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MBA人物志 | 郑圣音:成就他人,就是我最渴望的成就

长江商学院MBA
2021-06-30 18:00 浏览量: 3902

活出真实的自我,尊重自己的天赋与使命,服务于人类和世界。

郑圣音

Bravi Consulting合伙人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2012级上海班

“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开阔的理解。”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的这席话,不知从何时起,便常常在郑圣音心中回响。

16岁那年,一次偶然的香港之行,在她心中埋下了投身公益的种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生活得更好”,这样简单却有力的信念从此一路伴随她成长。从象牙塔到职场,再到毅然创业,成为Bravi Consulting合伙人,郑圣音在商场上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心中的公益火苗也越燃越旺。

她常说:“我最大的成就感来自成就别人。”每一次帮助和成就他人,都让她更深刻地领悟着公益的真谛:这绝不仅是简单粗暴的捐钱竞赛,只有亲力亲为地付出汗水和心血,不断挑战自我极限,才能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光亮,自己方能收获更多。这或许便是“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

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2003年,16岁的郑圣音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由于表现出色,她获得了由香港青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国际华人青年领袖训练营”入营资格。这一训练营始创于1996年,以关怀和培育全球青年成长为目标。众多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在此,共同学习和成长。对于这次香港之行,郑圣音自然抱有极大的憧憬与期待。但旅程开始后,一切似乎与她想象的相距甚远。

“我们去的不是中环,也不是铜锣湾等繁华地段,而是香港的普通平民居住地。”回忆起那段经历,郑圣音依旧印象深刻。当时,在她面前没有摩登的高楼大厦,只有破旧败落的连栋矮楼;交错复杂的小巷内,杂货小铺杂乱地分置两旁,丝毫不见奢华购物商城的影子。

她和伙伴们一起走进矮楼,惊讶地发现一家人挤在狭窄的房间内,懂事的女孩用帘幔遮住自己的小床,勉强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空间。这样窘迫的场景,此前郑圣音只在老电影中瞥见一 二,这让当时年幼的她震撼不已。

多年后,追溯起自己对公益的热爱与执着,她总要提起这次难以忘怀的田野调查,筒子楼中那一张张无奈的陌生脸庞,不断提醒着她还有太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自此,这样的念头便在郑圣音心中扎根了。她将这次思想上的转变称为自己的“昭命”。

如果说香港的所见所闻让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使命与方向,那么四年之后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之行,则更直接地催促着她“必须要做点什么”。

作为菲律宾首都及第一大城市,马尼拉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在这里,现代都市与贫民窟之间常常只有一线之差。尽管来之前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见到马尼拉的贫民窟,郑圣音还是被吓了一跳。

“仿佛来到了非洲,目之所及的凋敝景象,远比电视上的画面更有冲击力。”她探访的这片巨大的贫民窟,正位于马尼拉的市中心,不远处就是摩天大厦云集的CBD地区,突如其来的巨大落差,比起此前的香港体验经历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她脚下,雨后的垃圾堆散发着食物腐烂的恶臭,通往贫民窟的小路上布满了积水。为了便于通行,与郑圣音一行的先头部队在积水多的地方放置了木板,水面上的水蟑螂随处可见,更夸张的是,“像猫一样大的老鼠会突然从你身边蹿过”。然而,恶劣环境带来的所有不适感,都被当地孩子们的笑容融化了。“木板不是很稳,踩上去摇摇晃晃的,这个时候,当地的孩子会主动伸手扶你一把,一边扶你一边冲你微笑。”时至现在,郑圣音仍然忘不了贫民窟孩子们的善意笑容。

年少时期的这两次经历,让郑圣音找到了生活中的灯塔:尽己所能,让更多人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

我的成就感来自成就别人

若要慷慨给予他人关爱,首先自己要足够强大。郑圣音深谙这一道理,在成长的路上她脚步稳健,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大学三年级,当同龄人还在为实习苦恼时,能力突出的她已经被上海花旗银行作为管培生进行重点培养。

彼时,花旗银行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合作,面向本科生开放管培生项目,虽然名额只有六个,但依然吸引了大量同学竞相报名,入选难度因此持续飙升。“竞争非常激烈,过了简历关,还会有群体面试、管理层单独面试等多个面试流程。”为此,郑圣音决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准备面试。除了提升自己的面试能力,她还特意找来一本讲述花旗银行发展史的“砖块书”,一有时间就翻一翻,直至通读全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

大学毕业后,郑圣音正式进入花旗银行。她的这股拼劲儿有增无减,入职一年,她的工作业绩在花旗银行中国区已达到顶尖水平;一年半左右,她开始承担起带团队的重任,虽然从年龄上来看,她是团队中最年轻的那个。

在郑圣音看来,在花旗银行的日子里,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同事的一句话——“进入社会后,求人不如求己”。她深知,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是最不靠谱的想法。“因为努力,才值得幸运。如果不努力,幻想天上掉馅饼,这不可能。”

尽管业绩突出,自身职业发展也处于不断上升中,但考虑再三,她还是决定辞去这份工作,成立自己的咨询公司,踏上创业之路。究其原因,郑圣音认为,自己的成就感来自成就他人,而银行的工作无法带给她这样的收获。

出来创业,除了要有资源和能力外,一定要能干活,光说不做不行。”秉持着这样的标准,郑圣音找到了相识十多年的好友,说服其成为自己的创业合伙人,共同从零开始,在企业咨询领域开辟疆土。

对于新业务的拓展,郑圣音分享了自己的技巧:面对客户,咨询师最重要的素质是要倾听。“一听二问”是关键, 在听的过程中去挖掘问题,然后再用问的方式,让客户的思路更清晰。但是有的咨询师太爱表达,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如今的创业,对她而言亦是“替别人解决问题、让他人变得更好”的过程。若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富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帮助其茁壮成长,那么便有可能为社会带来更大价值的回馈,这是她离职创业的初衷,也是她成就别人和自己的重要途径。

什么才是公益的终极价值?

除了在职场上不断自我突破,郑圣音还在为自己寻觅新的成长土壤,多番筛选后,她将目光锁定在长江商学院。

“学校能做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比如汇聚更好的生源,提供足够广阔的学习平台,引导并守护每个学生,提高个体进化和意识飞跃的可能性。”

她认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高度个性化、“独特甚至有点神秘”的过程,这也是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考验,而长江商学院,正契合了她心中对理想学校的定义

但若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郑圣音或许会与长江商学院擦肩而过。按照长江商学院严苛的招生要求,时年25岁的她,在年龄与工作年限方面,基本属于“录取无望”。面试当天,在一众身着正装的面试者中,她穿着牛仔裤,带着一对偌大的耳机走进了面试室。“我是什么样子,就想展示自己是什么样子,不想戴着另一张面具来面试。”令她欣喜的是,长江商学院以其特有的包容度,接纳了这个充满个性的女孩。

2012年,郑圣音迈入了长江商学院校门,成为MBA同学们中的一员。在这里,除了金融和管理课程,公益领域的学习也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借助这一教育方式,长江商学院希望引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和未来领袖践行公益,使其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由于此前参与过多个公益项目,担任班长的她,开始积极组织同学们加入公益“试炼”。经过慎重选择,他们决定引进专业公益项目“一个鸡蛋的暴走”——该项目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发起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旨在为多个儿童领域的民间公益项目筹款。

回顾长江商学院版“一个鸡蛋的暴走”的发展历程,郑圣音感慨颇多。在组织方面,长江商学院同学们表现出了杰出的实践能力,他们准备的后勤资料被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称赞“比官方还要专业”;每一年,暴走出行路线均要经过事先实地踩点,从未重复。令她格外感动的是,MBA的同学们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但无论平时如何忙碌,暴走活动开始时,所有人都能全情投入其中,不计得失。

多年来,郑圣音一直致力于宣扬这样的理念:做公益不是拼谁捐的钱多,一定要亲力亲为地付出自己的汗水,才能收获更多。在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同时,帮助他人更好地生活,才是公益项目的价值所在,也是长江商学院版“一个鸡蛋的暴走”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对于公益与商业二者的关系,郑圣音也有自己的思考。在她看来,商业与公益的本质都是利他,都在追求高效地解决问题,只不过,前者侧重解决商业问题,后者则更关注社会问题。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领域,商业与公益同向而行,或许真的可以做得更多。

郑圣音用自己的成长和经历证明着,公益这件事,看上去似乎是参与者不断付出的过程,实则并非如此。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得到了宝贵的滋养。而我们的灵魂正需要这样的滋养,才会变得更加充盈。

站在“小巴菲特”的巨人肩膀上

在长江商学院的经历,让郑圣音更渴望在路上追随内心的声音。于是,在顺风成长之时,她选择逆风而行,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2019年,她告别金融工作和正在起步的企业咨询工作,奔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继续深造, 为将来全身心投入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准备。

六十年来,“哥大”校友活跃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共、私人组织中,在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上做出了瞩目贡献,郑圣音对此向往不已。在哥大,教授上完课后,助教 (一般由研二的学生担任)还会继续为同学们上一堂课,组织大家进行案例分析等,她被这样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学以致用的感觉很强”。

但更多欣喜是由新同学带来的。“西方的同学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的目的,都是想着如何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这样的环境氛围,让她有一种鱼回大海的亲切感。

有意思的是,“股神”巴菲特的孙子、有“小巴菲特”之称的霍华德·沃伦·巴菲特(Howard Warren Buffet)正是郑圣音的授课教授。在她的印象里,霍华德·沃伦·巴菲特十分低调,“直到上课讲到某一相关章节,他才不得不表明自己是巴菲特的孙子”。

成就别人

就是我最渴望的成就

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年轻教授,让她获益良多。由于家族渊源,“小巴菲特”已经有超过20年的投资经验,积攒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他的教导和帮助下,郑圣音得以对自己多年来的价值观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对于诸多问题的思考,也逐渐由浅入深,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2021年5月19日,郑圣音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全球肆虐的疫情,日夜颠倒的网课,并未阻挡她前进的步伐。求学期间,她有幸为美联储纽约大区制定了影响力投资项目评估标准,并协助纽联储制定未来五年影响力投资战略,专注气候变化领域;她还参与编写了纽约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案草稿,是团队中唯一的中国人;如今,她已是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IIN)的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气候变化、新能源、社会融合等领域的全球影响力投资评估标准。

她信守着对自己的承诺——学成后回到自己的咨询公司,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经验,将业务重心聚焦到可持续发展战略,ESG以及影响力投资领域。毕业仅一个多月,就先后参与了玛氏集团、美国银行等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评估工作。她希望自己横跨政策,商业,公益三大领域,用更全面的视角解读当今世界,用金融和商业的专业知识,在公益和商业双向赋能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她始终相信,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成功或者被爱,而是能够最真实地表达自己,活出真实的自我,尊重自己的天赋与使命,在为人类和世界贡献一己之力的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END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