾、互相纠结的动物。所以,我们要通过努力去铸就自己的圣贤心,才能真正获得解放,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② 追求幸福之路

人生的最终追求是幸福,而我们走向幸福的路有两条:

第一,宗教。有绝对信仰的人,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一个知难而上的主,他就解脱了自身的很多纠结。

第二,通过探讨“人为何物”,生为何故,通过明道、知天命,铸就自己的圣贤心,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

③ 何为圣贤心

什么是圣贤心?中国传统的圣贤,都具有这样一些心态:

其一,仁爱心。孔子说:仁者爱仁。他们都非常珍惜生命,也非常珍惜人间的友谊。

其二,同理心。孔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大家能想到一起,心理上同步、行为上和谐,我们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三,平常心。老子、孔子这些古代的圣贤都非常强调明道、知常、知己、知天命。这些都告诉我们,我们要理解世界上真正的规律、世界和人间的基本原理,才能对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持有一颗平常心。

其四,自由心。这些圣贤通过自己的仁爱心、同理心和平常心换来了自己一个自由的心,能够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能够做到知我忘我,做到君子坦荡荡,获得内心的解放和自由。

④ 铸就圣贤心的方法

我们个人要怎样才能铸就自己的圣贤心?

第一,求知。要了解人间和宇宙的道、常,也就是基本规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探讨“人为何物”。

第二,不争。只有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强大的必要保证,通过与他人和谐相处,舍小利为大义,我们才能有一个强大的群体。

第三,知彼。要善待别人,要遵守社会的道德底线。

第四,有信仰。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如果把这个“义”理解为信仰、道德水准,我们就可以明白,信仰对于我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坚持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多重要。

铸就自己的圣贤心,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自己善待别人,要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有一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

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准则和技能就是要善于化解他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纠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亲密无间、对双方有益、让对方愉悦,让人产生安全感和亲近感。

- END -

点击关注「长江商学院EMBA」视频号

视频来自王一江教授在长江商学院EMBA公开课分享

◆拓展阅读◆

修炼未来格局,欢迎报考长江商学院

•end•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